防风草

首页 » 常识 » 预防 » ldquo三花rdquo烂漫
TUhjnbcbe - 2021/3/10 15:56:00

目录:

“三花”烂漫/袁巍然

豆腐本记/甘正云

“三花”烂漫

文/袁巍然

“等闲识得东风面,万紫千红总是春。”春天的花朵何其多,何其艳,何其香!在众多的花朵中,我似乎对杏花、桃花和梨花情有独钟。

杏花

杏花粉桃花红梨花白,作为春天的代言者,在三芳中,杏花是开路先锋,需要它在料峭春寒中适时地挺身而出,奋力撕破黎明前的黑暗,让光亮照进来。

杏花一开,春天就有底气了,得寸进尺,一朵接一朵,停不下来的样子,花团锦簇般占领枝头。盛开的杏花,看上去如红霞如绯云,更如火焰。底部的花蒂呈深红色,像唇红点染的樱桃小口,把吐出的花瓣衬托得愈发素净、清秀、典雅、大方。花开枝满,一层层,一叠叠,堆砌成壮观的花帘,从树梢的顶端倾泻下来,仿佛飞流直下三千尺的花瀑,声势浩大,独占春光。

“杏花”一词自带画面感,与木与口与草与人,都有关系。人在干吗?在杏花下站着,占一小块侧面位置,抬头看花呢!人并不闲着,赏花的同时,随身携带着一张口,垂涎着日后杏子的美味。

“屋上春鸠鸣,村边杏花白”“歌声春草露,门掩杏花丛”……从这些诗句中可以看出,古往今来杏花是百姓花,家常花,守村花,故在农人家的墙里墙外,时常可见安静的杏花,仿佛懂事的少女看上去很内敛。从“又是一年春草绿,依然十里杏花红”到“绿杨烟外晓寒轻,红杏枝头春意闹”,都少不了一个“红”字。而“春日游,杏花吹满头,陌上谁家年少,足风流。妾拟将身嫁与,一生休。纵被无情弃,不能羞”“春色满园关不住,一枝红杏出墙来”等,则又使杏花在人们的心目中多了些许暧昧。其实,即使出墙来,其心也不会走远,更不会惹出绯闻,只是在墙外探头探脑看看热闹而已。谁知这一举动却被演绎出“红杏出墙”的成语,比喻成已婚女人有了外遇,的确是曲解了,令原本无辜的杏花蒙了冤。

农人之所以喜欢栽种杏树,还因为“杏”与“幸”是谐音。杏花又叫“及第花”,是指科举时代考取进士,那时考进士的时间恰逢杏花盛开时节,所以人们愿意相信它是幸运花,能给居家带来幸福吉祥。杏花还被称为中医之花。因为具有美容养颜的功效,可治祛斑、痤疮,令人肌肤红润细腻。

杏花因品相端庄,倾慕者众多。人们把感受和意识倾注其中,赋予它一些象征意义。故有杏坛、杏林、杏眼之说。杏坛因为曾是孔子聚众讲学之地,从而引申为教育的代名词。杏林是因三国时期“董仙杏林”的典故而闻名。据说,吴国名医董奉治病救人,从不收取报酬,只要求被治好的病人在其园中栽杏树,久而汇聚成林,凝结医者仁心的杏林,因此成为中医学界的代称。杏眼则是借指女子明亮的美眸。

在众多关于杏花的诗词中,也许宋徽宗(赵佶)在《宴山亭·北行见杏花》诗词中描写得最细致了,“裁剪冰绡,轻叠数重,淡著胭脂匀注。新样靓妆,艳溢香融,羞杀蕊珠宫女。”他以细腻的笔触描绘杏花的外形及神态,勾勒出一幅绚丽的杏花工笔图。近写、细写杏花,是对一朵朵杏花的形态、色泽的具体形容。杏花的瓣儿好似一叠叠冰清玉洁的白绸,经过巧手裁剪出重重花瓣,又逐步匀称地晕染上浅淡的胭脂,这样的装束仿佛匀施粉黛的美人,容颜光艳照人,散发出阵阵暖香,胜过天上蕊珠宫里的仙女。“羞杀”二字,运用了夸张的手法,意思是说连天上仙女看见它都惭愧的不想活了,从而进一步衬托出杏花的形态、色泽和芳香都是不同于凡俗之花,彰显出杏花盛开时的动人景象。

