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边是沙漠,一边是绿洲,丝绸之路从这里走向世界,东西方文明在这里交汇。近日,记者来到位于祁连山和巴丹吉林沙漠之间的甘肃河西走廊,感受到这里绿洲与沙漠并存的生态空间特殊性。
祁连山。张掖局供图
河西走廊南靠青藏高原,北临北方防沙带,在全国生态格局中有着十分重要的地位。“保护好祁连山、筑起北沙南扩生态屏障、做好中部绿洲河流水源涵养,形成对整个河西走廊的全方位保护”,这是当地推进生态保护与修复的目标。
近年来,位于河西走廊的张掖市、武威市等地,借力国家在重点生态功能区试点的山水林田湖草沙生态保护修复工程(以下简称山水工程),扎实推进祁连山、黑河、石羊河、北部防风固沙区的生态保护修复工作,让山变绿了、水更清了、林更密了……
护山
关矿还绿,让祁连山休养生息
“失我祁连山,使我六畜不蕃息。”汉代的《匈奴歌》描述了当地人对祁连山的生存依赖。横亘绵延的祁连山脉是生命之源,从山间发源的河流滋润了整个河西走廊,形成了富饶的绿洲和大片草原。
当记者来到位于祁连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实验区内的康乐草原,看到皑皑白雪掩盖不住祁连山的壮丽与勃勃生机,远处层叠的山峦与近处开阔的草原见证着这里生态系统的多样性。
多年前,这里伤痕累累。祁连山蕴藏着丰富的矿产资源,引来众多“淘金客”,保护区内仅张掖段就分布着个矿点。砂金、煤矿、铜矿等资源遭到过度采挖,导致河床塌陷、植被减少、水土流失,周边草原被严重破坏。
“年以来,我们将山水工程与祁连山生态环保问题整治相结合,将保护区内的个矿点全部关停退出,并投资1.86亿元完成处的生态恢复治理,现已全部通过省级验收。”张掖市自然资源局副局长王金龙告诉记者。
矿业权如何退出?这是第一道难题。张掖市按照“先小后大、先易后难、循序渐进”的原则,为每个矿权量身定做退出方案,围绕注销、扣除、补偿3种退出方式,综合运用法律、行政、经济等手段,邀请律师团队与第三方评估机构参与指导,全面厘清摸查补偿式退出矿山的建设投入、审批手续、单据凭证等情况,并与矿业权人面对面协商,直到达成退出协议。
科学、系统地开展矿区生态保护修复是关键。王金龙告诉记者,张掖市突出祁连山和黑河流域两大生态系统的特殊地位,按照“整体保护、系统修复、综合治理”的原则,把祁连山、黑河水以及山间森林、草原作为一个整体开展修复,全面提升生态系统的稳定性与服务功能。
“矿山治理除了消除安全隐患,更重要的是恢复生态功能。我们按照宜林则林、宜草则草的原则在修复区种树、种草。种树要保证树苗近%的成活率,种草要达到85%的覆盖率。修复完工后,要达到与周边地形地貌相一致的效果。”张掖市肃南县自然资源局项目办主任罗英文说。
在肃南县白泉门砂金矿区,如今已看不出矿区的痕迹,随坡就势的一棵棵树苗生机勃发,山间河流倾泻而下,碧波荡漾。
白泉门矿金修复中及修复后对比图。张掖局供图
罗英文介绍,白泉门砂金矿区治理项目总投资万元,其间完成了采坑回填、拆除废弃建筑物、河道护堤建设等工程,栽植云杉苗木7万多株。
正在周边放牧的裕固族牧民苏文全说:“当年这里的矿渣都是随处露天堆放,有十几米高,狂风将黑沙扬起来,刮得漫天黑。现在没有人挖矿了,我们祖祖辈辈依靠的祁连山又变绿了。”
如今,祁连山进入了休养生息时期,将以自然之道养万物之生。这里的生态环境持续变好,生物种群数量不断恢复,一些多年难觅踪影的珍稀野生动物也在此出现。
上图为神麒煤矿修复前,下图为修复后图片。张掖局供图
涵水
流域治理,让“两河”源远流长
祁连山融雪形成了黑河、石羊河等3大水系多条支流,哺育了河西走廊的一个个城市。其中,黑河是张掖市的母亲河,也是全国第二大内陆河;石羊河则主要在武威市蜿蜒流淌。水滋养着人,人呵护着水。近年来,两地统筹开展黑河、石羊河流域生态综合治理,“一河清水绕古城”的生态画卷铺展开来。
黑河。张掖局供图
记者来到张掖市甘州区滨河大道,只见丰茂的芦苇随风摇荡。“这里是黑河城区段生态治理工程点,治理前河势不稳、宽浅散乱,河道属于游荡型,冲刷严重,没有植物。居民在河道内乱采、乱倒现象严重,生态系统十分脆弱。”张掖市水投公司总经理李得超说,年以来,通过实施祁连山黑河流域山水工程,对全流域进行总体规划,分三期对黑河城区段进行治理。主要任务是在保障黑河城区防洪安全的前提下,以河道水系连通、水生态修复、河岸林草植被恢复及防风固沙林带建设为主,并兼顾两岸滨岸带、亲水下河步道等水生态建设。
