防风草

首页 » 常识 » 诊断 » 汤方话中医之九味羌活汤
TUhjnbcbe - 2021/7/28 23:58:00

九味羌活汤

九味羌活防风苍,

辛芷芎草芩地*,

发汗祛湿兼清热,

分经论治变通良。

功效:发汗祛湿,兼清里热

主治:外感风寒湿邪,兼有里热证

病因病机症状分析

SUMMER

1、风寒湿邪束于肌表,皮毛闭塞,阳气不得外达——恶寒发热,无汗疼痛

2、寒湿伤于经络,气血运行不畅——肢体酸楚疼痛

3、里有蕴热——口苦微渴

4、邪犹在表——苔白、脉浮

治法:

发汗以祛风散寒除湿,

行气活血以通络止痛,

兼清里热

药物组成:

羌活(10g)防风(6g)苍术(6g)

细辛(2g)川芎(3g)白芷(3g)

生地*(3g)*芩(3g)甘草(3g)

方解

SUMMER

《此事难知》:

羌活:

“治太阳肢节痛……关节痛非此不治也”;

防风:“治一身尽痛”;

苍术:入太阴,祛湿力强

甘草:能缓里急,调和诸药。

四味药相合,

外祛风寒湿邪,

内安脾胃,

治太阳病恶寒、

头身关节疼痛。

其余五味药:

细辛“治足少阴肾苦头痛”

川芎“治足厥阴头痛在脑”

香白芷“治阳明头痛在额”

生地*“治少阴心热在内”

*芩“治太阴肺热在胸”

注意:

并非每例患者都出现这三经头痛,

且要注意里热的出现与郁闭,

有热需依脏腑用药,

并非每例患者都出现心、肺热。

药物的使用,

体现了循经用药和脏腑辨证用药。

方剂来源历史发展过程

SUMMER

九味羌活汤是金代医家张元素方,出自元代王好古的《此事难知·易老解利法》,又名冲和汤。

原方组成为:羌活、防风、苍术、细辛、川芎、香白芷、生地*、*芩、甘草。

主治“太阳证”,立方初衷为“经云:有汗不得服麻*,无汗不得服桂枝。若差服,则其变不可胜数,故立此法,使不犯三阳禁忌。”

书中对其作用的描述是“增损用之,其效如神。”后世医家对本方的认识,代表性的有“此足太阳例药,以代桂枝、麻*、青龙各半等汤也”(《医方集解》),“此为四时发散之通剂”(《中国医学大辞典》)。

明代医家陶华在《伤寒六书》中对本方易名“羌活冲和汤”,给予了极高的评价:

“以代桂枝、麻*、青龙各半汤,此太阳经之神药也……此汤非独治三时暴寒,春可治温,夏可治热,秋可治湿,治杂证亦有神也。”

并谓“秘之不与庸俗知此奇妙耳。”

张元素(~年),字洁古,金比易水(今河北易县)人,他自幼聪敏,8岁应“童子举”,27岁试“经义”进士,因犯“庙讳”而落榜,遂弃仕从医。张元素重视脏腑辨证及扶养胃气的思想,对李杲创立以“补土”为特色的系统的脾胃理论有重要影响,并最终成为“易水学派”最突出的理论特色。张元素的学术思想形成以后,经过诸弟子及后代医家的继承、发展、在元代成为与“河间学派”具有不同学术风格的一大流派,两派相互争鸣,又相互促进,最终带来整个金元医学的繁荣。

病案举隅

SUMMER

张某,女,28岁,已婚,农民。年1月15日初诊。

病史:恶寒发热,头身疼痛,项背痛,口干不渴,饮食减少,头晕无力,全身困重已有3天。

检查:脉浮而紧,舌质红,苔薄白,体温39.5℃。

辨证:天气严寒,过劳汗出,风寒湿乘虚而入,邪犯太阳与阳明之经。治法:祛风散寒,调和营卫。

给予九味羌活汤合柴葛解肌汤加减。

处方:羌活10g,防风10g,生地*12g,白芷10g,细辛3g,*芩10g,葛根15g,川芎12g,柴胡12g,生姜、大枣引。

1月17日二诊:服上药两剂,头身痛大减,体温下降至37.5℃,但头晕肢困乏力,脉浮微数,舌苔薄白,此为表邪未尽,阴血已伤之证。

依上方加减。当归12g,川芎10g,柴胡10g,*芩10g,葛根10g,防风10g,白芍10g,生地*10g。1剂煎服,两日后而愈。

按:本例患者为过劳汗出当风,外邪乘虚由太阳而越传阳明之经,实为二阳并病之证,故以九味羌活汤合柴葛解肌汤加减,两剂邪解大半,因表邪伤阴,而头晕身困、体温虽降而未正常,故以上方去辛燥之药,加当归、白芍以补阴血,再剂而余证悉除。(王寿亭.临证实效录.长沙:湖南科学技术出版社,)

文字:学习小组第二组

排版:李思源

审核:19针五三班宣传部

SummerTime

扫码╳

1
查看完整版本: 汤方话中医之九味羌活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