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如何记忆《伤寒论》、《金匮要略》中药物的量
《伤寒杂病论》,因其完备的理法方药与独特的辨证论治体系,被后人称为方书之祖。第一次接触时当为初中历史课本,懵懂时,为大一入学看到《伤寒论》、《金匮要略》的展板。上中医基础理论时,提到了四大经典,老师特别强调了这四大经典,这是中医的根本,便下定决心开始背诵这些书。
记得大一时,背了将近1个月,终于把《上古天真论》给背了下来,虽然时间长,但心里高兴。后来接触《伤寒论》,开始背诵,整整用了3年时间才背了下来,后来看到有的仅仅花了3个月就背了下来,真为自己汗颜,自己愚钝,不过还好自己坚持了下来,背了下来。接着就是无数次反反复复的背诵,终于可以脱口而出,甚至煎煮方法也能朗朗上口。
如何背诵呢?我分为3部分,先背条文,即从第1条到第条,然后背金匮要略;接着背每个方子的剂量除了几比较大的个方子比如鳖甲煎丸、薯蓣丸、大*蛰虫丸,仅仅记住了药物组成,其他方子的药物组成与剂量都记住了;最后煎煮方法要记,有些特殊的药物及注意事项、如何煮药都在煎煮方法里面。这里,给大家谈谈如何记忆药物剂量,毕竟仅仅记住药物组成还不行,光写下了药物,量可不是自己想怎么开就怎么开的,要在原剂量的基础上,根据病人情况进行增减用量,该原方原方,该加则加,该减则减。
在反复背诵条文的时候,都会留个神去看药物组成,条文背的次数越多,药物组成看的也就会越来越多,久而久之就记住了。但是方子这么多,每个方子的药物又不一样,药物的量又是千差万别,该如何记忆呢?
可以给大家提供几个通用的版本,即是背方歌:汤头歌诀、汤头歌诀集注、长沙方歌括、金匮方歌括等,这些歌诀里有的有汤头,但没有药物剂量,有的没汤头,但药物组成以及剂量具备,背来背去最后发现背窜了……痛定思痛,我采取了一个笨方法,和背条文一样,一遍一遍的默背,这时候上课时、公交车上时、火车上时,一有时间就看,就这样,时间一长,就记住了。
当时随便问哪个方剂,随时都可以把药物组成、量给背出来,但是时间一长,有的就给忘了,怎么办呢?有好办法,和背《伤寒论》一样,仍然是一遍一遍的背,一遍一遍的看,没有懈怠,只有这样,才能真正在临床上“随心所欲”的运用,并且这只是中医的基础而已。
随着一遍一遍的看,你会有很多发现,并不是方子中出现桂枝、炙甘草、生姜、大枣,就认为是桂枝汤的加减方,比如说桂枝汤与厚朴七物汤,这是两个完全不同的方子,因为两个方子的量完全不一样,完全看不出桂枝汤的影子。
根据方子加减的不同,可以分为桂枝汤类、麻*汤类、柴胡汤类、栀子汤类、白虎汤类、承气汤类、四逆汤类等,通过研究类方量的变化,不仅有利于量的记忆,同时可以了解类方运用的方向与范围,挖掘该方运用的扩展。
一、桂枝汤类方
桂枝汤类方是以桂枝汤为底方,不仅包括药物组成,还包括药物的剂量,这里的剂量,既包括桂枝3两、甘草2两、白芍3两、生姜3两、大枣12个,也包括桂枝、白芍、炙甘草、生姜的3、3、2、3的比例,因此把剂量相同或者比例相同的始称为桂枝汤类方。
桂枝汤类方包括
1、桂枝加葛根汤,加葛根4两。
2、桂枝加附子汤,加附子1枚,甘草为3两。
3、瓜蒌桂枝汤,加天花粉2两。
4、桂枝加杏仁厚朴汤,加厚朴2两、杏仁50枚,麻杏石甘汤杏仁也是50枚,这里提一下,麻杏石甘汤与苓桂枣甘汤在量上有十足的相似:麻*4、石膏8、甘草2、杏仁50,桂枝4、茯8、甘草2、大枣15,难道他俩不是亲兄弟吗?
