防风草

首页 » 常识 » 常识 » 山上放养土鸡一段时间后地面就光秃秃的,真
TUhjnbcbe - 2021/1/10 2:47:00

土鸡养殖项目看似门槛很低,实则是对养殖场地、环境和技术等都要求较高的创业项目。你若只是在房前屋后散养个三五十只鸡,那另当别论。搞生态养殖须重视环境与动物之间的互利友好,对场地地形、日常管理和养鸡技术都有较高要求,并不仅仅是把一批鸡养大卖掉这么简单。之所以那么多人进入这个行业都是亏损离场,主要原因就是忽视了养殖行业的专业性。农村山地养土鸡,过一段时间,山上只要鸡活动的地方就是光秃秃的,这是为什么呢?很多人都会认为放养土鸡的山上光秃秃的是很正常的一件事,其实不然。今天我们就以这个问题为例,以搞山地生态鸡养殖的专业角度为大家分析一些原因:

一、山地植被对养鸡的重要性被忽视

生态养鸡的第一个要求就是要有适宜的地形和足够的植被覆盖条件,最好是有可以有散养鸡群的的林区,也就是我们常说的散放区域。林区可在冬季防风防寒,夏季防晒防暑。特别是在极端天气条件下,作用显著。种植的树龄和间距科学合理的情况下,不仅能在夏季为地面降温,还利于林间草类的生长。草木既可以固沙保水防洪,还可以降解散放区域土壤表面的鸡粪。生态散养鸡,不可只管鸡而忽视环境。养鸡过程中科学的规划圈舍和散养区域,对养殖过程中植被的保护是非常关键的,保护好生态环境才不违背生态鸡养殖的发展初衷,可循环养殖模式才是生态鸡养殖事业的初心。

二、养鸡密度过大或散放区域太小

养鸡散放区域需要有一定的总量控制,还需要根据地形和散放区域的大小做分群饲养。若是单个批次的养殖数量较大,没有分群管理,或散养区域太小,都容易导致散养区域“寸草不生”。不仅影响土鸡品质,还破坏生态环境。长此以往会导致山地土壤板结,鸡群日常排泄的鸡粪严重超出土壤吸收和降解的负荷,很快便会导致环境污染。

三、鸡群须采用“轮牧”散养管理

鸡有群体活动习性和刨食的习性,如果在一个区域内长时间散养,很容易导致鸡群经常活动到的地方“寸草不生”。土壤和植被都没有休养生息的时间,不仅会引起土壤板结,植被破坏,林区树木还可能出现生长缓慢、病虫害增加等情况,甚至会造成环境污染。为了更好的保护环境,我们从专业的角度建议把每个圈舍的数量控制在-1羽左右,每个圈舍分两块可隔离开的散养区域,每个散养区有足够的林区,先使用其中一块隔开的散养区域,每间隔两周左右就轮换到圈舍的另一侧散养区域,用两块区域交替“轮牧”。如此以来就把散养区分为多个轮牧单元格,既利于植被和土壤的休养生息,又利于林区鸡粪的降解,保护了生态环境,还便于实际生产过程的日常管理。条件允许的情况下还可以分成更小的群体,但散养区域要足够大。在规划设计时,还须从鸡群日常的安全、防疫、人员工作量和生产效率等方面综合考虑,才能更便于日常管理。

四、场地选址时忽视了土壤、地形和林区树种等因素

生态鸡养殖场在选址的时候,必须考虑土壤条件,这决定了场地的排涝条件、适合种植的树种和植被的生长覆盖能力等,比如沙石多的土壤虽然保水效果差,植被再生能力差一些,但地面排水效果更好,地面更干燥,不那么容易板结;粘土保水效果好,植被再生能力较强,但排涝利水的效果差,地面更湿润,土壤也很容易板结。沙石多的土壤条件与粘土土壤条件相比更适合散养土鸡,但粘土土质并不是不能用于散养土鸡,只是需要针对土壤的排涝差、易板结等缺点做分区设计和场地管理方面的调整。地形方面,有一定坡度(45度以下)的丘陵或山地地形会明显优于平原地区。一般说来,这样地形的土地不仅租金便宜,排水好,土地的利用率也更高。林区树种的选择也非常重要,土壤和地形条件在一定程度上会影响树种的选择,而树种选择、树龄大小和种植密度则会影响鸡群的养殖密度,不同的树种和不同树龄阶段对鸡粪中氮、磷、钾元素的耐受力也会有所不同。树种对鸡粪的耐受力和种植的密度也决定着林区土壤的修复能力。

结语:

我们需要根据土壤条件、地形条件、林区树种和鸡种大小等因素来综合考虑散养密度。科学的场地规划和设计,合理的养殖密度,采用“轮牧”方式进行散养,并控制好“轮牧”周期。只有这样才能让散养土鸡变成可持续的生态散养模式。必须重视生态养殖的专业性,才能更好的保护生态环境,要不断的学习提升自己的专业水平,避免让养鸡致富路变成了致“负”路。

想了解更多养鸡知识和生态种养循环技术,
1
查看完整版本: 山上放养土鸡一段时间后地面就光秃秃的,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