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语:在众多的中药材中,很多人都知道黄芪,椭圆形切面上,黄白相间,外环黄白相间,中心有淡黄色放射状纹理和裂隙,似盛开的菊花,闻起来有淡淡的药香味,再咬一口感觉质地细腻,还有淡淡的蜂蜜香味,细细咀嚼后,口中是甜的。
黄芪是著名的中药,广泛应用于食疗,是著名的保健滋补佳品,著名诗人苏东坡写过很多关于中药的诗:“长夜孤灯照影,不忍看花,”“白发羞胜,黄芪粥推荐春盘,“可见黄芪的保健价值很高。
黄芪的药用历史已有多年,黄芪常见于中医方剂中,多作为主药,黄芪味甘,性温,归肺脾经,具有健脾补中、益气升阳、固表止汗、利水消肿、托毒生肌之功,是中医补中益气的重要药物。
长期喝黄芪泡水,会有哪些“副作用”呢?
如果正确的用黄芪泡水喝,是没有副作用的,毕竟黄芪对人体健康的价值还是比较高的,但是,如果你错误地在水中使用黄芪,很可能会导致你身体的许多异常反应。
1、上火问题加重
如果长期或大量使用黄芪,其温、热性会相应增加,而且,如果患者此时处于阳热体质,有上火的症状,比如咽痛,比如小便不利,发热疼痛,或者肝阳上亢的症状,黄芪是临床常用的补气中药,用量过大,会导致邪火加重,身体虚弱不堪,出现一些相关的恶性表现,因此,在临床应用中,黄芪一定要把握好合理应用的适应症,以免出现上火的症状。
2、阳气过剩
长期喝黄芪泡水,可能会导致阳气过盛,导致津液和阴液消耗过多,造成体内阴阳失衡,所以黄芪泡水只适合气虚体质的人,没有明显气虚不推荐,黄芪为中药,具有补气升阳、健胃固表、利水消肿、托疮生肌的作用,对于气血两虚的人,用黄芪泡水有补气养血的作用,但症状消失后,应立即停药,不能长期服用。
3、黄芪对肾脏有害作用
俗话说,喝黄芪是有一些副作用的,最明显的就是会让人上火,引起面红、睡眠不好、高血压、头晕等症状,因此,建议在专业医生的指导下使用黄芪,避免因食用不当给健康带来不必要的风险。
黄芪泡水食用有哪些禁忌?
1、不要超过15克
每次服用黄芪最好不要超过15克,最好分2~3次服用,以免过量,如果用药过量,患者可能会头晕,甚至会导致睡眠质量差、脸颊发红和易怒。
2、肾虚的人不宜服用
如果属于肾虚湿热体质,那就不要服用黄芪泡水,服用后,没有办法促进健康,反而会导致更严重的疾病。
3、不要和黄连一起泡水
要真正拥有健康的身体,在服用黄芪的时候,不要和黄连、大黄、败酱草、栀子一起泡水服用。
4、肺结核患者不宜服用
肺结核的主要症状是咯血,更容易出现口干和全身发热,此时不建议单用黄芪泡水,一定要根据具体情况搭配合适的中药。
5、月经期间不要服用
经期女性最好不要服用黄芪水,否则会对月经和身体产生不良影响。
6、感冒发烧的人不能服用
发热患者不宜服用黄芪,否则不利于身体发热。
7、怀孕期间不要服用
孕妇服用黄芪也需要特别注意,稍有不慎就可能导致滑胎的发生,对胎儿和孕妇造成伤害,所以进入孕晚期一定要特别注意,如果孕妇不小心使用了黄芪,很可能羊水减少,也会增加胎儿分娩的风险。
小知识:黄芪的最佳搭档有哪些?
黄芪是一种常用的中草药,临床上并没有黄芪最佳搭配这一说,但在使用黄芪时,可以根据不同疾病、不同证候进行配伍,可以达到更好的疗效,同时需要注意临床应用的剂量。
1、白术:如果用于益气健脾,黄芪可与白术同用,白术常用于治疗脾胃虚弱,如果患者出现腹胀、便秘、乏力、厌食或消化不良等症状,也可以选择补中益气汤进行治疗。
2、防风:若用于固表止汗,黄芪可配合防风使用,如果患者容易感冒自汗,也可以选择玉屏风散进行治疗。
3、茯苓:若用于利尿消肿,黄芪可与茯苓同用,如果患者出现水肿、少尿等症状,也可以选择桂苓疏肝汤进行治疗。
4、当归:若用于托疮生肌,黄芪可与当归同用,如果患者有持续性的痈、脓渗出,也可以选择托里散进行治疗。
5、五味子:若用于补肾,黄芪可与五味子同用,如果患者出现腰膝酸软、夜尿多、五心烦热或怕冷等症状,也可根据肾阴虚或肾阳虚加减药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