防风草

首页 » 常识 » 诊断 » 老夫妇36年种树80万棵立誓ldqu
TUhjnbcbe - 2021/7/23 2:36:00
北京中科曝光 https://m-mip.39.net/czk/mipso_5154115.html

(文/记者刘萌萌图/记者尹通元)“这两天,县林业局又给我运来一百亩地的树苗,我打算这几天就赶紧种上。”4月10日,走进和静县哈尔莫敦镇哈尔莫敦村的防护林里,笔直排列的杨树林一眼望不到边,树林间是一块块农田,抚摸着年种下的第一批树,75岁的付志周眼睛里透着一股亮。

初见付志周,跟寻常西北老汉一样,操着浓郁的地方口音,皮肤黝黑,身材不高大,接受采访时还略微羞涩。而就是这样一位寻常老汉,在去年11月30日走进北京人民大会堂,戴上了全国三北防护林建设40周年绿色长城先进奖章,这奖章全国有20人获得,新疆就他一人。从上世纪80年代开始,付志周一直坚持植树,如今已经在多亩土地上种植了80万株杨树。在他的影响下,多户村民参与到造林治沙中,建起了一条长达34公里的防护林带,形成“乔、灌、草、点、带、片”的防沙体系,有效地阻止流沙继续前移。

农家老汉立志治沙种树

和静县哈尔莫敦镇的沙河子,位于开都河的支流,早年因为水位下降,地上水变成了地下水,这里地处风口,风沙成患,在造林治理前,风沙以每年2-3米的速度侵犯农田村庄。

上世纪七十年代,付志周带着妻子陈爱兰从河南老家来到沙河子,回忆起当时的情景,他感慨道:“刚到村子里落下脚,环视四周,满眼都是*灿灿的一片,还以为是成熟的麦田呢,仔细一看,这哪里是麦子呀,就是漫漫*沙中一片片枯*的芨芨草。一刮风,满脸都是沙子。”每年春天,风沙大得让人无法出门,“一刮风,锅里煮的面条上都能落一层沙子。”

年,付志周一家分到了40多亩承包地。“地就在沙漠边上,栽上的棉花苗,一阵风刮来,就全都死了。”现在说起这事儿,付志周还很心疼。

“活人不能让沙子欺负死!”坐在田埂上抽着烟,看着被吹死的苗子,付志周心里冒出一个想法:“老话说,要想富,多栽树。年轻栽树,老了有福。”那年,他在自家田地前种下第一棵杨树,从此走上造林治沙之路。

带动身边的村民一起种树

“刚开始,大家说他傻,钱没有地方花,都扔沙子里。”陈爱兰说,在沙漠边种树太难了,凑钱买了树苗,没有机械,就靠一头牛、一辆架子车、几把铁锹,挖树坑,挖出一锹,立马就被细沙填平;温度高,一瓢水下去,顷刻消失得无影无踪;栽树苗,风沙一来,树苗就被拦腰折断,老付气得眼圈都红了。

种树的地方离家三四公里,付志周常常天不亮便出门。“那会儿没手机也没车,他一出去种树就找不到人,我早上做好了饭,放在锅里热着,就出门干活,中午回来发现饭还在锅里,为了种树,他常常不按时吃饭。”陈爱兰说,在沙漠中种活一棵树比养活一个孩子都难,看老伴这么辛苦,她心疼得不行,不同意他继续种树。

可不久后一次意外,让陈爱兰转变了想法。“有年春天大风天,老付在回家路上被狂风卷着在地上滚了好远,当时他回来后就说这辈子啥也不干,就干一件事,跟沙斗争到底。”陈爱兰这一刻才觉得老付坚持种树改变环境是对的,从那时起,她种起树来比老付跑得还快。“这要是哪天娃儿们被刮跑了,可咋整?”