5、桂枝去芍药汤、桂枝去芍药加附子汤,加附子1枚。
6、桂枝去桂加茯苓白术汤,去桂,加茯苓白术各3两,分析该方,茯苓3、白术3、生姜3、白芍3、甘草2、大枣12,前四个药不正是真武汤去附子1枚加白术1两,并且煎煮方法有惊人的相似:以水八升,煮取三升,去渣。
7、桂麻各半、桂二麻一、桂二越一,这3个方子好理解,不用去背几株,可以理解成桂枝汤几份、麻*汤几份、越婢汤几份,越婢汤是麻*6两半斤膏,甘草2两、生姜3两、大枣15枚。
8、新加汤、救逆汤,这两个方子不用记量,方名记住药量就记住了:桂枝加芍药生姜各一两人参三两新加汤,桂枝去芍药加蜀漆牡蛎龙骨救逆汤,蜀漆3、牡蛎5、龙骨4。
9、柴胡桂枝汤,该方为小柴胡汤和桂枝汤各半汤。
10、桂枝加芍药汤、桂枝加大*汤,加芍药3,大*2。
11、当归四逆汤及加吴茱萸生姜汤,该方在桂枝汤的基础上,加当归3、细辛3、通草2、大枣25枚,加生姜8、吴茱萸2升。
12、小建中汤、*芪当归建中汤,加芍药3、饴糖1升,*芪1.5,当归4。
13、*芪桂枝五物汤,去甘草加*芪3、生姜3为6。
14、桂枝加龙骨牡蛎汤,龙骨、牡蛎各3。
15、乌头桂枝汤,乌头5枚加桂枝汤。
16、桂枝加*芪汤、芪芍桂酒汤,加*芪2,桂枝3、芍药3、*芪5、苦酒1升。
17、桂枝甘草麻*生姜大枣细辛附子汤,也就是桂枝去芍药加麻附辛。
这些方子有一个特点,均保留了桂枝汤的原貌,仲景有两个方子炙甘草汤和土瓜根散,听名字似乎与桂枝汤无关,但细察其药物组成会发现这两个方子都是桂枝汤的变方,炙甘草汤“甘草四两(炙) 桂枝三两 麦门冬半升 麻仁半升 地*一斤 阿胶二两 人参二两 生姜三两 大枣三十枚”,为桂枝汤去芍药倍甘草之后的加减方;在妇人病篇有“带下经水不利,少腹满痛,经一月再见者,土瓜根散主之”,其中桂枝、芍药均为三分,故为桂枝汤类方,治疗妇人带下证。
桂枝汤类方的另一种则在桂枝汤的基础上又较大变化,失去了桂枝汤的原貌,如厚朴七物汤、桂枝甘草汤、芍药甘草汤、芍药甘草附子汤、温经汤等,不容易考虑其来源,但在临床上应用范围也很广。
二、麻*汤类方
麻*汤类方以麻*汤的量为主的经方,麻*汤的量为麻*3、桂枝2、甘草1、杏仁70枚,以此量为标准的为麻*汤类方,麻*汤类方主要包括麻*加术汤、大青龙汤、桂麻类方。
1、麻*汤,记住就行,麻*3、桂枝2、甘草1、杏仁70枚。
2、麻*加术汤,加术4。
3、大青龙汤,麻*汤喝基础上倍麻*即成,麻*6、桂枝2、甘草2、杏仁50枚、石膏鸡子大、生姜3、大枣10枚。
4、桂麻类,就是桂枝汤与麻*汤的份数不同而命名不同。
三、柴胡汤类
柴胡汤类方以小柴胡汤为基础方而成,基本上保持了小柴胡汤样貌的始为小柴胡汤类,小柴胡汤主要为柴胡8,其余基本上为3,半夏半升、大枣12枚,基本上能够保持成这样的比例的始称柴胡类。主要包括小柴胡汤、大柴胡汤、柴胡加龙骨牡蛎汤、柴胡桂枝干姜汤、柴胡去半夏加栝楼根汤、柴胡桂枝汤、柴胡加芒硝汤等。
