防风草

首页 » 常识 » 诊断 » 坚持十二年终圆大学梦,他的同学却嫁
TUhjnbcbe - 2022/11/20 21:10:00
北京荨麻疹防治医院 https://m-mip.39.net/m/mipso_8595950.html

年1月19日,六八届初中毕业生吴成国和数百名北京知青一起坐上了北京开往陕西方向的知青专列,开始了下乡插队落户、接受贫下中农再教育的艰苦历程。

1月23日下午,吴成国他们十三名北京知青来到了陕北的赵家塬大队,他们八名男知青五名女知青被安排在赵家塬一队插队落户。赵成丰队长杀了他家的两只鸡,为知青们炖了鸡肉,做了香喷喷的小米干饭,准备了丰盛的晚餐为吴成国他们接风洗尘。

吃罢接风晚饭,赵队长把十三名知青分成三组到老乡家里借宿。因为当时赵家塬一队没有可供十三名北京知青一起居住的地方,知青们只能暂时借住到老乡家,吃饭也是轮流在老乡家吃派饭。

吴成国、刘启,李卫忠和张文明四名男知青有幸住在了赵队长家。赵队长当年五十一岁,他家有两个男子,老大叫赵春明,三十岁,老二叫赵秋收,二十六岁,都分家单过了。赵队长家有两孔土窑,他老两口住在东边那孔宽敞一些的土窑里,吴成国他们四人住在了西边那孔土窑里。西边那孔土窑有一铺土炕,勉强能睡下四个人,靠窑掌(土窑里边)堆满了农具烧柴和杂物,窑里一股子难闻的羊粪味。

在老乡家吃了近二十天的派饭,赵队长让几名社员腾出了队部的一孔仓窑(队里储存粮食或放农具的仓库),在里面搭建了土炕和灶台,在公社买来了一口大铁锅和蒸屉,他亲自烧了一天一夜的火,直到把土炕完全烧干。腊月二十八那天,八名男知青搬到了队部居住,五名女知青暂时还是借住在老乡家里。因为队部的那孔仓窑能做饭了,女知青们也都到队部和男知青们一起吃饭,那令人感动、令人心酸又有些令人尴尬的吃派饭的事情总算结束了。

在陕北插队落户的第一个春节,他们十三名北京知青终生难忘。腊月二十九那天,赵队长领着知青们到五里路远的刘家沟赶年集,知青们买了猪肉和羊肉,还买了几棵白菜和十几斤胡萝卜。那天天气很冷,天上飘着雪花,看一名女知青冻得瑟瑟发抖,赵队长把他身上的老羊皮坎肩脱下来让那名女生穿上了。那天买的年货,是赵队长从刘家沟为知青们挑回来的。

大年三十刚吃过早饭,赵队长和他婆姨就来到了队部,他们为知青们送来了辣子酱、洋芋(土豆),还有几个水萝卜。赵队长的婆姨告诉知青们中午要包饺子,晚上要吃年夜饭,还把好多有关过年的风俗都告诉了知青们。帮着知青们拌好了饺子馅,和好了包饺子的白面,赵队长和他婆姨才回家,他们家中午也要吃饺子啊。

傍晚的时候,赵队长和他婆姨又来到了队部,他们给知青们端来了一大碗炸丸子和一大碗油炸糕,陪着知青们啦了一会家常,他两口子才回家。言外之意,赵队长和他婆姨是怕北京知青过年想家,他惦记北京娃娃们。对于赵队长两口子的所作所为,吴成国他们都非常感动,他们从心里感激赵队长两口子。

初一中午的时候,吴成国他们去给老队长拜年,老队长两口子正在吃饭,炕桌上有半碗咸菜和一点辣子酱,那个荆条筐里放着一个白面馍和两个玉米面馍,赵队长手里拿着一块白馍,白馍的外皮是白面,里面是玉米面。赵队长的婆姨手里拿着一个玉米面馍,刚吃了一口。