没有治沙经验,,只能按“一步一叩首,一苗一瓢水”的土办法栽种树苗。慢慢地,树苗的成活率提高了,漫天*沙中显现出点点绿色。

同村吐尔洪·吐尔逊的承包地与付志周相邻,在付志周的影响下,他从年开始种树,如今也已种了多亩的树林。“刚开始我们都不理解他种树,觉得在沙子里种树是根本不可能的,而且还要投入很多。没想到几年后,树长大了,挡住了风沙,庄稼的损失也少了很多,我们几个邻居就商量着,为了庄稼也得跟着老付一起种树。”吐尔洪·吐尔逊说,在村里,和他一样的还有允建中、郑莲等人。

从人工种植到科学造林

“当时植树很辛苦,早上6点半带着馒头咸菜就出门了,中午在地里吃饭,晚上八九点才回家,回家往床上一躺就睡着了。”村民允建中回忆说,尽管很多村民都参与进来,但单纯人工种树的速度依然很慢,还要顾着农活儿,一年下来有的村民只能种两三百棵树。

年,付志周召集儿女进行商讨。“父亲说他想绿化沙河子的这片沙漠,让村里人和庄稼永远不受沙子欺负。”小儿子付温平说,人多力量大,他和哥哥姐姐一共凑了多万元,还向亲戚朋友借了80万元,买了1台拖拉机、3台推土机,用机械慢慢代替单纯人工植树,还打了7眼机井,修筑了近8公里长的防渗渠,拉了5公里长的高压电线,全力满足树木正常用水。

“我们还从村里和邻村雇了六七十人来种树,一天的工资是20元,一年下来,能种三万多棵。”付志周说。

村里生活富裕的村民也开始修建防渗渠,逐渐用机械取代人工,将科学技术应用到治沙造林中。

“大家把自家农田附近的防渗渠修好,再连成片,这样就形成了一条完整的防渗渠,沿着渠边种树,成活率更高。”村民孙强说,村民再通过拖拉机将*土运到树边,覆盖在沙地上,这样就能种庄稼了,庄稼能固沙,互相扶持。

在老两口的影响下,毕业于巴音郭楞蒙古自治州农校的二儿媳何雨艳放弃了去县城里工作的机会,留了下来。“总得有人留在老人身边,我也想干点儿有意义的事。”何雨艳说,沙漠里最难的不是种树,而是养护。“国家有退耕还林*策补贴,一亩地前八年补贴元,后8年补贴80元,一年能拿到20多万元补贴,增加了大家造林治沙的动力,但还是不够,一个月仅电费水费就得四五万元,还不算雇人的工资,投入太大了,所以我们又想出了以地养树的办法。”

年起,何雨艳开始开荒种地,亩辣椒地仰仗防护林才能安然无恙,而地里的收成又被投入到林子的养护,如此轮回,良性循环。

建起34公里的防风固沙绿色长廊

“付叔太了不起了,现在我们村里,到处都是林荫,风也小了,他这一辈子就是在为村民造福。”哈尔莫敦村村民郑莲说,自己家从年开始种树,如今也已种了几千棵,也会继续种下去。

“除了我们村的几十户村民,哈尔莫敦镇的乌兰尕尔扎村、萨拉村、觉伦固尔根村等六个村有多户村民都参与到种树中,如今在沙河子附近形成一个34公里的防风固沙绿色长廊,保护了近三万亩耕地。”哈尔莫敦村*支部书记邵战梅说,在防护林的涵养下,附近地区林草丰茂,大风天气明显减少,和4年相比,哈尔莫敦村村民由户增加到了户,耕地面积由多亩增加到了1.3万亩。和静县林业和草原局*组副书记、局长钱新刚说,截至目前,和静县“三北”四期防护林人工林达到30万亩。

从天空俯瞰下来,一条防风固沙绿色长廊像一位坚强的母亲,将沙河子近三万亩农田紧紧抱在怀里。有人问付志周,用30多年时间绿化沙河子值不值?“值不值让后人说吧,但只要一看见我的树,我就觉得高兴。”付志周动情地说。

编辑:尹可

审核:齐加富终审:秦龙

?如果你喜欢这篇文章,欢迎分享到朋友圈?

评论功能现已开启,我们接受一切形式的吐槽和赞美?

HJ

和静零距离

新闻线索长期征集

和静零距离现向大众征集各类新闻线索。您提供的线索,我们将整理出来作为栏目素材。请将新闻稿件或图片附作者姓名和电话发至邮箱bzhjxcb

.
1
查看完整版本: 老夫妇36年种树80万棵立誓ldq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