防风草

首页 » 常识 » 常识 » 老中医奶奶的故事89
TUhjnbcbe - 2021/7/16 14:41:00
北京哪里的白癜风医院好 http://pf.39.net/bdfyy/bdflx/

《老中医奶奶的故事》连载原著:曾乐

老中医奶奶的故事()

新年快乐谢博友,养生食疗枸杞好

小然:


  曾老师,您好!您和奶奶给我的艾草红糖方子,我使用了,现在胃痛好多了,泛酸轻多了。之前因为出国玩了,所以耽误些日子,现在才向您和奶奶汇报,十分感谢,有时间欢迎您和奶奶来青岛玩。


  你回复说:


  非常感谢小然博友的盛情邀请,青岛是我常去的地方,一般会在夏天要么到大连,要么到青岛度夏!大连和青岛,都是很美丽的海滨城市,最适合度夏。


  有一个博友留言说:


  非常感谢博主的辛勤付出,想请教一下奶奶:儿子现在10岁,体重斤,腰腹围大。喜欢吃咸辣冷香的东西,食量很大,扁桃体始终肥大,晚上打呼噜,怕热爱出汗,经风就感冒,犯扁桃腺炎,始终有白色痰,经常咳吐不止,经常小便,尤其是晚上临睡前,一会一尿就几滴。懒不喜动,说浑身没劲,走路嫌累。请教一下,要如何调理?


  奶奶说,这就是少儿富贵病了!不是我大过年的要批评这位家长,孩子带成这样,你应该进行自我批评了!这是生活习惯使然。如果不改变生活习惯,弄不好除了得肥胖症外,可能还会导致糖尿病,所以必须重视。


  奶奶说,不需要调理,只要改变目前的生活习惯就好了。每天不准乱吃零食,定时定量地一日三餐,就可以完全满足人的活动和成长需要,让“大胃”(大卫)逐渐地小下来,这对他才最有利啊,这是其一。


  其二,加强运动!人一运动,就有了活力,身体也自自然然地会好起来,而且孩子还这么小,如果不改变这种变态的生活习惯,会严重影响他的正常发育。不是我在这儿话说得有些重。


  其三,严格控制零食,一是不买零食在家,二是不给零花钱,三是多吃蔬菜和水果,限制进食量。如果这样坚持半年,就0K了!最后,提醒一点儿,关键在家长,不能只知道心痛孩子,一看到他不吃了,马上自己就先投降了!这样,会恢复到原来变态的生活状态,功夫就白费了。这是假心疼,若是真疼孩子,就得把住关,为他的成长和健康着想啊!


  昨天预告了一下,说是今天再说说关于枸杞的故事。民间传说,有一书生体弱多病,到终南山寻仙求道,在山中转了好几天,也没有见到神仙踪影。正烦恼间,忽见一年轻女子正在痛骂责打一年迈妇人,赶忙上前劝阻,并指责那年轻女子违背尊老之道。那女子听了,嗬嗬笑道:“你当她是我什么人?她是我的小儿媳妇。”书生不信,转问那老妇,老妇答道:“千真万确,她是我的婆婆,今年92岁了,我是她第七个儿子的媳妇,今年快五十了。”书生看来看去,怎么也不像,遂追问缘由。那婆婆说:“我是一年四季以枸杞为生,春吃苗、夏吃花、秋吃果、冬吃根,越活越健旺,头发也黑了,脸也光润了,看上去如三四十岁。我那几个儿媳妇照我说的常常吃枸杞,也都祛病延年。只有这个小儿媳妇好吃懒做,不光不吃枸杞,连素菜也不大吃,成天鸡鸭鱼肉,吃出这一身毛病。”书生听了这番言语,回到家里,多买枸杞服食,天长日久,百病消除,活到八十多岁。这虽然是神话传说的故事,但枸杞的功效却是古今公认的。


  枸杞,性甘、平,归肝肾经,具有滋补肝肾,养肝明目的功效,常与熟地、菊花、山药、山萸肉等药同用。枸杞全身都是宝,枸杞果能补虚生精,用来入药或泡茶、泡酒、炖汤,如能经常饮用,便可强身健体。枸杞的叶、花、根也是上等的美食补品。据《新本草备要》记载,枸杞的苗叶叫“天精草”,花叫“长生草”,果叫“仙地果”,根叫“地骨皮”,均有滋补强身功效。现代医学研究表明,它含有胡萝卜素、甜菜碱、维生素A、B1、B2、C和钙、磷、铁等。具有增加白细胞活性、促进肝细胞新生的药理作用,还可降血压、降血糖、血脂。


  枸杞苗、叶入馔多在北方,吃法很多。如将烧好的*鱼与大火快烧的枸杞苗配在一起食用。枸杞苗还能与千张丝或香干放在一起凉拌,或者用来炒肉、汆汤、煮菜肉粥等。

老中医奶奶的故事()

古代香口用丁香,现代补气用*芪

奶奶说,丁香又名“鸡舌香”,在古代,它曾为治疗口臭立下过汗马功劳。


  相传,唐代着名的宫廷诗人宋之问在武则天掌权时曾充任文学侍从,他自恃长像仪表堂堂,又满腹诗文,理应受到武则天的重用。可事与愿违,武则天一直对他避而远之。他百思不得其解,于是写了一首诗呈给武则天以期得到重视,谁知武则天读后对一近臣说:“宋卿哪方面都不错,就是不知道自己有口臭的毛病。”宋闻之羞愧无比,从此之后,人们就经常看见他口含丁香以解其臭。由此,有人趣称丁香为“古代的口香糖”。