1、小柴胡汤,柴胡8、*芩3、人参3、甘草3生姜3、半夏0.5L、大枣12枚。
2、大柴胡汤,在小柴胡汤喝基础上,去参草加枳实4枚、芍药3、大*2、生姜5。
3、柴胡加龙骨牡蛎汤,这个汤需要这样记,把所有药物的量翻倍后再记,然后再除以2就行了。柴胡8、*芩3、人参3、半夏0.5L、生姜3、大枣12枚、苓3、桂3、龙3、牡3、铅丹3、大*4,然后再除以2就OK了。
4、柴胡桂枝干姜汤,柴胡8、*芩3、桂枝3、干姜2、牡蛎2、甘草2、天花粉4。
5、柴胡去半夏加栝楼根汤,小柴胡汤去半夏,渴者加栝楼根4。
6、柴胡桂枝汤,小柴胡汤、桂枝汤各半。柴胡加芒硝汤,小柴胡汤的三分之一,加芒硝2。
7、旋覆代赭汤,其实就是小柴胡汤去柴胡、*芩,加旋复花、代赭石,旋复花3、代赭石1、人参2、半夏0.5L、生姜5、甘草3、大枣12枚。
8、柴胡加芒消汤,即小柴胡汤的三分之一加芒硝2,其中可以看到半夏为20株,20乘以3为60株,也就是说小柴胡汤中的半夏半升为60株,即2.5两。
9、半夏泻心类汤,半夏泻心汤,半夏0.5L、*连1、*芩3、人参3、干姜3、甘草3,生姜泻心汤,干姜1、生姜4,甘草泻心汤,甘草4,*连汤,半夏泻心汤去*芩加桂枝,除了半夏0.5L、人参2、大枣12枚,其他均为3。
四、栀子汤类
栀子类方,首先栀子要14枚为基础,而栀子柏皮汤中的栀子则是肥栀子15枚。栀子类方主要包括栀子豉汤、栀子生姜豉汤、栀子甘草豉汤、栀子厚朴汤、栀子干姜汤、茵陈蒿汤、栀子大*汤、枳实栀子豉汤等。
1、栀子豉汤,栀子14枚、豆豉4合。栀子生姜豉汤,加生姜5。栀子甘草豉汤,加甘草2。
2、栀子厚朴汤,栀子14枚、枳实4枚、厚朴4。
3、栀子干姜汤,栀子14枚、干姜2。
4、茵陈蒿汤,茵陈6、栀子14枚、大*2。
5、栀子大*汤,栀子14枚、豆豉1L、枳实5枚、大*1。
6、枳实栀子豉汤,这个方子和栀子大*汤很像:栀子14枚、豆豉1L、枳实3枚。
五、白虎汤类
白虎汤类方以白虎汤为底方,基本上保持白虎汤的比例,石膏1斤、知母6、甘草2、粳米6合,白虎汤类方主要包括白虎汤、白虎加人参汤、白虎加桂枝汤、竹叶石膏汤。
1、白虎汤,石膏1斤、知母6、甘草2、粳米6合。
2、白虎加人参汤,加人参2(或3)。
3、白虎加桂枝汤,加桂枝3。
4、竹叶石膏汤,去知母加竹叶2把、参2、草2、半夏0.5L、麦冬0.5,粳米半斤(实应为半升)。
六、承气汤类
大承气汤要以大*为基础,大*多为4,比如4承气汤,但也有不同,比如说厚朴三物汤为大承气汤去芒硝。以这个为标准,承气类方主要包括大承气汤、小承气汤、调胃承气汤、桃核承气汤、厚朴三物汤、厚朴七物汤。
1、大承气汤,大*4、厚朴8、枳实5枚,芒硝3合。
2、小承气汤,大*4、厚朴2、枳实3枚。
3、调胃承气汤,大*4、甘草2、芒硝半升(5合)。
