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网客户端中卫8月27日电(张旭)包兰铁路是中国第一条沙漠铁路,在宁夏中卫境内六次穿越沙漠,其中沙坡头坡度最大,风沙最猛烈。经过铁路人几十年不懈努力,治沙固沙形成的绿化带,让包兰铁路中卫段成为了一道美丽独特的风景线。
固沙林场工作人员在进行作业。张旭摄
数代铁路职工以“坚守、创造、团结、奉献”的治沙精神,守护着包兰铁路畅通无阻,在这丝绸之路上留下了许多可歌可泣与沙漠斗争的感人故事。
麦草方格,始于偶然走向世界
年8月,中国首条沙漠铁路——包兰铁路通车,在中卫境内六次穿越沙漠。那时的包兰铁路沿途沙丘裸露,植被覆盖率极低,干沙层厚达10厘米至15厘米。
国外专家据此预言:包兰铁路存活不了30年就会被沙漠淹没。如今这条沙漠铁路已运行61年,依然畅通无阻,秘诀就在于地表的一块块麦草方格。“麦草方格的出现是个偶然。”沙坡头中卫工务段高级工程师郜永贵告诉记者。
沙坡头中卫工务段高级工程师郜永贵(右)。张旭摄
在固沙治沙初期,自然环境异常恶劣,植物固沙行不通,林场尝试过卵石铺面、沥青拌沙、草席铺面等固沙方式,但在沙漠的大风中都会被掩埋殆尽。
在一次平铺式沙障试验中,固沙团队选用麦草和稻草做材料平铺在沙上,但风一吹,麦草就吹跑了。在一次工作闲暇时,林场职工在沙漠中偶然扎了“人定胜天”“中卫固沙林场”几个字,风暴过后发现只有方块形的字没有被沙子埋没。受此启发,林场职工开始尝试用麦草扎出圆形、三角形、马蹄形……试验证明,1米见方的麦草方格是效果最好的固沙方法。
这一行之有效的方法此后逐步走向世界。年的联合国全球沙漠化会议上,中国代表被请上讲坛介绍“麦草方格”固沙法。年8月23日,受联合国环境规划署的委托,中国在沙坡头举办了第一期国际沙漠化治理讲习班。
改革开放以来,联合国环境规划署、联合国开发计划署和联合国粮农组织等国际组织,先后在中卫工务段固沙林场开展了20多期国际培训班,同时也多次应邀到世界各地风沙危害严重地区,现场指导建立固沙植被防护体系。
构建“五带一体”立体防沙
麦草方格让人类第一次以胜利者的姿态站在了流沙面前,但对抗流沙仅靠麦草方格还远远不够。
由于麦草方格紧靠在铁路边上,蒸汽机的炉渣和轮毂摩擦铁轨的火星对草生植物有极大的威胁。固沙林场职工们就在麦草方格上压卵石、炉渣等材料,铺设出一条卵石防火带。防火带外,是正在建设中的灌溉造林带。
“五带一体”中的防护墙。张旭摄
如何保护灌溉造林带?用草障植物带抗击流沙。如何消除风沙流对草障植物林带的危害?设置高立式树林沙障。沙障也容易被埋怎么办?再扎一道麦草方格,封沙育草……伴随着一路破解难题,现在的铁路两侧,卵石防火带、灌溉造林带、草障植物带、前沿阻沙带、封沙育草带以“一带护一带,五带护铁路”的方式,共同构成了“五带一体”的治沙防护体系。
现在生长于麦草方格上的植物,是由“千挑万选”而得来。花棒、柠条、沙拐枣……每个树种的选定,都离不开中卫工务段固沙林场职工前往沙漠深处的“探险”。他们9次深入腾格里沙漠考察,带回来了十几种沙生植物的种子和标本,并培育出了用于沙丘造林的大批苗木。
“‘五带一体’治沙防护体系正式形成于年。”当年,国家环保部门在沙坡头建立了中国第一个具有荒漠生态特征的自然保护区。到年,中卫工务段固沙林场共同在这个长约46公里、平均宽度米、纵横多公顷的沙漠上,累计扎设方格沙障亩,植树万株,播撒树种17万亩,附设扬程米的四级提水灌溉系统一处,修建输水渠道30公里。
年5月5日,考验再一次来临。一场特大沙尘暴袭击中卫。瞬间风速达到每秒37.9米,能见度为0米。沙尘暴结束后,职工们急忙奔向铁路。封沙育草带局部破坏,前沿阻沙带20%-30%遭破坏,但前三带和包兰铁路却没有受到沙尘暴侵袭的痕迹。
联合国副秘书长向中卫固沙林场致信。张旭摄
年,联合国副秘书长兼环境规划署执行主任伊丽莎白·多德斯韦尔向中卫固沙林场颁发“全球环境保护佳”荣誉证书。年,阿拉伯联合酋长国铁道代表团来到沙坡头,对沙漠铁路的建设、养护等情况进行了深入细致的考察,高度赞扬了中国铁路在治沙护路和保护生态环境方面取得的成就。
人工“沙结皮”生态治理在路上
中国治沙的脚步并未因取得的成绩和声誉而停滞不前。固沙林场的技术人员向记者表示,麦草方格也是有寿命的,一般3年就退掉了,但如果形成“沙结皮”就不怕退化了,但“沙结皮”自然形成需要20年的时间。
研究人员尝试了各种材料后创造出了“利用黏土压沙(绿洲耕作土)制作人工沙结皮”的技术,利用黏土遇水快速产生结皮的特点,成为继麦草方格之后的固沙新途径。
包兰线轨道全景。兰州铁路局供图
一片麦草方格,一条铁路,一部治沙史,治沙的方式在创新,区域也从包兰铁路沿线逐步延展开来。
如今,在包兰铁路公里到公里区段,技术人员制作出7万多平方米的沙结皮。经过雨水滋润,这片沙结皮上已经被郁郁葱葱的植被覆盖,金色沙海中荡起绿色波涛。(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