农历二月被称为杏月。杏花开了,天地间仿佛发出一声响亮的指令,打破田野的寂静。麦苗神采飞扬,争相拔节生长。歇息了一个寒冬的农人们,开始在田间劳作、忙碌;郁闷了一个冬天的孩子们,吹着柳笛,仰望苍穹,放飞风筝,让那春天的意气恣肆飞扬。

桃花

桃花又是一年春,春天是桃花的故乡。桃花开放的盛况,如云如霞,恣意汪洋,蔚为壮观,用惊艳来形容似乎还不够,用千娇百媚、倾国倾城似乎也不为过。朵朵簇簇,挨挨挤挤,花枝灿烂,树树相连,成为春天里最绚烂的风景。

桃花经春风、沐雨露,被它们轻轻一撩拨,便疯了一般,开得娇艳动人。桃花是装点在春天额头上的古典流苏。人面桃花相映红,占断春光是此花。人世间第一朵女人花——桃花,盛开在《诗经·国风·周南·桃夭》的字里行间,“桃之夭夭,灼灼其华”,被古人赋予了神圣。就这样一路走来,穿越了秦文汉赋、唐诗宋词和明清小说,可谓风雨兼程,一年又一年,累计起来已有数千年的历史。

认识桃花多年,但每次与它重逢,都如初见般怦然心动,胸口涌动着欣喜和感动。桃花的心热情奔放,不喜欢拘谨,而是追逐随心所欲。灿然的桃花,成了衬托故事中朦胧纯洁爱情的一抹亮色。我想,没有什么花朵,比桃花更适合站在爱情的身旁。桃花和爱情都有着古老而鲜活的心跳,遵循天道和人道固有的法则。或许,桃花与爱情,就是一朵双生花,结成一体,不分彼此。陌上花似锦,采撷一枝春。我以为,春色十分,桃花可独占七分。

桃花粉里透红的肌肤,水嫩温婉、明媚,娇艳至极,优雅端庄。那深浅不一的浪漫色彩,迷醉了大地,更迷醉了诗人,让人不由得想起陶渊明那流传千古的名篇《桃花源记》,“忽逢桃花林……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的美景成为很多人*牵梦绕的地方。可从“争花不待叶,密缀欲无条”的诗句中看得出桃花开得张扬、热烈;再从“夹岸桃花锦浪生”到“烈火绯桃照地春”中看得出桃花开得艳丽妖冶,灼人眼眸。一阵清风吹过,花瓣扬起,像粉色的雪片随风起舞,舞姿是那样的轻盈。脱去粉色绣袍的桃树就会露出秀气,枝头孕育生命的旋律正在温暖的阳光中悄然开始,仿佛每棵树都炫耀自己的鼎盛时期,每朵花都在微风中颤抖着说出自己的喜悦。其实,人生应该如桃花一样,花开也好花落也罢,都能从容面对,波澜不惊,尽可能把光鲜的一面展示出来,少留甚至不留遗憾。

梨花

阳光错落着从梨树群中穿梭,晨露紧紧地咬了一夜,刚松了一口气,就从树枝上滑落。小草伸出碧绿的小手,低声地吟唱,等待了整整一个冬天,站着的,立着的,都是那样的新颖,那样的鲜活。伫立着,凝视着,听花瓣与花蕊轻轻地合唱春的恋歌。

叶子还没有发芽,花就开了。真可谓“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开得热烈、闪亮,胜过炽热的太阳,纯粹,脱俗,灵秀,远隔尘世。树枝一律裸着,一个冬天的努力,都献给了花儿。不害羞的花儿顺着根茎,尽情绽放。一阵微风吹来,一些娇气的花儿夭折了,从枝头上飘落大地。叶子不露声色,不出风头,不争春光,用尽浑身的力气和营养,滋养花瓣,无怨无悔。这种给予是一种品格,低调地劳作是一种风度。

梨花是白的,故古往今来,文人墨客喜欢用雪来比喻梨花,比如,唐代诗人丘为说“冷艳全欺雪”,杜牧说“砌下梨花一堆雪”,苏轼说“惆怅东栏一株雪”,岑参说“胡天八月即飞雪”……这些看似都渲染了梨花的白,实则都与诗人的内心世界与处境密不可分,或有淡淡的愁绪和伤感,或有渴望春天到来时的愿景,期盼心里能够尽快明媚起来,故成为诱发人们想象力的神来之笔。

汪曾祺在《人间草木》里说:“都说梨花像雪,其实苹果花才像雪。雪是厚重的,不是透明的。梨花像什么呢?——梨花的瓣子是月亮做的。”这也许是关于梨花的最美比喻了吧。因为在普通人眼里只是觉得梨花洁白无瑕,很难能想到梨花竟是月光的化身。

