母亲节赏读中国母亲花古诗,孟郊笔下的寸草心,是萱草花
又一年五月,母亲节到了。现代人送给母亲的祝福之花里,往往有康乃馨和百合,康乃馨花色多样,花枝端正紧促,百合花圣洁舒展,都象征着母爱的慈悲,母亲的端庄和子女的敬爱。
但是中国历史上虽然没有母亲节,但是却有母亲花,也盛开在首夏五月,摇曳绚烂而温柔的花开,代表母亲的思念,孩子的芳心。
五月在传统上,也是思念母亲,孝顺母亲的美好季节。
而对于五月萱草,中国人则更寄托了对母亲的深情。
萱草在上古,因其草本内含有特殊的药物因子,就被称为遗忘之草。这种因子,现代科学家提炼,是秋水仙碱,用以镇痛消炎,但是提炼出来的秋水仙碱毒性很大。
但是,在医药不发达的古代,人们的病痛,只能通过草本得到缓解。萱草草药有着利水消肿祛湿缓解疼痛的功效,少量服用,起到镇痛麻醉的作用,所以称为忘忧草。自南北朝后,广泛种植园林庭院。
萱草花期4到7月,晚春延续到夏秋,花开绚烂,且花朵汁液可以用来染布匹,所以称为常见的庭院花,田园花,药用和实用价值都好。
在唐朝,家园种植萱草常见,对于老人的风湿骨痛以及情志抑郁有一定的缓解作用。
所以人们在母亲的庭院里种植萱草花,表达爱意。忘忧,忘记身体和现实的苦痛烦恼。
但是萱草果真有那么大的作用吗?当然没有一种药,能够彻底解决人生的磨难和痛苦,但是萱草无疑成为一种略有支点的寄托。宋朝人李九华谈到萱草时,说萱草的嫩叶做菜,使人昏然如醉,这可能就是名为忘忧的起源。但是这种昏然如醉,在现代科学看来,显然是中毒的表现,这是饮鸩止渴。
但是你若真正生活在古代,你能有多少选择?原谅那些孝子吧。因为他们能用什么来缓解母亲的思念和忧患?还有他们自己的,关于人生和身心的痛苦。
唐朝的医药产业没有形成体系,所以很多时候,人们依靠自己种植草药,获得资源。
尤其是贫苦而略有田地的人。
孟郊就是其中一位。关于孟郊的父亲,历史上资料不详,但是从他留下的诗来讲,他的父亲可能很早就过世了,又或者远离了他的家。他和母亲相依为命,从他四十多岁才出去做官,且是因为母亲催促他去的,想必他的母亲多病,不忍耽误他的前途。
“慈母手中线,游子身上衣。
临行密密缝,意恐迟迟归。
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中唐·孟郊 游子吟(自注,迎母溧上作。)
52岁的孟郊,被选在溧阳做县尉,这是低于县令的官僚职位,且薪水不高。他赶紧将母亲接了过来,而且接母亲,也并非他亲自回乡,而是母亲一路颠沛,他半路去迎接。
这可以说明此时家乡已经没有能够照顾母亲的人了。
面对年迈,多病的母亲,孟郊是百感交集。因为至少有好几年,他不稳定,独留母亲一个人在浙江昆山。这是他迎接母亲时百感交集的心情。
母亲,我远行的时候,是你一针一线的缝制,才有了我身上穿的衣裳。
我临走的时候,你用绵密的针脚细细缝制,求结实,求保暖,就是担心我在外面不能如期回来,缺衣少穿。儿子现在终于做了县尉,来接你养老。
只是我能够回报你,只有一寸爱你的如草的心,怎么报答你抚育我的如同春天太阳的光辉。
诗句虽短,情感真挚。
我想他看见母亲蹒跚的步履,一定热泪盈眶。
现在的人,对于寸草心,解读为春天的芳草。
但是,熟读孟郊的诗,你会发现,这个寸草心,是特指。
因为三春的光辉,只能是滋生出的晚春初夏的草本,那么有哪种草本,最符合寸草且有心呢?联系到孟郊作了好几首萱草花的诗,你忽然就会过神来,这是说的萱草的花啊。
萱草在晚春初夏开花,吸收了整个春天的阳光,一寸长的花苞,向着太阳绽放,开出了向日的温暖而明艳的花朵。
这是用春晖比喻母亲长久持续的慈爱,而将自己比作晚开的萱草花,并不足以回报母亲对他的爱和付出。
“萱草生堂阶,游子行天涯。
慈亲倚门望,不见萱草花。”中唐·孟郊 游子行(一作吟)
孟郊四十六岁才考中进士,而且是在母亲的催促下,出门的。
当然有多种可能,一是母亲不忍自己耽误儿子的前途。二是可能家里极其困窘,已经到了需要孟郊不能不出门求活路的阶段。
人到中年的孟郊,在另外一首诗里,也谈到他纠结的状态,一方面,他还有着志向,想为国慷慨一把,不负平生所学,另外一方面,多年的阅历,也使得他心灰,因为他的上升之路,在权贵把持的时代,何等渺茫。而他还有最深的牵挂就是母亲。如果他远行,母亲在家里有个闪失,于国,他未能尽忠,于家他未能尽孝。所以这是他迟迟下不了决心。