  丁香是一味古老的中药,由于其形状像钉子、有强烈的香味而得此名。在长沙马王堆汉墓发现的西汉古尸手中就曾握有丁香。丁香有公丁香、母丁香之分。人们常把未开放的花蕾称为“公丁香”,而把成熟的果实称为“母丁香”,其用法与用量基本相同。


  中医认为,丁香味辛、性温,具有温中降逆、补肾助阳的作用。


  此外,丁香还是一味很好的温胃药,对由寒邪引起的胃痛、呕吐、呃逆、腹痛、泄泻等,均有良好的疗效。以丁香治牙痛、口腔溃疡也有一定的良效。取丁香1~2粒含口中治疗口臭的方法现今仍可用之,且疗效甚佳,口臭者不妨一试。


  奶奶说,在中药里,首屈一指的补气药是*芪,其名字的来历有这样一个传说。


  相传古时有一位善良的老中医,姓戴名糁,善针灸术,为人厚道,待人谦和,一生乐于救助他人,后因救坠崖儿童牺牲。老人形瘦,面色淡*,人们称他为“*耆”以示尊敬,意为面*肌瘦的老者。老人去世后,人们为纪念他,便将其墓旁生长的一种草药起名为“*芪”。*芪入药始载于《神农本草经》,古人写作“*耆”,而李时珍在《本草纲目》中则是这样来解释它的名字:“耆,长也,*耆色*,为补药之长,故名”。


  *芪味甘,性微温,归脾经、肺经,有补中益气、止汗、利水消肿、除毒生肌的功效,兼有升阳、益卫固表、脱疮生肌的作用,主治肺脾气虚咳喘、气虚自汗、气虚水肿尿少、气血不足之贫血、气虚血滞之偏枯等症。中医认为,*芪是重要的补气药,全身之气皆能补益,所以,清代名医*宫绣在《本草求真》一书中将*芪推崇为“补气诸药之最”。与人参相比,*芪的补气之力虽不及,但人参没有升阳、固表、内托、利水的功效。


  *芪入药已有悠久的历史,最早可以追溯到汉代以前。*芪的入药用途十分广泛,有人曾经把中国的古药方用计算机进行统计处理,筛选出了25味最常用的中药,*芪排在第11位,它的应用范围涉及到内外妇儿五官骨伤科等,有一药多能的美誉。


  我国着名学者、新文化运动代表人物之一的胡适先生,生前曾与*芪结下过一段不解之缘。那是在年秋天,他因得病吃了不少西药,总不见好转,后经名医陆仲安先生诊治,以*芪为主药医好了病。从那时起,胡适先生便对*芪有了比较透彻的了解。中年以后,胡适渐感身体疲惫,力不从心,便常用*芪泡水饮用,特别是在讲课之前,总要先呷几口*芪水,以致精力倍增,讲起话来声如洪钟。胡适当时把这个诀窍告诉了周围的人,也使他们受益匪浅。


  如今,我们也可以学学当年的胡适先生,让*芪为我们的健康保驾护航。取生*芪15克、大枣十枚,用开水冲泡饮用,能增强体质,有预防感冒的作用,适用于体质虚弱、易患感冒的人。需要注意的是,脉细数、舌质红、属中医肾阴虚者,不宜服用。


  *芪除了有以上的功能外,它本身的营养也十分丰富。近代生化分析研究发现,*芪含有丰富的微量元素——硒。硒对人体来说是非常重要的微量元素,它能提高机体对疾病的抵抗能力,并延缓细胞衰老,同时也是一味抗癌防癌的中药新秀。


  还有一则有故事,也颇能说明*芪的重要作用。《旧唐书·方技传》记载,唐朝许胤宗在南陈新蔡王手下做官时,柳太后突然患中风说不出话来,请遍名医治疗都没有效果。柳太后因为口噤不能服药,眼见病情一天比一天加重,众医束手无策,新蔡王更是心急如焚。而精通医药的许胤宗不但不着急,反而提出用热汤气熏蒸法为太后治病。于是用*芪、防风两味药煮汤数十斛,放到柳太后的床下,药汁弥漫,烟雾缭绕,柳太后当天晚上就能说话。以后经过一段时间调理,太后便康复同以前一样了。


  柳太后猝患中风,是因年老体弱、气血失调的结果。而*芪性温,善补气升阳、固表行滞;防风性微温,善散风胜湿止痛。李杲说*芪得防风其功愈大。二者相伍,既能补气固表而健体,又能散风行滞而调气血,恰中病理。再加上热蒸气既能温通经络,促进气血运行,又能润肌肤、开毛窍,促进药物成分的吸收,故能在较短时间内收效。


  所以,现代还有一些懂得中医药的人,经常用*芪进行桑拿,也是取*芪补气升阳固脱的作用。


  在此,特别申明一下,在整理这些中药传说故事的时候,为了使这些故事更加完整(奶奶讲得有些与现在发表出来的,不太相同),我搜索参考了互联网上的一些有关文章,在此特别说明并对原整理者致谢。

(转载文章,侵权告删;未经验证,仅供参考)

觉声

1
查看完整版本: 老中医奶奶的故事8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