此外,梨花还占了一个“香”字。“遥知不是雪,为有暗香来”,这是王安石吟咏白梅的诗句,用来形容梨花也很贴切。梨花香气虽淡,却有丝丝清甜,人虽在远处,甜香味却已飘然而至。由于花事盛大,梨花比梅花还要迷人。在梨农的眼中,梨花无关诗意。而在看花人的眼里,农人与花都是诗。故乡每年都在梨花盛开的日子里举办梨花节,吸引了很多外地人慕名而来,游人徜徉在花的海洋里,陶醉着慨叹梨花的壮观与大美。如此景致引得无数游人竞折腰,流连忘返自然也在情理之中。

“梨花风起正清明”,风一起,梨花便纷纷从枝头落下,簌簌有声,顷刻间就白了地面。由于“梨”与“离”谐音,故白色又容易使人联想到素衣。素衣之别,多意味着生死之别,死别会令人更痛心更绝望,因为再也没有挽回的机会了,剩下的只是回忆。看到梨花落下,不免有伤感涌上心头。其实,有聚首就有分离,有花开就有花落,来来去去,春去春又回。世间万物的自然规律谁也无法改变,人生又何尝不是如此呢?!

梨花的白是处子肌肤的白,嫩透,丝滑,无知,懵懂,不谙风情,情窦未开地喧闹在春风里。白色的花瓣间还露出淡红色的蕊,层层叠叠,亲密无间。其实,梨花的白是白开水的白,没有故事,清洁,寡意,薄情,一览无余地浩荡在春风里。

梨花开了,春天很快就逝去了。

如此说来,时光短暂,还是做一个懂得欣赏和浪漫的人吧!喜于亲近每一朵花,乐于倾听每一滴雨,善于发现生命中的小小变化和惊喜,怀揣乐观向上向善的好心情,舍弃人间闲事烦事,把灵*交付万物,轻装上阵,再在内心煮一壶陈年的普洱,让有限的生命在漫长的岁月里璀璨盛开,俨如花儿纵情烂漫。

豆腐本记

文/甘正云

在荆楚大地,千百年来,人们对从事非农业生产的手工业者,诸如木匠、铁匠、皮匠、篾匠、窑匠、油匠、糖匠、染匠、漆匠、弹花匠、修脚补锅剃头赶马车等等手艺人统称八十八行。八十八行,打油熬糖,铁匠炉子豆腐坊。说的是在众多手艺里,最赚钱的是打油的熬糖的,其次就是那打铁的磨豆腐的,其他行当没有这四个行当赚钱利润大。木匠丁敲丁敲砍半天,不如铁匠冒股烟,关二爷磨豆腐,水里求财,就印证了这一说法。

各行有各自的行规,各自有各自的鼻祖。磨豆腐的,拜的是关二爷关云长。其实呢,早在三国前,就有豆腐坊行业了。有史可查,豆腐是刘邦之孙淮南王刘安发明的,刘安炼丹时,偶然用石膏点豆汁,形成了豆腐,时间是公元前年,距今已有多年了。而东汉末年三国时代的关公关云长,只是帮助他人卖过豆腐,可是,豆腐行当不把刘安视为祖师爷,而把关公尊为祖师爷,可能是豆腐郎们崇拜关公的英雄本色,尊敬关公仁义忠贞,借关公的声名,来荣耀自己的行当。还有一个原因可能是关公在民间的名声远远大于刘安,关公是家喻户晓,可刘安有谁知道。天下开豆腐坊的人,拜关公为祖师爷,也许就是这么来的。

有这么一句老话:杀猪的赶得上,磨豆腐的赶不上。说的是中午来客,要想吃猪肉,上午杀猪,中午一定可以吃到猪肉,可是想吃豆腐就没有那么容易了。就是起早磨豆浆,中午无论如何也吃不到豆腐的,因为磨豆腐工序多,每道程序又要有时间保证,慌不得急不得,豆腐急了一包浆,那是会折本的,万万使不得。磨豆腐不仅头绪多,而且费时费力,十分辛苦。人间有三苦:撑船打铁磨豆腐。