看着赵队长两口子大年初一就吃这样的饭,知青们心里都不好受。吴成国问赵队长:“队长,这大过年的,你家就吃这样的饭啊?”“啊呀,这就不错了嘛,过年能吃上净面(纯面粉)馍,年三十能吃上麦面饺子,比前几年好多了嘛。咱这条件差一些,闲时(农活不忙的时候)还要吃糠咽菜哩。”

回到队部,吴成国自作主张,给赵队长家送去了几个纯白面馒头,还给赵队长家送去了一方(大约有一斤)煮好的猪肉。

生产劳动的苦累在这里就不累述了,因为前几篇文章中已多次讲述了陕北农村劳动的艰苦和知青们刚参加劳动的苦累,相信大家对当时陕北生活的艰苦都有所了解了。

转眼到了一九七二年春天,上级给知青们拨下了建房款,到了秋后,十三名北京知青都搬进了新建的三孔石窑里,居住条件有了很大的改善。经过了三年的劳动锻炼,知青们虽然都适应了陕北艰苦的生活环境和生活习惯,也都学会了干各种农活,生活都学会了自理,可赵队长还是不放心他们这帮北京娃娃,隔三差五都会到知青点看看知青们,家里做点好吃的,赵队长也会撵着他婆姨给知青们送去尝尝。就连他家枣树上的枣红了,赵队长第一个想到的也是这帮北京娃娃。

平凡的世界电视剧剧照图片

年因为天旱,赵家塬大队的秋粮基本绝收。秋收秋种结束后,赵家塬一队的知青有九人回北京躲避饥荒去了(名义上是回家探亲),剩下的三人(当时有一名知青被招聘到公社当了干部)留在知青点看家。那年夏天,吴成国的父母因为学术问题也被下放到农村劳动去了,他的大姐在外地工作,吴成国想回京探亲也无家可归了。那年的春节格外冷清,一个是知青点人少的原因,另一个是他父母的原因,吴成国的情绪很低落,他想家也担心他的父母,饭都吃不下。细心的老队长看出了吴成国的心思,他就宽慰吴成国:“人这一辈子没有事事都顺心的,就跟这天气一样,有阴天也有晴天,有风调雨顺也有旱涝灾害,啥事情都往开里想,天底下就没有过不去的火焰山。”年三十那天,赵队长杀了家里的一只公鸡,他婆姨炸了油糕,给吴成国他们三人做了可口的年夜饭。

年春耕春播生产开始前,回北京探亲的九名知青都回到了赵家塬,他们都从北京带来了糕点饼干和炒面,也都给赵队长带来了北京特产。看着知青们送的糕点饼干等北京特产,赵队长高兴地都流泪了,他哽咽着说:“要不是你们这帮北京娃娃,哦老汉咋会吃上北京的糕点。”那年闹粮荒,吴成国他们没遭多少罪,老乡们可都受苦了,就连春耕春播的农忙时节,老乡们也是一半粮食一半野菜充饥,知青们只吃了一段时间的菜馍(玉米面里掺野菜蒸干粮),他们都没吃过糠团子,因为北京知青的肠胃消受不起糠团子。

那年秋天,赵家塬大队得到了一个工农兵学员的名额,赵队长和大队书记都同意推荐吴成国去上大学,结果因为他父母的问题,吴成国没能通过*审,他失去了上大学的机会。秋后,县里招聘干部,吴成国也是因为家庭原因,未能通过*审(外调),他的好同学张文明去县里当了一名文教干事。年春天,公社中心小学需要一名小学教师,赵队长找到了大队书记,想让吴成国去公社中心小学教书,结果公社中心小学需要一名女教师去教音乐课,吴成国又是狗咬尿脬空喜欢了一场。回头看看一连几次的失利,赵队长半开玩笑半认真地对吴成国说:“你就不该就这个名字,无成果,无成果,这样咋会有结果。”

