味辛、甘,性微温。内外诸风。
辛温解表,去风胜湿,润而不燥,寒热皆宜。主内外诸风,瘙痒痹痛,为风药之润剂。
防风
这套心得是我本人学习中药学的笔记,是以《神农本草经》、《本草备要》及中医药大学教材《中药学》(第八版)为底本,并参考了许多本草类书籍。运用半文言文的笔法,系原创。所收录的中药,均出自张仲景所著的《伤寒论》和《金匮要略》。
古人用药,重于四气五味而轻于归经,更不讲药中成份。古人没有现代仪器,发现不了药材里含什么胴、什么素、什么苷。古人据药材的外形、色泽、质地、气味而判断其功效。概括来讲:味酸色青者入肝,味苦色赤者入心,味甘色*者入脾,味辛色白者入肺,味咸色黑者入肾。
草木均有偏性,古人以草木之偏性治人体之偏性。不可补则不补,不可攻则不攻。视患者个体差异而用药,没有“普适方案”,并非千人一方。故能效如桴鼓、覆杯而愈。
啰嗦了这么多,其实是因为不到字就发表不了。无缘者视为废话,有缘者视为良言。一切随缘吧。
天津猫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