防风草

首页 » 常识 » 问答 » 脾胃病在仲景阴阳脉法指导下的治疗思路
TUhjnbcbe - 2022/6/8 0:39:00

仲景阴阳脉法学习应用体会

医院

脉证经方密云传承基地

陈光

跟随陈建国老师学习仲景阴阳脉法,在临床应用于脾胃病的治疗,受益匪浅,对于脾胃病辨证用药更加精准,疗效更加突出。

1.数据统计

10月到12月每月第一周依据脉诊使用柴胡桂枝干姜汤为主方,泻心汤、白术厚朴汤、柴胡加龙骨牡蛎汤及其他的使用频次如下:

10月14日

11月4日

12月2日

柴胡桂枝干姜汤

9

6

11

泻心汤

6

6

7

白术厚朴汤

建中汤

3

4

5

柴胡加龙骨牡蛎汤

3

2

2

其他

3

5

6

2.验案举例案1:陈某某,女,40岁,初诊时间年10月21日。自诉近1年口中异味,目前饭后胃脘不适,有气上返感,怕凉,纳可,饮水可,口中异味,口干苦,大便不成形,日一次,眠可,舌淡红偏胖,舌苔腻,右关滑,左脉沉。中医诊断:胃痞病湿热蕴结证。处方:*连6g,桂枝10g,*参片10g,法半夏10g,干姜6g,大枣10g,炙甘草6g,厚朴10g,陈皮10g,麸炒苍术10g,颗粒7剂,日二次,冲服。年10月28日复诊。服上方诸证明显改善,气上冲明显改善,口苦减轻,纳可,大便不成形好转,每日两次,睡眠正常,舌淡红苔白,略水滑,左脉沉,右关脉滑。处方:上方加麸炒白术10g,茯苓10g,颗粒7剂,日二次,冲服。此案依据脉诊选用*连汤为主方,复诊疗效显著。*连汤治疗“伤寒胸中有热,胃中有邪气,腹中痛,欲呕吐者”。患者脾胃虚弱,不能升清降浊,致寒热错杂,痞塞于中,故用*连汤加减平调寒热,和胃降逆;方以*连清上热,姜、桂温下寒,配合半夏和胃降逆,参、草、枣补虚缓急,同时中焦气机不畅,湿滞脾胃,故加厚朴、陈皮、苍术加强行气化湿之力。经此治疗,患者诸症减轻,但见大便不成形,舌苔水滑,右脉滑,考虑脾胃运化之力弱,湿邪内生,故于前方中加炒白术、茯苓增强健脾化湿之力。案2:王某某,女,48岁,初诊时间年10月12日。患者胃脘隐痛,纳可,烧心,打嗝好转,大便不规律,眠可,舌淡红,苔白,右关脉滑左脉沉。中医诊断:胃痞病湿热蕴结证处方:*连6g,*芩片10g,法半夏10g,*参片10g,干姜6g,大枣10g,炙甘草10g,浙贝母10g,海螵蛸10g,白芍20g,桂枝10g,颗粒14剂,日二次,冲服。年10月28日复诊。服上方后胃脘不适等症明显改善,纳可,大便改善,睡眠正常,夜尿频,舌淡红苔白腻,右关脉滑。处方:*连6g,*芩片10g,法半夏10g,*参片10g,干姜6g,大枣10g,炙甘草10g,浙贝母10g,白芍20g,桂枝10g,煅瓦楞子10g,蒲公英30g,颗粒14剂,日二次,冲服。此案依据脉象选用半夏泻心汤。疗效明显。脾胃居中焦,为阴阳升降之枢纽,患者中气虚弱,升降失常,致寒热错杂,上焦气机上逆,故见烧心、打嗝,中焦胃脘不适,痞塞于中,下焦大便不规律,结合脉证特点,方用半夏泻心汤加减,方中半夏散结消痞降逆,干姜、桂枝温中散邪,芩、连泄热消痞,参、草、枣益气补脾,白芍缓急止痛。服上方后患者诸症减轻。案3:梁某某,女,52岁,年10月14日初诊。患者胃脘不适加重月余,全身发凉,胃胀,打嗝,餐后加重,怕风怕凉,大便干,日一次,眠差,眠浅,双脉沉,舌质淡暗偏胖苔白。