矿山变花海荒滩换新衣
果根塘湿地风光。
◎廖伯逊
五月的色达县,青青草原,天蓝地阔,牛羊满山。
平均海拔米的色达县,是长江、*河上游的生态屏障和中华水塔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川西北生态示范区建设的腹心。广袤的草原、河流,给予了色达良好的生态环境,也造就了色达美丽的风景。但曾经一段时间里,色达的生态也曾遭到过破坏。
“为了保护生态,守护家园,色达积极开展绿色草原行动,加大生态治理,如今天更蓝、水更清、地更绿了,也为创建国家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县打下了坚实的基础。”色达县生态环境局副局长舒先均说。
封育治理沙化再现“风吹草低见牛羊”
色达县共有草原.6万亩,但在一段时间里,深受草原鼠害的困扰。“草原鼠类十分猖獗,严重的地方,一平方米草地就有10多个鼠洞。”色达县林草局副局长杨小鸿说,这些草原鼠类啃食草根,使草原生态更加脆弱,草地慢慢沙化。
五年前,为了彻底遏制草原沙化,色达县全力推进川西高原生态脆弱区综合治理、沙化土地治理等重点工程项目,开启草原生态治理行动。工程技术人员采用物理、化学、生物防治等手段治理鼠害,再深耕土地、施肥,按照一定比例混播燕麦、老芒麦、披碱草等。通过一系列的综合配套措施的治理,草原植被覆盖度、产草量较综合整治前有效提高,草地沙化得到了根本性好转。
“通过连续几年的封育治理,草场恢复逐年向好,现在又是一幅‘风吹草低见牛羊’的景象,我们也可以放心移交给村民了。”杨小鸿站在柏油路边,指着围栏围着的绿茵茵的草场说。
近年来,色达县集中连片治理鼠虫害面积达万亩,修复草原.6万亩。多年的治理,既改善了当地草原生态环境,还增加了牧草产量及部分牧民收入。同时,广大牧民保护草原生态、积极参与草原生态恢复建设的意识和积极性也更高了。
高原上种树湿地披上新衣
与受草原鼠害不同的是,色达有名的果根塘湿地,因前几年采砂现象严重,湿地内的色曲河河道变得坑坑洼洼。
为保护环境,年,色达县正式启动果根塘生态保护与治理项目,拉开了果根塘湿地的整治序幕。在整治过程中,色达通过清理采砂迹地、拆除非法建筑等方式,恢复了河道自然生态环境。
为了更好地实现果根塘湿地“看得见水、看得见树、看得见草、看得见动物”的目标,河道生态环境恢复后,色达县决定采取种草与种树相结合的办法恢复植被。
高原上种草容易,种树却很难。一直以来,色达县城因海拔高,很难长出树木。结合地理特点,色达县试验选种青海云杉。在滩涂栽植青海云杉1.5万株后,又在坡地栽种了2.6万株。
“那两年,我们就像照顾婴儿一样照看树木。”色达县生态环境局副局长舒先均说。经过努力,如今,以青海云杉为主的防风林带,正在果根塘湿地茁壮成长。
不仅如此,果根塘的永久性河流湿地、洪泛湿地、沼泽化草甸、灌泽湿地都得到全面恢复,中华秋沙鸭等各种珍禽水鸟、两栖类、鱼类等又回来了。
废弃矿山变花海打造网红打卡地
如果说,果根塘湿地的“美貌”是修护换来的,那么洛若镇的花海,可谓是华丽蜕变。每年七月至九月,在从康定到色达的必经之路上,洛若镇花海的紫花苜蓿、波斯菊、柳兰等竞相绽放,吸引众多游客驻足拍照打卡。
但游客们却很难想象,这片花海的所在地,原来是一个金矿开挖场。矿山废弃后,卵石遍地、满目疮痍。
转折在年。那一年,色达县将洛若废旧矿区列为生态修复和环境治理重点,采取“矿山治理+生态修复+景旅融合”的方式修复生态。
土方回填、矿渣整治、削坡筑台……经过治理,水土流失、岩石裸露、乱石成堆等问题得到全面整治,并回填土石方万立方米。工程完工后,又采取“建设生态植被+建设高产打贮草基地+封育补播恢复植被”的方式进行全面修复治理,植被覆盖率达到%,植被平均高度增加15厘米至20厘米,消除了地质安全隐患,实现了矿区生态恢复。
年,成都市温江区对口支援色达县,又以景旅融合的方式,打造网红打卡地。种植了紫花苜蓿、波斯菊、柳兰等观赏花卉亩,配套建设木栈道米、观景平台5个。
直到现在,到这儿旅游的客人依然络绎不绝。迎接他们的,是蓝天、白云、草原、花海,和一切关于高原的美好。
声明:此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若有来源错误或者侵犯您的合法权益,您可通过邮箱与我们取得联系,我们将及时进行处理。邮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