4、桃核承气汤,大*4、桃仁50枚、桂枝2、甘草2、芒硝2。
5、厚朴三物汤,大承气汤去芒硝,大*4、厚朴8、枳实5枚。
6、厚朴七物汤,该方的基础方为厚朴三物汤,但大*为3,然后加桂枝、草、姜、枣,虽然像桂枝汤,实非桂枝汤。大*3、厚朴8、枳实5枚、桂枝2、甘草3、生姜5、大枣10枚。其中,桂枝汤类方中甘草多为2、桂3、姜3,而本方完全不同,不属于桂枝汤类方。
七、四逆汤类
四逆汤类方,主要以附子、干姜为主,这样的方子主要为四逆汤、通脉四逆汤、四逆加人参汤、通脉四逆加猪胆汁汤、白通汤、白通加猪胆汁汤、干姜附子汤。
1、四逆汤,附子1枚、干姜1.5、甘草2。
2、四逆加人参汤,加参1。
3、通脉四逆汤,四逆汤强人的量,附子大者1枚、干姜3、甘草2。
4、通脉四逆加猪胆汁汤,加猪胆汁0.5合。
5、白通汤,附子1枚、干姜1、葱白4茎。
6、白通加猪胆汁汤,加加猪胆汁1合、人尿5合。
7、干姜附子汤,白通汤去葱白,干姜1、附子1枚。
八、特殊记忆的经方
特殊记忆的是药味比较多的经方,这类经方因药味繁多,不易记忆,就与其他经方相类记忆,比如麻*升麻汤、鳖甲煎丸、侯氏黑散、风引汤、桂枝芍药知母汤、古今录验续命汤、薯蓣丸、大*蛰虫丸、射干麻*汤、小青龙汤、厚朴麻*汤、泽漆汤、奔豚汤等,这里一一讲解如何记忆,有的药味实在太多,不易记量,仅仅以记药味为主,比如鳖甲煎丸、大*蛰虫丸、薯蓣丸。
1、麻*升麻汤,麻*升麻汤的记忆可以分为2部分去记忆,先记药物组成,再记药量。麻*升麻汤:
麻*、升麻,
石膏、知母,
*芩、芍药,
苓、桂、术、甘,
当归、干姜,
天冬、玉竹。
药量记忆:麻*2.5、升麻与当归各1.25、知母*芩玉竹各0.75,其他均为0.25。
麻*升麻汤的组成包括:白虎汤、*芩汤、苓桂术甘汤等,这样记忆可以分清该方的配伍,并能记住成分与药量。
2、鳖甲煎丸,鳖甲煎丸药味繁多,主要以记药物组成,怎么记呢,我总结了一个很好记的歌诀:
鳖甲煎丸真奇妙
小柴胡去姜枣草
大承气汤枳实少
桂枝茯苓茯苓逃
姜苈韦麦与葳胶
甲虫乌扇蜣鼠巢
这个歌诀包括了鳖甲煎丸除煎煮方法中的药物的全部药物,可以看到鳖甲煎丸主要包括调理枢机的小柴胡汤,攻下的大承气汤,活血、调理营卫的桂枝茯苓丸(桂枝汤),以及诸多活血化瘀药:干姜、葶苈子、石韦、瞿麦、葳蕤、阿胶、鳖甲、蛰虫、射干、蜣螂、鼠妇、蜂巢,所以鳖甲煎丸是集调理气机、攻逐、祛淤于一体的经方。
3、侯氏黑散,侯氏黑散的药物的量,记忆要以分(1两为4分,1两为24株)为主,包括菊花40,术、防各10,桔梗8,*芩5(有的版本为3),苓桂辛、归芎、参干姜、矾石、牡蛎各3。其中归芎参干姜很多方子都有,比如说续命汤等。
4、风引汤,风引汤含石头比较多,光石头就有6种:赤石脂、白石脂、紫石英、寒水石、滑石、石膏各6,桂枝3、甘草2、龙骨4、牡蛎2,大*、干姜各4。跟救逆汤相类似。
