防风草

首页 » 常识 » 诊断 » 九味羌活汤方解
TUhjnbcbe - 2020/12/8 22:47:00
为什么听力正常的孕妇要检测耳聋基因 http://www.cwquu.com/zlyz/10817.html

方歌:九味羌活防风苍,辛芷芎草芩地*;

发汗祛湿兼清热,分经论治变通良。

方解:九味羌活汤有九味药组成,分别是羌活、防风、苍术、细辛、白芷、川芎、甘草、*芩、地*。我们把这九味药分下类,有辛温解表的羌活、防风、细辛、白芷;有祛湿的羌活、苍术;有活血止痛的川芎;有清热滋阴类的*芩、地*、甘草。你可能会奇怪了,这么分类不同的药怎么会治疗外感呢?那么让我们来看看它是怎么来的吧。九味羌活汤是金代·张元素所创,张元素何许人也呀,他是易水学派的祖师爷,在今河北易县一带行医,但是张元素本人写的书中未记录此方,而是其学生的学生元代·王好古的《此事难知》太阳证中找到此方。原文如下:太阳证,头痛发热,自汗恶风,脉当缓而反紧,伤风得伤寒脉也;太阳证,头痛发热无汗恶寒,脉当急而反缓,伤寒得伤风脉也。……非明脉者不可用大青龙汤。故易老改为九味羌活汤,而不用桂枝麻*也。太阳证,发热恶寒自汗脉缓;太阳证,发热恶风无汗脉缓,此易老将麻*一桂枝二治上二证后复改用羌活汤。用大白话推演一下,一个人得了外感,按照症状来看应是中风表虚证,但是脉象上确是紧脉,为伤寒脉象;另一个人得了外感,按照症状来看应是伤寒表实证,但脉象上确是缓脉,为中风表虚脉象。故不懂脉象,不可以用大青龙汤(《伤寒论》中方),以后有机会再讲。所以易老(也就是张元素)改为九味羌活汤。可见九味羌活汤是为临床上存在的外感兼证而设。兼了什么证呢?我们以方测证,我们发现方子中多了祛湿药,因此我们推知兼了湿邪。那湿邪的特点是什么呢?中医基础中我们知道湿性重浊粘腻,易阻滞气机,气机阻滞后易化热。好了,反向推理结束。我们再正向推理,一个人,感受了风寒湿邪,侵入人体肌表,肺卫之气奋起抗争,可见发热、恶风寒、无汗或有汗等早期的外感症状,与风寒外感不同的是,又多了全身酸痛、头身沉重、无力等症状。湿邪侵袭人体,打个比方,就像北方冬天蔬菜大棚上那一层薄膜,你走进大棚里的感觉就是热,湿邪对人体的作用也是这样,会使人体产生内热,故临床上我们有时可以见到患者口渴、口苦、舌*等症状出来。病因找到了,解释清楚了,我们就可以确定治则为发散风寒,祛湿清热。首先我们要确定君药,无疑为羌活,羌活的作用是什么呢?中药学中这样描述解表散寒,祛风胜湿,止痛。臣药是谁呢?臣药一般是辅助君药发挥作用,并且针对病因来设置,看看方子中的防风、苍术是不是很符合。的确很符合,看看他们两个的作用,中药学中这样描述,防风解表发汗、祛风除湿,苍术燥湿健脾,祛风散寒。佐药为细辛、白芷、川芎,这三味药除湿作用不是很强,发散风寒,特别在止痛上非常好,尤其川芎活血行气止痛,细辛、白芷还有通鼻窍等作用。生地和*芩呢?生地擅长清热滋阴,生津润燥;*芩性寒味苦清热解毒燥湿主要作用部位为上焦。同时这两味药又能防止前面的羌活、苍术、白芷、细辛、川芎这些都属于温燥之品;甘草调和诸药,整个方子搭配合理,临床上应用比较多,实为时方派的常用方。方歌中为什么有分经论治呢?因为所用佐药中的细辛、白芷、川芎分别入少阴经、阳明经、少阳经等经络,所以才有分经论治一说。

那这个方子怎么服用呢?附上原著用法:羌活汤不论有汗无汗,悉宜服之,但有缓急不同矣。九味羌活汤药证加减,服饵缓急,具见于后。以上九味,虽为一方然亦不可执,执中无权,犹执一也。当视其经络前后左右之不同,从其多少大小轻重之不一,增损用之,其效如神。咀水煎服,若急汗热服,以羹粥投之。若缓汗温服而不用汤投之也。脉浮而不解者,先急而后缓;脉沉而不解者,先缓而后急。翻译一下:九味药物,自来水泡半小时于药罐中(不用铁锅、铝锅等钢铁制品),水高于药物约1-2cm;半小时后大火煎开,转为小火第一次15分钟左右,第二次加适量水煎开后再煎10分钟,第三次加适量水煎开后再煎5分钟,三次混匀,每次-ml。汗出的快趁热服,再喝点粥辅助;汗出的慢温服即可,不用喝粥。脉浮的,先每隔2小时左右服用一次,病情稳定后常规服用;脉沉的,一开始一天两次或三次,脉象开始变浮后,再加快服药。

啰嗦讲了这么多,其实生活在这个时代,我们还是很幸福的,现在我们的各大药房里都有九味羌活丸中成药,而原著中也是点出丸剂为佳,大家可以把它作为家中常用备用药,如果出现了九味羌活汤的症状,遵循上述用法,一定如原著所讲,其效如神。尤其在四川盆地的人们,外感初期特别有效果,本人是深有体会,因为本人也是受益者,外感初期也是常用此药。

好的,朋友们,今天就到这里,如果觉得写的不错,就请

1
查看完整版本: 九味羌活汤方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