年2月英国《自然·可持续发展》杂志发表了一篇论文,该论文指出,从年到年全球新增的绿化面积中,约四分之一来自中国,中国在植树造林方面的贡献中居全球首位。
这一举世瞩目的贡献,主要来自于中国巨大的人工造林面积。张连印,就是无数植树造林贡献者中,平凡且伟大的其中一个。
年10月18日,中宣部授予张连印“时代楷模”称号,以表彰他在“义务植树、绿化荒山”方面的贡献。
除此之外,张连印还先后获得“全国离退休干部先进个人”,“全*先进退休干部”,山西省“全省优秀共产*员”等荣誉称号。
雁门关外,长城脚下。在山西省左云县张家场村,有一位皮肤黝黑、身穿绿装、蹲守于荒地的老人,他就是张连印,今年已经76岁了。
*员的他:信仰如炬、初心如磐
张连印从小父母早逝,成为孤儿的他吃百家饭、穿百家衣长大。年,张连印19岁这一年,他选择了去当兵。第二年,由于表现优秀,张连印光荣地加入了中国共产*。从他成为共产*员的那一刻起,他就下定决心忠诚于*,忠诚于人民。数十年来,从当兵到退休,他都是信仰如炬、初心如磐。在“时代楷模”发布仪式上,张连印同志被称为“初心使命的真挚坚守者”。
年轻的他:拼搏不息、奋斗不止
张连印入伍之后,经过部队的淬炼,从吃百家饭、穿百家衣的放牛娃,成长为*队的高级干部。在40年的戎马生涯中,张连印不断进取追求,坚持拼搏奋斗。当战士时,他年年都被评为“五好战士”;当连长时,他又被评为北京*区“四好连队”优秀代表;38岁担任副师长,后来又当上师长、副*长、省*区副司令员,最后被授予了“少将*衔”。
退休的他:植树造林、绿化荒山
年,58岁的张连印从部队退休。退休后,张连印并没有选择在城市里颐养天年,而是选择回到家乡搞植树造林。张连印的家乡在左云县张家场村,毛乌素沙地边缘地带,一半土地都是荒山荒坡,风起沙扬。从年至今,18年来,张连印带领着他的团队绿化荒山、防风治沙,改善生态、造福村民,即使身患癌症,依然奋斗不止,前后共植树1.8万余亩、多万株,为左云县环境改善和京津风沙源治理作出了突出贡献。
平凡的他:艰苦朴素、传承优良
张连印回到家乡种树,但是家乡的环境却十分恶劣。要想在这片荒山荒漠中种出一片绿树林来,谈何容易?第一年,张连印买了1万株樟子松苗,结果全死了。第二年,他买了棵树来种,结果又死了。那片荒地的树木存活率的确很低,但是张连英并不气馁,栽了死,死了又栽。经过长期艰苦的斗争,多年以后,张连印终于把这片荒山变成了绿林。后来,张连印将儿子喊回来在家乡种树,他把在部队里的勤劳朴素优良作风,又传给了他的后代。
坚韧的他:冲锋陷阵,与癌斗争
年,张连印患了肺癌。面对癌症病魔,张连印只说了“冷静面对,科学治疗”八个字。手术前,他默默把这些年因种树欠下的债一一还清,甚至还去照相馆拍了遗照。手术后,还没有等到康复,张连印又带着他的妻子急着回到了他的家乡和林地。他一边种树,一边抗癌。在与自然抗争的过程中,他获得了最终的胜利,在张连印的奋斗下,越来越多的荒地变成了绿意盎然的树林。在与癌症抗争的过程中,乐观开朗、勤于劳动的张连印也获得了更多的生命时间。
中国的“荒漠化”形势严峻
虽然,中国在全球新增绿化面积国家中居全球第一,为全球的环境建设做出来巨大贡献;但实际上,中国也面临着极为严峻的“荒漠化”问题。
据网络数据显示,中国“荒漠化”土地面积约为.2万平方公里,占国土面积的27.4%,近4亿人口受到“荒漠化”的影响。
张连印家乡所在的毛乌素沙地区,是“荒漠化”最严重的地区,面积约4万平方公里,40年间流沙面积增加了47%,林地面积减少了76.4%,草地面积减少了17%。
土地“荒漠化”之后还会带来“沙尘暴”。年5月5日,新疆、甘肃、宁夏先后发生强沙尘暴,造成人死亡或失踪,人受伤,损失牲畜几万头,农作物受灾面积33.7万公顷,直接经济损失5.4亿元。
植树造林的意义在于“造福子孙后代”
退休后的张连印选择植树造林,和“荒漠化”作斗争,在他的带动下,毛乌素地区又增加了多亩林木基地,为减少“荒漠化”,新增绿地面积做出来巨大贡献。
植树造林的主要作用包括:保持水土,防止流失;抵挡风沙,减少风暴;经济建设,种植药物;清除污染,净化空气。
归根结底,植树造林的最大意义还是在于“造福子孙后代”。把环境建设好了,把家乡建设美了,最终享福的就是我们的子孙后代。
结束语:
张连印同志是初心使命的真挚坚守者、“两山论”的生动践行者、革命传统的模范传承者。他信仰如炬、初心如磐,卸甲不移志、退休不褪色,为*的事业拼搏不息、奋斗不止;他少小离家、落叶归根,与人民群众休戚与共、与百姓心手相牵,坚持奋斗在绿化荒山、防风固沙的“新战场”;他退休后脱下*装换农装,住农家屋、吃农家饭,始终保持艰苦朴素作风,模范传承*的优良传统,为广大*员领导干部作出了光辉榜样。(中宣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