磨豆腐究竟有哪些道道呢?听我慢慢道来。这第一道序是泡*豆,提前挑选品相好的豆子,当年的最好,青*豆好于**豆,**豆好于紫大豆。如今是难以见到青豆了,产量低,收成差,青*豆、紫大豆,都被改良的*大豆挤兑得快绝迹了。说起这泡豆子,也是讲究不少,春夏秋冬,用水不一样,春夏秋三季,可以用凉水泡,冬天就要用温水泡,并且每一个季节泡的时间长短不一,关键看天气温度,决定泡豆时间长短。要是泡过了,豆子浓了,豆浆质量差,出不了好豆腐;要是泡轻了,豆浆磨不充分,豆腐出的少,所以,豆子要泡得恰到好处。一套活用*豆20到30斤不等,先一天下午泡豆,第二天起早开磨。具体什么时候开磨,就看豆子平心不平心,大部分要平心了,就可以开磨了,故而选豆泡豆是关键。与此同时,还要挑够洗浆水,大体上一套活要用六担水(大木桶,一担水80斤左右),一般堰塘里的水都行,*土堰塘的水最出豆腐,最好不用井水。

二道序是磨浆摇浆。首先是把泡好的*豆淘洗干净,以备上磨;上磨前要把磨子清洗干净,特别是夏天,磨底子不洗干净,会影响豆腐质量的;三是上溜水和*豆,溜水盆子溜子要捏着,*豆上磨盘;四是套驴子,架肘棍,检查溜水*豆上的都没有问题时,再给驴子戴上蒙眼。因为驴子上套一戴蒙眼,它就会在肘棍的牵引下,不停地围着磨盘转。之所以驴子戴上蒙眼,没有人赶它走,它也会不停地走,是因为驴子生性怕黑,一看不见东西了,它就慌得乱转,在磨肘棍的节制下,只有围着磨盘转圈的份了,一旦拿下蒙眼,它就一步不走了。“驴子不走怨肘棍”这老话,就是说做错事了,没有找到出问题的根源,驴子不走,不是肘棍的问题,而是没有给驴子戴蒙眼。豆腐磨子,是分上下两扇,上扇磨石有两个孔,*豆从孔中下到上扇磨与下扇磨中间,驴子拉的是上扇磨,下扇磨是固定不动的,有句话说:你个推下扇磨的。推磨只能推上扇磨,不能推下扇磨,就是说把事情搞反了,下三赖,砍不成。

磨浆好坏,决定出浆多少,除了豆子泡好,另一方面要看磨锻的怎么样。锻磨一般都是在正月十五前后,或者六月六左右,因为年前人们大多都打了香货(腊月里一家磨一个豆腐过年),正月间豆腐销量不大,六月天热温度高,不易磨豆腐,所以选在这两个时间段锻磨。石匠的手艺,体现在磨齿的直线度,齿楞的深浅度,磨口的平整度,上下两扇磨咬合度,这几个因素高度契合,磨豆浆时,一圈出浆均匀一致,豆子磨的细碎,豆浆出浆率高,豆腐产量才高。好磨好豆加好手,一斤豆子可以出5斤左右的豆腐。磨虽然锻的好,看磨的人过细不过细也很重要,经常看看溜水大小,*豆蓬眼不蓬眼,蓬眼了,石磨空转,青水直流,还把磨齿磨平,搞不了几套活,又要请石匠锻磨。所以,看磨人要经常扒拉扒拉磨上面的*豆,防止蓬眼,免得磨子空转,做无用功,还要经常向上面加*豆,续溜水。待豆磨浆完了,要快速卸磨放驴,清洗磨盘。

在磨浆的同时,准备扎好摇包,摇包杆两根,吊绑在屋梁上,离浆锅或者浆盆一米高左右,包布要用号罗纱布,太细不离浆,太粗漏豆渣。磨盘溜槽接收磨子磨出来的浆,沿着一圈两向分流到溜浆口,拿一水桶在下面接着,满了赶紧换桶,出来一桶,倒进摇包,倒一桶摇一摇,如此循环,直到*豆磨完。如果需要起多的豆精,就要提两桶稠浆放在一边,不与洗渣的清浆相混,稠浆起豆精快些。洗渣需要一帮手,一个人也能操作,困难多些,力气小了不占闲,对豆渣要洗三四道,六担水基本用完。