中医诊断:胃痞病寒凝湿阻证处方:*芪20g,桂枝10g,白芍10g,干姜10g,炙甘草10g,大枣10g,防风10g,*参片10g,炒白术10g,*连6g,法半夏10g,陈皮10g,茯苓15g,泽泻12g,羌活10g,独活10g,北柴胡12g,7剂,水煎服,日二次。年10月21日复诊。服药后症状减轻,怕冷,疲乏无力改善,纳可,胃胀减轻,睡眠浅,舌淡苔白,左脉沉,右关脉滑。处方:*连6g,桂枝10g,*参10g,法半夏10g,干姜6g,大枣10g,炙甘草10g,白芍10g,当归12g,通草10g,细辛5g,颗粒14剂,日二次,冲服。本案初诊双脉不及,选用升阳益胃汤合*芪建中汤治疗,复诊左脉不及,右关脉太过脉,选用*连汤合当归四逆。患者以胃脘疼痛,怕风怕凉为特点;根据舌脉判断为寒湿阻滞,选用李东垣的升阳益胃汤。适用于脾胃之虚,怠倦嗜卧,四肢不收,为阳气不申之故,该方由六君子汤加羌独活、防风、柴胡、*芪、白芍、*连、泽泻、茯苓组成,全方有补有通,升降相得,清温并施。在脾胃病的治疗中属于常用方剂。案4:张某某,女,58岁,年10月21日诊。服前方泛酸减轻,现时有胃脘疼痛,餐后打嗝,纳可,大便正常,眠可,舌淡红,苔燥,脉左寸溢脉左关脉滑,右脉沉。中医诊断:胃痞病肝胃不和证处方:柴胡12g,桂枝10g,干姜6g,*芩10g,天花粉15g,牡蛎15g,大枣10g,炙甘草6g,白术10g,厚朴10g,法半夏10g,醋青皮10g,广藿香10g,砂仁6g,旋复花10g,赭石10g,颗粒7剂,日二次,冲服。年10月28日复诊。服上方泛酸明显减轻,咽干,胃脘隐痛,餐后打嗝,胃脘不适,饭前胃中不适,纳可,大便正常,眠差,醒后难以入睡,2-4点醒,舌红苔白,左寸溢脉,左关滑,右关脉滑,右尺不足。中医诊断:胃痞病,脾虚湿蕴证处方:白术10g,荷叶10g,白芍30g,延胡索10g,川楝子9g,柴胡15g,桂枝10g,干姜6g,*芩10g,天花粉12g,牡蛎15g,大枣10g,炙甘草10g,枳实10g,7剂,水煎服,日二次。本案患者胃脘疼痛,餐后打嗝为特点,辨证主要是以脉为主。左寸溢脉兼左关脉滑,说明正邪交争于中焦,左手关脉太过,同时右脉沉说明脾胃虚,因此选用柴胡桂枝干姜汤加减。方中柴胡、*芩疏利肝胆有小柴胡汤之意,桂枝、干姜、炙甘草健脾温中,牡蛎天花粉益阴软坚散结,为寒热平调,虚实兼固之方,因此在脾胃病患者往往病程日久,病机复杂,此方也为常用之方。案5:刘某某,女,39岁,年11月10日初诊。患者胃脘疼痛加重月余。现胃脘间断隐痛,腹胀,排气多,大便3-4日一行,大便黏,纳可,无口干苦,饮水可,小便及睡眠正常,舌淡红苔白,略燥少津。胃镜示:慢性浅表性胃炎。脉沉。中医诊断:胃痞病寒湿中阻。处方:炙甘草10g,法半夏9g,*参片10g,桂枝10g,藿香10g,麸炒白术10g,厚朴10g,干姜6g,青皮10g,生姜10g,预知子10g,炒莱菔子10g,颗粒剂7付,日二次,冲服。年11月10日复诊。服上方诸症明显改善,胃胀,排气多明显改善,纳可,大便正常,舌淡红苔白,脉沉。中医诊断:胃痞病,脾虚气滞处方:预知子10g,炒莱菔子10g,炙甘草10g,法半夏9g,*参片10g,桂枝10g,藿香10g,麸炒白术10g,厚朴10g,干姜6g,青皮10g,生姜10g,颗粒剂7付,日二次,冲服。本案双脉不及选用白术厚朴汤治疗,其方出自《三因极一病证方论》,为六己年土运不及之年主方,岁土不及,重在补土,因此君药用白术;燥湿用厚朴,桂枝、炮姜、藿香为温热之药,补火以生土。虽然仲景阴阳脉法并为提及,但从病机分析角度,脉象来看为不及脉。

