防风草

首页 » 常识 » 诊断 » 地语明灯第七讲敬畏地球
TUhjnbcbe - 2022/7/27 17:31:00
SEM百度竞价招聘求职QQ群 http://news.suqitech.com/show-209062.html

地语明灯

第七讲——敬畏地球

“灾也,火起于下,焚其上也。”地质灾害是现代社会人类生命和财产安全的重大威胁,从定义上来看:地质灾害是指在地球的发展演化过程中,由各种地质作用形成的灾害性地质事件。然而单一的文字介绍,很难让我们一窥地质灾害的真貌。据此,第七讲地语明灯系列课程-敬畏地球,通过“实例介绍+专业带入+老师分析”的形式剖析了几种常见的地质灾害现象,另有对应的影视作品向大家推荐,快来看看吧!

1

火山

一、情景实例

背山面海,风景怡人,曾经生活着两万多居民的繁华都市是怎样在一夜之间化作一片废墟?沉睡千年的庞贝古城究竟因何神秘失踪?

公元79年,沉睡了几个世纪的维苏威火山逐渐苏醒,随着不断发生的震颤、井水干涸、动物逃窜,维苏威火山彻底“活”过来了,炽热的岩浆沿着颈状管道顺势而上,伴随着轰鸣如雷的巨响喷射出地表,冲向高达十七里的天空。一瞬间,灾难笼罩了整个庞贝古城:火山灰形成了一个又一个巨大的云团遮住了原本明媚的天空,滚烫的岩浆沿着山体缓缓流下,火红的岩块如磅礴大雨般砸向地面,呛鼻的浓烟与硫磺味充斥在空气之中。自此,一座兴盛昌荣的城市消失不见。18世纪初,经考古发掘,隐匿于火山灰之下的庞贝古城才得以重见天日。

二、专家点评

火山灾害是人类面临的自然灾害之一,包括火山活动造成的直接灾害和间接灾害,在世界自然灾害位列第六,环太平洋地区的火山灾害相对较为突出。火山灾害对中国造成直接危害相对较弱,但不能忽视火山灾害的间接危害对中国的影响。敬畏自然才能合理利用自然。

——徐守余老师

火山喷发是一种地质作用,它是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火山喷发可以造成灾难,也可以形成壮观的景象,带来丰富的资源;对地质历史时期火山产物的研究,还可以找到许多涉及地质演化的关键性证据。

——邱隆伟老师

三、影视推荐

《庞贝末日》

2

海啸

一、情景实例

海水剧烈翻涌,海面惊现数米高墙,大海究竟经历了什么?

年3月11日,西太平洋地区发生里氏9.0级大地震,海底地形的急剧升降变动引起海水的剧烈扰动,海啸预警扩展至整个太平洋。此次强震引发的海啸高达23米,滔天巨浪迅速吞没了日本部分沿岸地区,汽车、集装箱、建筑碎片等漂浮在海水之中而呈现出黑色。巨大的海啸给日本带来了毁灭性破坏:数万人死亡失踪,几十万人无家可归,福岛核电站严重泄漏,20多个国家发布海啸预警。

二、专家点评

21世纪自然灾害频发,大型地震发生在海域带来的海啸对岛屿国家影响巨大,造成了严重的生命财产损失。因此,了解灾害、学习灾害的动力机制和防御知识、科学减灾,对人类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对于海洋灾害,有必要区分海啸与风暴潮的特征差异,前者由海域地震引起,后者主要由气象因素引起,对不同类型的海洋灾害采取不同的应对措施。

——宋璠老师

三、影视推荐

《海啸奇迹》

3

滑坡

一、情景实例

坚硬的岩土为什么会突然崩滑?庞大的山体又为什么会顺坡走移?

当地壳运动活跃或者人类工程活动频繁而形成剪切破坏面,土壤结构疏松的斜坡岩土体就会沿着贯通的剪切破坏面发生滑移,从而给人类带来前所未有的灾难。

年6月四川新磨村发生了滑坡,滑坡体最大落差约米,平面滑动距离米至米的高位远程崩滑碎屑流,将四川省新磨村完全掩埋,造成人遇难或失踪。昔日风景如画的新磨村成为了一片没有生机的瓦砾。

二、专家点评

我国2/3的国土面积是山地,滑坡、崩塌等斜坡灾害多发。滑坡是一种典型的地质灾害,我国目前对其力学机制、预测预报等方面均取得了重要成果。21世纪滑坡主要出现在新构造运动频繁的地区,从地理位置上看西南地区将是滑坡多发的主要区域,因此有必要深入学习对于滑坡的发生机制、监测预报与防治方面的知识,降低灾害造成的损失。

——宋璠老师

三、影视推荐

《末日崩塌》

4

地面塌陷

一、情景实例

墙面开裂、桥梁错断,地下发生了什么?