三道序是烧浆打膏起豆精。把摇出来的豆浆,舀到浆锅里烧浆,浆水泡沫很多,烧浆时要密切观察浆锅里的动静,因为豆浆泡沫大,搞不好开锅了,浆水溢出一地,糟蹋了可惜。开锅了要迅速舀到浆缸里或者浆桶里,用包布盖好,以防寒浆了。再烧稠浆起豆精,待到浆水要开时,拿水瓢快速把锅面上的浆沫打净,开始起豆精,豆浆面上形成一层皮状,口吹扇扇见到皱纹了,用手轻轻抓起,放在凉杆上,豆精就算起好了。想要豆精厚点,就等豆精长老一点,起慢点;想要豆精薄些,那就长嫩点,起快点;想要豆精长一点,抓边一点;想要豆精短一点,抓中间点;想要豆精宽一点,抓起时手指把豆精分开一点凉在浆锅上方的竹竿上;想要豆精窄一点,抓起时就分窄些凉在竹竿上。在起豆精的同时,要打石膏,打石膏又分生膏与熟膏,所谓生膏,就是把买回来的石膏块子,放在碓窝子里,用铁杵反复擂打,打得越细越好,一直打成石膏浆糊状,加水搅匀,舀到盆子里,以备点浆之用。所谓熟膏,就是把石膏块子放在灶里烧透,在再放到碓窝子里面去打乱擂细,熟膏好打些。两种膏水都一样可以点浆成豆腐脑,只是生膏豆腐味道口感好一点,熟膏稍微差那么一狼子毛,区别不大,不是专业师傅一般是分不清楚的。豆精一般起20根左右,豆精起够了,石膏也打好了,就该起浆点豆腐脑了!

点浆是体现豆腐匠水平高低的核心技术活。注意几个技术要点,一是浆水不热不凉,二是点浆搅拌均匀与否,膏浆水下大了,豆腐脑点老了,豆腐不细腻,点太老了,行话叫哈翻了,一缸*水,豆腐脑全部硬化沉底,只能包豆腐坨子,不能浇豆皮,压出来的豆腐硬,不好吃,这样的话卖出去只能保本;也不能点嫩了,点嫩了,豆腐脑膏浆水不离亮,真正一包浆,糊在豆腐包上易成紧搰皮,压不净水,麻烦得很,搞不好一团糟,直接赔本;要点得正和适,豆腐脑一块匀,像炼好的猪油,这样才能多出豆腐出好豆腐。点浆搅拌顺序也是有讲究的,先下底部,膏浆水下适中,搅动要透,再下中间,搅动逐步减轻强度,此时而膏浆水要稍微下大一点,仔细观察豆浆变化的成色,然后是点上层,膏浆水细小而下,勺子在浆水面上轻轻哈去哈来,眼观手感,全神贯注,浆面波纹动静越来越小,此时,可以用勺子湛点清水,在浆面上滴上几滴,看到清晰的水窝,那就大功告成了!如果水窝不显,也不能再用勺子哈动,而是用手或者刷子,蘸些膏浆水,均匀的洒在浆面上,然后,盖上缸盖,等半小时左右,一缸豆腐脑就成了。

四道序是浇千张包豆腐。浇千张是一细密活,千张幅子要卷整齐,千张匣子放在榨盘榨头上,放平放稳,豆腐幅子来回折叠,核心是折叠幅子的快慢及整齐度,豆腐脑捣碎的速度,浇泼到幅子里的均匀度,手艺精的,每张皮子的整齐度,厚薄度,几乎一样。一般要浇八条幅子的千张,手头快的用时一个小时,差点的一个半小时往上。千张浇罢后,放在那里,慢慢行一会水,等到恰当的时候上榨头。余下的豆腐脑,包豆腐坨子,正方形的豆腐匣子,放在架好的豆腐板子上,摊好豆腐包布,把豆腐脑一瓢瓢地舀到豆腐匣子里,四角先放,再放中间,从缸里到匣子中,豆腐脑不要搅乱了,任其慢慢渗水。根据千张匣子渗水状况,慢慢上榨头,榨头上慢慢加榨木,轻压缩水后,移掉一个匣子时,再加榨杠,待榨杠压力不能下榨的情况下,再给榨杠头上加榨杠托架,托架上慢慢加重砝码,一个匣子一个匣子慢慢退下来,这一切的动作,都要慢慢来,要确保千张匣子正,千张幅子正,歪了是榨不好千张的,性子急不得,等待所有的匣子退下来,再加砝码,尽可能把膏浆水榨压干净,差不多时,要用勺子把两头的千张头刮干净,最后卸榨剥皮子。与此同时,豆腐坨子也要慢慢紧包,四角包布对扯,紧到一定程度,慢慢加板,慢慢加石块,轻拿轻放,要把豆腐坨子压不软不硬,开刀成块,手拿能放,移得成型,上秤盘子可动,这样豆腐软硬恰当,含水量适中,可以多卖些斤两,水豆腐水豆腐,自古豆腐不教秤。千张浇厚浇薄,压干压湿,取决于论张卖还是论斤卖,论张卖时则浇得薄且榨得干些,论斤卖时则浇得厚些且榨得湿些,关键要保证千张每一张都是亘端的,干也好湿也好,千张皮子要亘端,有卖相。剥千张皮子一般乘热快剥,特别是论张卖的,浇的薄榨的干,凉了千张皮子与千张幅子易粘连在一起,剥不亘端,买家是要抱谈的。及时把凉杆上吹的半湿不干的豆精收起,用纱布搭上,剥好的千张也要用湿纱布盖好,以防风吹干燥,压好的豆腐坨子下水漂着,防止离水给多。这样一套活算是完成了,只待来天挑上豆腐挑子,支集出摊、走村串乡卖豆腐啰!