5、桂枝芍药知母汤,桂枝芍药知母,麻附草,术防姜。桂枝4、芍药3、知母4,麻附草各2,白术5、防风4、生姜5。
6、古今录验续命汤,续命汤有麻*汤、麻杏石甘汤的影子,桂枝、麻*、石膏、甘草各3,杏仁40枚,归3、芎1、参3、干姜3。
7、薯蓣丸,薯蓣丸治疗虚劳诸不足,风气百疾,怎么记呢,记住药味组成就行了:
薯蓣四物胶桔梗
桂枝四君枣麦冬
柴胡白蔹豆*卷
杏仁干姜曲防风
其中四物就是四物汤:干地*、芍药、川芎、当归,四君即四君子汤:参、苓、术、草,所以薯蓣丸是八珍汤的鼻祖,并且薯蓣丸里面的柴胡、防风,又是疏风之药,治里与治外同时进行,正气存内,邪不可干,邪之所凑,其气必虚。
8、大*蛰虫丸,大*蛰虫丸有中成药,是同仁堂出的,也记住药物组成就行:
大*蛰虫杏蛴螬
抵挡地*芩芍草
缓中补虚干漆用
能除干血和五劳
方中抵挡是抵挡汤,包括桃仁、大*、虻虫、水蛭。
9、射干麻*汤,包含9味药,因版本的不同,射干的组成不同,我记的为3。麻*、生姜各4,射干、紫菀、款冬花、细辛各3,五味子、半夏0.5L,大枣7枚。
10、小青龙汤,麻、桂、芍、甘,姜、辛、味、夏,味夏半升,其他为3。
11、厚朴麻*汤,包含9味药。这个方子分成3部分记忆,厚朴、小麦,麻、杏、石,姜、辛、味、夏。厚朴5、小麦1L,麻4、杏仁0.5L、石膏鸡子大,姜辛各2、味夏各0.5L。
12、泽漆汤,包含9味药。桂枝、甘草、人参、*芩各3,半夏0.5L,紫参、生姜、白前各5,泽漆3斤。
以此分析该药物组成,包括泻心汤类的组成,因此泽漆汤运用时可与泻心汤的运用指标互参。
多背书的朋友们会发现,肺痿、肺痈病篇大部分方子都是9味药。
13、奔豚汤,奔豚汤,*芩、芍药、甘草、归、芎各2,生姜、半夏各4,生葛5,甘李根白皮1L,奔豚汤里面含有了*芩加生姜半夏汤。
14、牡蛎泽泻散,
牡蛎泽泻葶苈蜀,
瓜篓海藻与商陆,
各等份。
Believe
结语
《伤寒杂病论》中二百多个方子,我总结的只是其中很少一部分,里面还有很多方子需要反复反复的去看、去想、去记忆,有的方子下面又有很多加减法,增加了方子的灵活性,但是无论方子如何灵活,都需要在原方的基础上进行灵活方可称得上灵活。记忆时遵守这几个特点加上自己的努力,很快就能记住:
1、联想,同种方子、不同种方子的比较,苓桂枣甘汤与麻杏石甘汤的比较。
2、同方类药物比较,麻*类,桂枝类,栀子类,白虎类,承气类,柴胡类,四逆类等。
3、把一个复杂的方分成几个熟悉的方,麻*升麻汤、鳖甲煎丸、薯蓣丸等。
4、先记住一般的,再记特殊的,从特殊中找出一般的共性。
5、反复读、反复背,勤奋努力是记住所有方药剂量的基石。
只有这些基础打好了,方能在临证中忙而不乱,处方用药方能有理有据,随心所欲而不逾矩。
生活必备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