随着我们大量抽取地下水、开发石油天然气,地层应力平衡被破坏,岩体压缩,地面沉陷,房屋倒塌,碧瓦朱甍顷刻化为一片废墟瓦砾。为满足工农业生产和居民生活的需要,四川省宜宾市长宁县市民因大量抽取地下水,使得水位下降造成地下空隙,这使得原来一个稳定的受力平衡被破坏,岩体压缩,导致了地面塌陷。陷坑周围裂缝长达多米,导致5万多平方米房屋倒塌,地下供水、供气、排水管道一并遭到破坏。

二、专家点评

地面升降是指在自然因素和人为因素影响下的地表垂直上升或下降现象,属于一种特殊的地质灾害。在我国地面沉降主要出现在大型河流三角洲及沿海平原区、小型河流三角洲区、山前冲积扇及倾斜平原区、山间盆地和河谷地区。地面升降监测的方法主要有大地水准测量、地下流体动态监测、地表及地下建筑物设施破坏现象的监测等。对于地面沉降的防治,需要严格控制地下流体的开采,建立健全的地下监测网。

——宋璠老师

三、影视推荐

《危机之地》

5

水土流失

一、情景实例

*河的“*”从何而来?*土高原上纵横沟壑的“*土地貌”又是如何形成?

*土高原是我国四大高原之一,其最大的特色就是表层覆盖有厚厚的*土土层,是世界上分布最集中而且面积最大的*土分布区,总面积可达64万平方千米。这里的*土具有厚度大、疏松、垂直节理发育的特征,极易被流水侵蚀,因此*土高原是世界上水土流失最严重和生态环境最脆弱的地区之一。而*土的水土流失则是*河泥沙的主要来源,使得*河成为世界上含沙量最大的河流,同时也使得*土高原地区的地表形态形成了沟壑纵深,千沟万壑的“*土地貌”。

二、专家点评

水土流失是指在水力、风力、冻融、重力及人类活动等作用下,地球表面土壤及其母质所发生的危害人类安全和生态良性发展的破坏、分离、移动和沉积过程与现象。这是广义的水土流失,可见水土流失实际上包括外动力地质作用中的侵蚀作用、搬运作用、沉积作用。根据产生水土流失的动力,可分为水力侵蚀、风力侵蚀和重力侵蚀三种类型。风力侵蚀主要发生在我国西北、华北和东北的沙漠、沙地和丘陵盖沙地区。水力侵蚀分布最广泛,在山区、丘陵区和一切有坡度的地面,暴雨时都会产生水力侵蚀。

水土流失的危害在不同地点是不同的。在侵蚀区,以侵蚀作用为主,造成土壤和肥分的流失,土层变薄,土地贫瘠,宜耕地减少。我国每年因自然营力而导致的土壤流失量达50×t以上,相当于从全国耕地上刮去3mm厚的肥沃表土。在径流区,使得水体富营养化,水质下降。有研究表明,在滇池入湖污染负荷中,农业化肥的流失占总氮输入量的53%和总磷输入量的42%。在堆积区,以沉积作用为主,水体泥沙淤积,使河道水库淤塞,加剧洪涝灾害的威胁。*河下游的“地上悬河”、洞庭湖等湖泊的萎缩都是这一现象的体现。

水土流失现象在自然界中是持续存在的,但是人类活动更加剧了水土流失的速度。*土高原是我国水土流失最严重的区域。但历史上的*河流域并非如此。几千年前,最初的华夏文明就诞生在这一地区,此后,秦汉时期这里更是中华文明的中心。人类繁衍,人口急剧增加,对粮食、木材、柴薪的需求与日俱增,阿房宫赋说“五步一楼,十步一阁;廊腰缦回,檐牙高啄;各抱地势,钩心斗角。盘盘焉,囷囷焉,蜂房水涡,矗不知其几千万落!”过度开发使地表植被迅速消失,水土流失现象日益严重;反过来,水土流失又导致耕地或牧场的减少,不断的恶性循环使该地区生态环境持续恶化,呈现千沟万壑、草木难生、万物休戚的悲凉风貌。

对于水土流失的治理,要从源头出发,以侵蚀区的水土保持为核心。包括退耕还林、退牧还草,在坡度较大的地区建设川地、塬地、坝地以及缓坡梯田,减缓地表水动力。

——段忠丰老师

三、影视推荐

《辉煌中国第四集绿色家园》

6

土地沙漠化

一、情景实例

是什么让肥沃的土地变成了荒芜的沙漠?荒漠究竟能否“重回”沃土?

