防风草

首页 » 常识 » 诊断 » 中医药引子的来龙去脉
TUhjnbcbe - 2024/8/23 22:55:00
说起药引子的历史,最早可以追溯至秦汉时期的出土医方,其中已有一些用米汁、麦粥等液体送服药丸或药散的记载。但张承坤先生已#百家新收益#在文中指出:“药引子作为一个宋代兴起的概念,原本是指在中医处方之中,用来配合成药服用的某些液体,其中主要是各类饮子,因此曾名为‘饮子’,后改作‘引子’,至元始称‘药引子’。”所以这些出土文献中用于送药的谷粥,和宋元时期的药引子还不是很像。那么唐以前中是否也存在有关药引子的记载呢?我们来看一下《千金翼方》卷第二十一《阿伽陀丸主万病第二》(这方子实在是太长了,因此绵崽仅截取了部分,有兴趣的读者可以按上述目录查阅原文):阿伽陀药,主诸种病及将息服法,久服益人神色,无诸病方:紫檀小蘗茜根郁金胡椒各五两右五味,擣筛为末,水和,内臼中,更捣一万杵,丸如小麦大,阴干,用时以水磨而用之。诸咽喉口中热疮者,以水煮升麻,取汁半合,研一丸如梧子大,旦服之,二服止,禁酒肉五辛,宜冷将息;诸下部及隐处有肿,以水煮牛膝、干姜等,取汁半合,研一丸如梧子大,旦服之,四服止,禁酒肉五辛生冷醋滑;诸面肿,心闷,因风起者,以水煮防风,取汁半合,研一丸如梧子,旦服之,二服止,不须隔日,禁酒五辛醋肉;诸四体酸疼,或寒或热,以水煮麻黄,取汁半合,研一丸如梧子,旦服止,禁酒肉及面五辛…………诸中恶,以水煮甲香,取汁一酸枣许,研二丸如小豆,服之。

可以看出,在唐代《千金翼方》的阿伽陀丸方中,不同的疾病分别对应了不同的送服方法,应该是关于药引子最早且最成体系的记载之一。

药引子,简称药引,是传统中医处方中的一种特别药物,在当今的临床医疗活动中,仍然被一定程度地使用。临床医生会将药引子的运用视为有价值的知识进行传承和推广,医院的中医师杨爱国等发表论文,总结扬州名中医张恩树运用葱白、鲜枇杷叶、荷叶、生姜等药引子的经验心得,南医院的王凌等结合中医理论,分析药引子在头面颈项部、胸腰躯干部、四肢损伤中的应用前景,医院的聂安政等则通过对古今文献的梳理,探讨药引子的应用规律、适应证、用法用量和注意事项等,以期为临床合理用药提供依据。从上述文章来看,药引子作为一种较为专业的中医知识,涉及到了配伍、增效、毒性、引经、矫味等不同的理论领域,似乎应当较难被缺乏系统中医知识的社会大众所熟悉,但事实上大众对于药引子并不陌生。《平凉日报》的一篇报道称:“业委会不一定是破解平凉商住小区物业管理困局的一剂良方,但它肯定会成为一剂‘药引子’,或许能够引导我们逐步到达‘病变部位’”。《深圳特区报》的一篇评论写道:“电视问政只是‘药引’,可以把问题一股脑儿搜出来,但台下落实才是‘良药’。”《小康》的一篇文章援引上海师范大学教授观点,称打造自驾游是“带动山地旅游发展的‘药引子’”。能够经常在比喻中充当喻体,可见药引子的确是被大众所熟知的事物。

然而,药引子这样一个既被医者

1
查看完整版本: 中医药引子的来龙去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