我很佩服这个母亲,无论是什么目的她逼着儿子出门,对于年迈的她,都是一场生离死别,且孤独的她需要更多的毅力,独自挑起生活。
而敏感的孟郊不会不知道,不会不洞察这九曲回肠的悲伤。
他是一步一步告别了母亲,一步三回头。
当萱草绿满了庭院,开出了黄艳的花朵,我就要远行了,去往未知的地方,经历未知的岁月。
萱草开花绚烂一片,我愿望我的母亲沉醉在萱草花的美丽里,忘记忧愁。
可是我一回头,看见母亲站在门口,她哪里是看着解忧的萱草,她的目光穿越花海,是落在我身上啊,我知道她虽然不说,我是她永恒的牵挂。
萱草再美,萱草做的汤药再使人昏然麻醉,那种真实的牵挂担心,也不是忘忧花能够解决的。
何以忘忧?对于游子来讲,就是尽快平安回到母亲身边,让人生没有遗憾或者少些遗憾。
正是孟郊在诗里不断强化着萱草和母亲的关系,所以我才说,那谁言寸草心,报的三春晖,说的是萱草花。
母爱无疆,一生劳苦,且水往下流。人子是难以报答那种抚育温柔牵挂和付出的。
“今朝风日好,堂前萱草花。
持杯为母寿,所喜无喧哗。
东邻已藤蔓,西邻但桑麻。
侧闻义士招,我辈鬓已华。
世事既如此,不乐将奈何?”元末·王冕 今朝
王冕,元末清初著名的画家,诗人,另一个身份是农民。从小清贫,给人放牛,靠自学成才。他有艺术家的天分,又有农民的质朴和勤劳。
隐居在山野,和母亲乡人过着清苦但是精神丰富是生活,以苦为乐。
这是一年母亲的生日,恰恰也在萱草花开的夏天。
今天风和日丽,堂前开满了萱草花。我端着酒杯给母亲祝寿,喜欢这里清宁,没有都市的浮华,反而能够享受家园温馨,田园清美。
东边的篱笆上已经爬满瓜藤,西边的土地种满了桑麻。
我听说城市里在招聘人才,我看了看,自己头发都白了,就不去凑那个热度了吧。
既然我命定要和田园为伴,和母亲相守,为什么要想那么多呢?
让我珍惜和母亲和家人相处的美好时光。
那么王冕中年后的安定,也是经历了背井离乡的颠沛,不能陪伴母亲的别离痛苦而来。
只有熟谙那种分离,那种思念,才分外珍惜和母亲一起的快乐吧。
“灿灿萱草花,罗生北堂下。
南风吹其心,摇摇为谁吐?
慈母倚门情,游子行路苦。
甘旨日以疏,音问日以阻。
举头望云林,愧听慧鸟语。”元末·王冕《墨萱图二首其一》
王冕在少年和青年时代,也志在远方,这是元末的乱世,他一路上虽然饱览了山水,但是更多的是看到现实的残酷和动荡,尤其元朝上层把持国家,骄奢跋扈。黄河决堤,百姓流离。他并没有看到现实的希望,转而深切的爱着已经覆灭的宋国,回到家乡隐居。
他更知道母亲的牵挂,更眷恋乡土。
我在外面,想着绚烂的萱草花,此时已经次第开在了母亲的堂前。
那萱草花被风吹开了花心,摇曳的花朵,你是在为谁开花,可要倾诉。
萱草花就像母亲靠在门口遥望我的样子,萱草花像我颠沛路途中那种翻腾在心间的苦楚,渴望释放啊。
离家太远,音讯延迟,母亲的书信迟迟没有过来,而我心有牵挂,愧对母亲。
我抬头,听见林间的杜鹃在叫唤,不如归去。
而我什么时候,能够顺利回家呢?
“萱草生北堂,颜色鲜且好。
对之有余饮,背之那可道?
人子孝顺心,岂在荣与槁?
昨宵天雨霜,江空岁华老。
游子未能归,感慨心如捣。”元末·王冕《墨萱图二首其二》
王冕在游历的途中,以画萱草寄托自己的思念。
此时萱草在母亲的堂前,一定颜色鲜艳,花开美好。
我曾经对着萱草花快乐饮酒,如今远离了它们,这种苦楚别人怎么能够知道?
我渴望孝顺母亲的心情,并非是在意萱草的花开和花落。
我只是感慨自己漂泊在外,人在风霜客途,岁月催人老。
而我迟迟未能回乡,思乡恋母,心情分外焦虑啊。
这是当然的。这是乱世元朝末年,到处都有战争,兵荒马乱,行程受阻,且生死不定,他哪里不感慨在母亲在家园里的那种安定?
何况树欲静而风不止,子欲养而恐亲不待。
最终王冕平安回到家乡。
生活虽然清贫,但是他陪伴母亲,度过了最幸福平淡的岁月。
又是一年母亲节,你有哪些感恩母亲热爱母亲的诗呢?
初衣胜雪为你解读诗词中的爱和美。#萱草花#中国的母亲之花是什么花?人子惜此花,植之盈北堂初夏槐花诗词四首赏读:簌簌槐花拂面香,槐花香上帽檐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