由于气候变化和人类过度的土地开采,在干旱、半干旱和亚湿润半干旱地区的土地正在不断退化,细腻的土壤一步步转变成松散的沙粒。而沃土的消失也意味着人们正在慢慢失去最基本的生存基础。

库布齐沙漠,是中国第七大沙漠,在河套平原*河“几”字弯里的*河南岸。经过近30多年的艰辛治沙,面积万公顷的沙漠已经有2/5的面积变成了绿洲,大片的沙柳地和草地随处可见,初步具备了农业耕作条件,创造了中国的大漠奇迹。

二、专家点评

土地沙漠化是一种缓发性的自然灾害,主要发生在干旱和半干旱地区,河西走廊是中国沙漠化最严重的地区之一。历史上丝绸之路的废弃与沿线土地沙漠化的扩展直接关联。西汉张骞出使西域时,塔里木盆地及周边有“西域三十六国”,一派“天苍苍,野茫茫,风吹草低见牛羊”的绿洲世界。丝绸之路开通后,国际贸易和东西方艺术文化交流使这些绿洲王国的经济空前繁荣,但气候变化与人口繁衍使得当地的水资源快速耗竭,绿洲消失,流沙最终掩埋了塔里木盆地大部分土地,形成世界第二大沙漠——塔克拉玛干沙漠。

干旱和半干旱地区生态脆弱,水(地表水、地下水)是最关键的生态因子。沙漠化的产生和区域水资源的改变息息相关。这里面有自然界的气候变化的影响,但这一过程通常是缓慢的,以数百年到一万年为单位变化,而人类活动影响下可以使这一过程快速发生,以十年为单位环境急剧恶化,比如过度开垦、过度放牧、乱砍滥伐和水资源不合理利用等,使草场破坏、森林被毁,出现风蚀,地表粗化、斑点状流沙和低矮灌丛沙堆,土地严重退化,最终形成沙漠。我国西部敦煌一带,第二次世界大战后还是一片红柳茂盛的地带,曾经被称为“红柳园”,而在过去的二十年里,这些树木被连根挖去,方圆三四十公里再也找不到红柳的踪迹,农田和村落也在逐渐被沙漠吞没。

对于土地沙漠化的治理要从其产生过程出发,预防潜在荒漠化的威胁,扭转正在发展中的荒漠化,恢复荒漠化土地的生产力。最关键的是要合理利用有限的水资源,恢复植,固定沙丘,最终改变局部小气候,实现“人进沙退”。陕西与内蒙的交界处的毛乌素沙漠,总面积4.22万平方公里,是中国四大沙地之一,也是京津地区重要的风沙源。年以来,人们大力兴建防风林带,引水拉沙,引洪淤地,开展了改造沙漠的巨大工程。在40年的斗争后,30%的荒漠上有了植物的痕迹,80%的沙得到了治理,亩土地不再流逝。而*河中每年的输沙数量也减少了4亿吨,*河水也因为这片地区的治理,开始变得清澈了起来。在治理的土地上,新开垦的农田达到了万亩,这背后带来了相当的经济利益。

——段忠丰老师

三、影视推荐

《库布其之路》

在中国文化发展的历史长河中,早已有人对大自然和人类的关系作出解释,荀子曰:“万物各得其和以生,各得其养以成。”揭示了人与自然和谐共处才能获得滋养。然而自然既给予馈赠,也带来灾难。澳洲火灾连天生灵涂炭;菲律宾火山喷发难民如潮;古巴地震满目疮痍;加拿大雪灾寸步难行,印度尼西亚尼水灾接踵而至……面对灾难,面对大自然的力量,只能感叹生命的脆弱和人类的渺小。但感叹之余,也不禁出现疑惑:“我们是否真正做到了尊重地球,敬畏地球?”

如果你也发出了同样的疑问,那就快跟小编一起来看看“地语明灯”第七讲——敬畏地球课程吧!

活动海报

报名方式

(石光系统报名)

END

编辑排版:宋冠杰、王蕴琦

审核:姜雪、范静蕾

我就知道你“在看”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合集#个上一篇下一篇
1
查看完整版本: 地语明灯第七讲敬畏地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