转眼到了年春天,在赵家塬一队插队落户的十三名北京知青已经有六人通过招工招干和推荐上大学先后离开了赵家塬大队,赵家塬一队就剩下五名男知青和两名女知青了。到了夏天,刚开始锄二遍地,一名叫姚红的女生患了肝炎,治疗半个月不见好转且病情加重,姚红申请了病退,很快就被上级批准,办理了病退手续,返回了北京(那时知青返城*策已放宽)。看知青点就自己一个女生了,沈月菊的情绪失落到了极点,她家出身不好,根本看不到一丁点儿返城的希望,无奈,二十四岁的沈月菊嫁给了一队会计家的大小子,她成了陕北农民的婆姨。

年秋天,沈月菊找到吴成国,她说队里一个叫赵兰兰的漂亮女子看上了吴成国,问吴成国有没有在赵家塬结婚成家的想法。沈月菊还说,她希望吴成国也扎根陕北一辈子,这样她在陕北也好有个北京同乡,毕竟他俩是同班同学。

吴成国把这个事情告诉了赵队长,也说出了自己的想法,自己也二十五岁,看不到招工招干的希望,干脆就在赵家塬结婚成家吧,沈月菊说的那个女子他认识,勤劳善良长得也确实漂亮,比自己小三岁。

赵队长思谋了半天,也没有个准主意,他生怕吴成国一时冲动自毁了前程。赵队长把这个事情跟大队书记说了一下,大队书记的意见是让吴成国再等等,听说上级正在研究知青问题。赵队长把大队书记的意见转达给了吴成国,吴成国纠结了好久,最后还是听取了赵队长和大队书记的意见。他一边参加生产劳动,一边看书学习复习以前学过的课程,高考的恢复又把他破灭的大学梦想重新点燃。

这一等又是两年多,到了年的春天,上级对还滞留在陕北农村的知青有了新*策,愿意就地招工的可以就地招工,不愿意就地招工的可以返城(返回原籍)。得到这个消息后,吴成国他们五名在赵家塬插队落户的北京知青抱头痛哭。坚守十二年,他们终于可以返城了。

返城的头一天,赵队长用自己家的两只小羊换了赵春根家的一只大羊,杀羊为五位北京知青饯行。赵队长还步行十二里地,到公社供销社买回了瓶装的烧酒。饭吃到一半,赵队长突然哭了,他哽咽着说:“这一晃就是十二年,你们为咱赵家塬一队做了很多事情,大家都念你们北京知青的好。之前还总盼着你们早一天离开这穷山沟沟,哦不想让你们受苦。可你们要走了,哦的心里就像被掏空了……”赵队长哽咽地说不下去了,吴成国他们都流泪了。

吴成国他们离开赵家塬之前,把他们的所有生活用品都送给了乡亲们,大家还把自己剩下的粮票、布票都留给了赵队长。离开那天,赵队长和乡亲们一直把他们五人送到村头,送上公路,一直目送他们的身影消失在公路的尽头。和老队长拥别时,吴成国看到了老队长眼里涌动的泪花。

返回北京的当年,吴成国考上了北京的一所知名大学,大学毕业后他被分配到广电局工作。坚持十二年,他终于走出困境,迎来了彩虹。年国庆节,吴成国和他爱人带着十三岁的儿子去了一趟陕北,那年国庆节的第三天正好是赵队长八十大寿。赵队长看到吴成国时,抓住吴成国的两手哽咽着说:“成国,你总算有结果了,你那娃娃长得真惹人喜爱,见到了你们一家三口,哦老汉高兴,哦以为再也见不到你了。”

那一别竟成永别,吴成国再也没见过赵队长,年初冬年赵队长就过世了。

时隔这么多年,吴成国对老队长还念念不忘。他说陕北是他的第二故乡,他永远怀念对自己恩重如山的老队长,永远不会忘记第二故乡的乡亲们,他永远牵挂着第二故乡的亲人们。

作者:草根作家

1
查看完整版本: 坚持十二年终圆大学梦,他的同学却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