独活又名独摇草、独滑、长生草,为伞形科植物重齿毛当归、毛当归、紫茎独活、牛尾独活等的根及根茎。春初苗刚发芽或秋末茎叶枯萎时采挖,除去须根和泥沙,烘至半干,堆置2~3天,发软后再烘至全干即可入药。其性平偏温,味辛苦,入肾、膀胱经。据测定,含有当归醇、当归素、佛手柑内酯、伞形花内酯、东莨菪素、当归酸、巴豆酸、植物甾醇和少量挥发油等成分,用于治疗被风寒所伤而致的湿痹、腰膝酸痛、手脚挛痛等症。《神农本草经》载:独活“主风寒所击,金疮。止痛,贲豚,痫痓,女子疝瘕。”其止痛作用,一是指治疗外感寒邪之头身痛,二是指治疗风寒湿痹之筋肉骨节痛,后世也用于治疗牙痛。《药性论》有独活“主风毒齿痛”的记载。《本草经疏》进一步诠释:“独活,其主风寒所击金疮止痛者,金疮为风寒这所袭击,则血气壅而不行,故其痛愈甚,独活之苦甘辛温,能辟风寒,邪散则肌表安和,气血流通,故其痛自止也。奔豚者,肾之积,肾经为风寒乘虚客之,则成奔豚,此药本入足少阴,故治奔豚。痫与痓皆风邪之所成也,风去则痫痓自愈矣。女子疝瘕者,寒湿乘虚中肾家所致也,苦能燥湿,温能辟寒,辛能发散寒湿去而肾脏安,故主女子疝瘕,及疗诸贼风、百节痛风无久新也。”
现代药理研究表明,独活醇提物能抑制血栓的形成;具有拮抗钙通道阻滞剂受体的活性,有降压作用;所含的有效成分有解痉、镇痛、镇静和抗菌、抗炎作用;所含的花椒毒素和香柑内酯对艾氏腹水癌细胞有杀灭作用。
临床报道,用以治疗慢性气管炎,独活还有一定的镇咳、平喘作用:取独活9克,红糖15克,加水煎成毫升,分3~4次服,一周为一个疗程。副作用有头昏、头痛、舌发麻、恶心、呕吐、胃部不适等,一般不必停药;用独活与石楠藤、防风、附子等泡酒,适量饮用可治风痹;与苍术、防风、细辛、川芎、甘草配伍,水煎服用于治疗寒湿腰痛;以独活单味药水煎分服可治产后风;治头痛属少阴者,与细辛、川芎、秦艽、生地、羌活、防风、甘草合用,名“独活细辛汤”,水煎服;用独活与生地酒浸一宿后,以酒液漱口,可治齿痛。
独活区别于羌活《神农本草经》还言:独活“一名羌活”,在当时未将这两种药分开,而是混为一物。其实独活和羌活同为伞形科植物,都能祛风湿止痛、发汗解表,用治风寒湿痹证及外感风寒湿表证,为一类二种,但两者还是有区别的。
《本草纲目》载:“独活,按王贶《易简方》云,羌活须用紫色有蚕头鞭节者,独活是极大羌活有目如*眼者,寻常皆以老宿前胡为独活者非矣,不可不辨。”两者相比,独活气味较淡,性质也较和缓,主入肾经,偏下行入里,长于祛腰膝筋骨间风湿,善治在下在里之风湿痹痛,且祛风湿力强,是治风湿痹痛之常用要药,而羌活气味雄烈,主入膀胱经,发散解表力强,能直上巅顶,横行肢臂,善治上部风邪,故在上在表的风湿痹痛多用。独活解表之力不如羌活。
现在独活与羌活为两味药,有时单独应用,也有时两味药相须为用。一般而言,上半身之风湿痹痛多用羌活,下半身之风湿痹痛多用独活。
常用验方祛风湿,止痹痛独活9克,桑寄生、杜仲、牛膝、细辛、秦艽、茯苓、肉桂心、防风、川芎、人参、甘草、当归、芍药、干地*各6克,水煎分3次服。这是有名的“独活寄生汤”,用于治疗痹证日久、肝肾两虚、气血不足所致的腰膝疼痛、肢节屈伸不利或麻木不仁、畏寒喜温、心悸气短等症。
风痹独活、石南藤各克,防风90克,附子、乌头、天雄、茵芋各60克,入好酒浸泡七日,酌量饮之(《干金方》独活酒)。
坐骨神经痛独活、知母、枸杞子、防风、川芎、龟板各10克,破故纸、当归各12克,杜仲、白芍15克,生*芪30克,细辛4克,*柏、苍术、五味于各6克,炙甘草3克,水煎服,1日1剂,四个月为1疗程。
鹤膝风及风湿日久致腰背手足疼痛独活15克,酒当归、白术、炙*芪、肉桂、酒川牛膝各7.5克,炙甘草9克,共轧为粗末,每服9克,加姜二片,葱白一根,水煎空腹热服。
外用治一切痈疽独活、*芩、当归、川芎、大*、赤芍药各30克,共捣为粗末,分作2次。先取猪蹄一个,水煮令蹄熟,去蹄入药,再煎十余沸去滓,乘热洗疮。
注意:独活性温,故阴虚血燥者慎服。
来源:中国中医药报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