“工程实施了两大部分:一是防洪工程,通过疏浚河道,修建固床潜坝、护坡等工程,平顺河道,固定河床;二是生态修复工程,建设生态型驳岸,让水变活、变清,同时开展堤防整治、绿化和景观建设,实现水生态、水环境和水资源的和谐统一。”李得超介绍,“我们在河两岸种植乔灌木、花卉、草本及水生植物,以改善河流生态环境,涵养湿地水源。”
李得超坦言,在年前未被纳入山水工程前,黑河治理还存在“景观工程”的倾向。现在的治理目标则是涵养水源,这既节省了投资成本,也有利于水生态的稳定。
“以黑河重点流域为单元开展系统整治。”张掖局生态修复科科长胡郭睿介绍,当地对隆畅河、童子坝河、马营河等主要干支流,采取工程与生物措施相结合、人工治理与自然修复相结合的方式,进行流域综合治理,治理河道13.9公里、水土流失面积.5平方公里,疏浚河道11.2公里,造林4.35万亩。黑河与小流域生态综合治理工程共涉及30个子项目,目前已全部通过验收。
石羊河淙淙流淌,吟唱着武威市治水兴水的历史。从前,武威荒漠化严重、水资源短缺、用水矛盾突出,尤其是石羊河流域生态环境极其脆弱。年以来,中央财政投资支持实施石羊河重点治理工程,流域生态恶化趋势得到遏制。
年以来,武威通过实施山水工程,以石羊河民勤段—红崖山水库周边区域为重点,开展了民勤石羊河湿地保护恢复工程,营造胡杨林亩,在红崖山水库库区岛屿和周边栽植各类乔灌木26万株,使区域内湿地资源得到有效保护和恢复。
石羊河。李源林摄
“通过对石羊河流域进行综合治理,武威水土流失得到有效遏制,水资源环境持续改善。”武威市自然资源局副局长李万鹏说。根据气象遥感监测,年祁连山武威段积雪面积为近7年来最大,较多年平均量增加26%;民勤县蔡旗断面过水量超4亿立方米,创年以来历史新高。
城因水而灵,水因城而秀。黑河、石羊河流域生态综合治理,不仅形成了一条壮美的城市生态景观带,而且筑起一道稳固的城市生态安全屏障。
治沙
植树造林,让绿进沙退
宁静的小村庄,突然被遮天蔽日的沙尘席卷……这是记者在武威市古浪县八步沙治沙纪念馆看到的短片中的一幕,真实再现了上世纪沙暴肆虐的恶劣景象。
古浪县位于河西走廊东端、腾格里沙漠南缘,是我国北方防沙带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全国荒漠化重点监测县之一。该县风沙线长达公里,有重点风沙口20多个,沙化面积.9万亩,年风沙日达天左右。
古浪县自然资源局生态保护修复股负责人王宗勇介绍,近年来,古浪县按照“南护水源、中保绿洲、北治风沙”的生态建设方针,依托山水工程、三北防护林工程、省级防沙治沙等重点项目,在南部山区做好水源涵养林建设,在中部川区推进国土绿化倍增行动,在北部沙区开展荒漠化防治与治沙造林工程。
八步沙全貌
李源林摄
在北部沙区重点风沙口——八步沙林场,记者看到暮春的林场绿意渐浓,远处是一望无际的戈壁沙漠,近处随处可见不同类型的植被。“这里有榆树、沙枣,还有柠条,它们十分耐旱,根系发达,防风固沙作用明显。”林场副场长贺中强介绍说。
40年来,以八步沙“六老汉”为代表的林场三代职工与风沙顽强抗争,接续开展治沙造林活动。“我们第一代治沙人‘一棵树、一把草,压住沙子防风掏’;第二代治沙人创新应用‘网格状双眉式’沙障结构;第三代治沙人全面尝试‘打草方格、细水滴灌、地膜覆盖’新技术进行防沙治沙。”贺中强说道。
据了解,截至目前,八步沙林场累计完成国家三北防护林建设13.7万亩,草方格压沙4万亩,封沙育林育草37.6万亩,栽植各类沙生苗木多万株。
除了八步沙,古浪县还有明沙咀、黄沙梁等10多个危害比较严重的内陆沙丘和重点风沙口。当地采用“人工促进+天然更新”等治理模式,在适宜封育区域,选择抗旱乡土树种营造防风固沙林,同时撒播沙蒿、沙米、柠条等籽种,形成了乔灌草相结合的防风固沙林体系。
“我们综合考虑沙、水、林、草等因素,从树种选育、造林模式、林草自然更新等方面,开展技术研究和推广应用,全面提升防沙治沙水平。”王宗勇说。
目前,古浪县建成了以甘蒙省界、新修治沙道路、民调路沿线为主的三道防沙治沙屏障。全县林草植被盖度由治理前的20%增至目前的60%以上,“沙进人退”局面得到有效遏制。
古浪县机关干部开展春季义务压沙活动。李源林摄
画线、开沟、铺草、埋压……不久前,古浪县多名机关事业单位干部职工在七道沟集中开展义务压沙活动。目之所及,连绵不断的沙丘上,一个个草方格沙障渐次铺开,大片流沙被这“锁甲”缚住。王宗勇告诉记者,下一步,古浪县将积极拓展防沙治沙渠道,动员社会力量参与爱心公益林活动,着力打造绿色长城,筑牢西部生态安全屏障。
喜欢本文,就点击右下角“在看”
本文由中国自然资源报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