3.心得体会

1.《道德经》曰:“上士闻道,勤而行之;中士闻道,若存若亡;下士闻道,大笑之。不笑不足以为道”。由于年龄、文化、修养、兴趣、爱好、悟性的不同,对“道”的认识、理解有着不同程度的差异,临床中接受新的思想,我们要勤勤恳恳、坚持不懈的去习练它、运用它。才能体会其中的真义。2.通过今年四月份听陈建国老师系统讲解仲景阴阳脉法,对我的临床帮助非常大,随机统计的三个月依据陈建国老师讲解脉法,应用柴胡剂、泻心汤类方、建中汤类方、白术厚朴汤、当归四逆汤的数据,临床疗效显著提升,在脾胃病中仲景阴阳脉法非常有意义,陈建国老师的总结讲解很精准。我使用后方小、价低、疗效好,受到患者的喜爱。3.陈建国老师反复提到“脉象体现了人体正气与邪气斗争的部位”,受益匪浅。用这个思维,诊脉细细体会找到病位、正邪斗争的关系、阴津血、气的盛衰、邪气的性质。如左寸溢脉,根据溢脉的不同选用麻*汤、葛根汤、桂枝类方、吴茱萸汤、半夏厚朴汤;左关太过脉不同选用柴胡类方、苓桂术甘汤,属于辛温升法。右寸溢脉不同可选用越卑汤、白虎汤、栀子豉汤、葶苈大枣泻肺汤、石膏、龙骨牡蛎、磁石类潜镇药;右关太过脉选用泻心汤类、枳术汤、五苓散等方,属于苦寒降法。如:半夏泻心汤方证为上呕、中痞、下利。其病机为邪结中焦、闭塞不通,故出现心下痞;正邪交争,正气欲驱邪从上焦而出故出现呕吐、呃逆、打嗝、嗳气等症;正气欲驱邪从下焦而出,故出现下利,大便黏滞不爽,次数多等症。4.临床中正确诊脉要找到左手、右手的寸、关、尺太过、不及脉。左主阴津血,右主阳气。左主升、右主降。左太过脉使用辛温升法,个人体会原因在于只有阴津血充足方可用升法、汗法。右主阳气,右太过脉用苦寒下法,也是只有正气充足方可用下法。不及脉存在气血津液的不足,当体会脉细、脉沉、脉有力无力;同时又当体会寒、瘀、血亏、气虚、阳虚的不同;辨出是因邪至虚,还是正气不足而选方用药。在脾胃病的治疗中,常用的方剂有当归四逆汤、建中汤、理中汤、白术厚朴汤,长夏选用李东垣清暑益气汤,夏末秋初选用升阳益胃汤,冬季厚朴温中汤,春季补中益气汤。5.对于临床诊疗过程中仍有疗效不够满意的几点思考:①诊脉方法是否准确;②方药剂量尤其是君药剂量使用是否得当;③煎服方法正确与否,如泻心汤类,柴胡剂等去滓再煎,在临床中的意义;④脉象上体会的不同。如太过脉在浮、中、沉的什么部位,弦、紧、滑、细数、脉管宽度、力量的不同,需要在临床中自己慢慢体会总结,进而在诊断中结合热、火、燥、痰、寒、湿、瘀的病机在主方上加减用药。例如柴胡剂以左侧关位太过脉为主,进一步分则左弦、细为主选用柴胡疏肝散、四逆散;左关滑脉可选用的方剂为小柴胡汤、柴胡桂枝干姜汤、大柴胡汤、柴胡加龙骨牡蛎汤。其中柴胡桂枝干姜汤还见左寸溢脉,右关尺沉。大柴胡汤以双关滑,左关重为主。柴胡加龙骨牡蛎汤又可见右关有力,右寸溢脉或双寸溢脉。苓桂术甘汤脉形特点为:左关部中、沉位太过脉(沉紧)其病机为中焦停饮,还有上焦阳气不足,所以正邪交争于下,我在脾胃病治疗中常与柴胡剂合用。通过学习仲景阴阳脉法,我在脾胃病临床使用经方,原方,小方越来越有信心,而仲景阴阳脉法是使用的动力之源。感谢陈建国老师。

陈建国按:

陈光院长本身已经是一方名医,并且已经有足够的学术知识积淀,但根据临床需求,仍旧能够以空杯心态广泛学习、深入研究,这种精神非常难能可贵!这也在提示我们,在中医学习成长的道路上,我们既要不断积累、多闻博识,更要根据学习成长中遇到的实际困难,抛却本身不一定成熟的固有成见,清空内存,求真务实。

再次致敬!今晚20:00-21:30“脉证经方线上学术研讨会”第六场直播。本次直播在“脉证经方学说”发掘者、仲景国医导师陈建国主任的主持下开展,由脉证经方密云传承基地负责人刘香红主任医师、传承人陈光主任医师、传承人赵国红主治医师做专题学术报告。

扫码看直播

更多精彩内容尽在书中!

当当、京东、淘宝等各大电商平台均可购买!

精彩文章推荐:

直播回看▏脉证经方治疗皮肤科疑难病

直播回看▏肾气丸治咳嗽效如桴鼓

直播回看▏脉证经方治癌

直播回看▏精准高效运用经方葛根汤的体会

直播回看▏精准高效运用经方麦门冬汤的体会

仲景阴阳脉法指导临床治疗剧烈头痛30余年案

运用仲景阴阳脉法诊治急性胰腺炎1例

根据脉证应用半夏泻心汤

仲景阴阳脉法提供的客观依据有时起到定海神针的作用

版权声明

○文章由医院陈光提供。最终解释权归原作者所有。

○版权归相关权利人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

○本

1
查看完整版本: 脾胃病在仲景阴阳脉法指导下的治疗思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