从磨豆浆开始,到千张皮子剥完,豆腐坨子压好,需要8个小时左右的时间,其实就是一天的工夫,足见磨豆腐是个辛苦活。不过这是过去的事了,现在磨豆腐,早已不用石头磨子磨豆腐了,电动磨浆机代替了驴拉磨,机器一次性把豆腐渣与豆浆分开,不再摇包洗豆渣了,石膏粉精细的比在碓窝子打石膏要细得多的多,轧千张也不用轧杠轧盘了,而是用液压机械,不知道减少了多少劳动强度,节省了多少劳动时间,提高了多少劳动效率。技术进步与改良,的确令磨豆腐的轻松不少,但是,关键环节,核心技术,是不可能投机取巧的。

开豆腐坊是辛苦没说的,可是,豆腐行当的文化底蕴非常深厚,特别是民间谚语,千古传承,雅俗共赏,诸如:关二爷磨豆腐,水里求财;关羽卖豆腐,人硬货不硬;小葱拌豆腐,一清二白;豆腐急了一包浆;心急吃不了热豆腐;推下扇磨的;驴子不走怨肘棍;老叫驴拽断磨系,空跑一圈;进磨坊找驴蹄脚印,到处都是;打块豆腐垫着脚,等着;麻绳捆豆腐,没得提头等等不一而足。

关于豆腐行当的对联也很多,例如:肤如凝脂芙蓉面,衣似白玉百味香;石磨飞转涌起滔滔玉液,铁锅沸腾凝成闪闪银砖。唯楚有才故事里也有一联,十分有趣,上联是:秤直钩弯星朗朗,知轻识重。下联是:磨大眼小齿楞楞,吞粗吐细。

豆腐制品,是人们喜欢的食材,高蛋白,低脂肪,降血压,降血脂,还降胆固醇,生熟可吃,老少皆宜,养生摄气,益寿延年。我可以告诉你,开豆腐铺子,无论如何是赔不了本的。豆渣保柴火,豆腐保豆子本钱,千张与豆精都是赚的。在上世纪七八十年代,一套活可以赚五六块钱,现在啊,可以赚二百多,要是在城市里,赚的更多。所以,磨豆腐这个行业,是一个经久不衰的行业,我相信,昨天是,今天是,明天依然是个好行当。如果你没有多的本钱,又没有其他能耐,那你就开个豆腐坊,当个豆腐郎,投资少,见效快,稳赚不赔,要不了多久,买得起车购得起房,幸福的花儿天天开在你脸上。

《湖北文学》季刊

主办:湖北省文化艺术交流协会

编委:王育潮汪子为陂北

李韧柳雁阳胡人锋

秦风雪域探客蔡茂

张新平

刊名题字:方英文

主编:柳雁阳

副主编:蔡茂

特约编辑:彭可桂龙飞

编辑部主任:张晓莲

编辑/版式:晴川小艺

《金*鹤文苑》:9个名额,现已签约8人,还剩1个名额,紧急征稿中!最后一本稿件交齐四个月内出书!

拥有未来,就多拥有一个故乡

李培刚刘宗银韦汉权王东岭诗选

不止茗香

张小鸥作品选

一封家书一一坚守

孙锦作品选

瑞雪丰年红黑契春之歌

王东岭程驰刘盛诗选

心中若有爱顾盼即风景

邹吉梅何承藻*明斌卢进国诗选

像对子女一样对待父母车厢里的琴声

李慧青李国良作品选

扫码
1
查看完整版本: ldquo三花rdquo烂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