温服
温服者,意在助药力之升发,以疏布清阳。对于补脾胃泻阴火升阳汤而言,其治疗中气损伤、清阳下陷、阴火上乘之症,患者常感怠惰嗜卧,四肢不收,骨节酸痛,胸满气促,精神萎顿,大便泄泻,小便赤涩。此方以人参、黄芪、苍术、炙甘草补益脾胃,提振元气;黄连、黄芩、石膏清泻上乘之阴火;柴胡、升麻、羌活则升举下陷之清阳。温服此药,旨在助清阳之升发。若患者风寒汗出,肩背痛,中风,小便数而欠者,此乃风热乘其肺,使肺气郁甚。此时宜用通气防风汤以泻风热。方中黄芪、人参、甘草培补肺气;升麻、柴胡升举清阳;白蔻、橘皮、青皮调理肺、脾、胃之气机;黄柏引热下行;羌活、藁本、防风则散太阳之风寒,泻肺经之风热。温服此药,则阳气舒展,气通痛止,小便亦恢复正常。升阳益胃汤等药的温服,亦遵循此理。热服与温服,虽有时证与药相似,但实则有别。如麻黄人参芍药汤之热服与通气防风汤之温服,二者虽同中有别,但其治疗基础均为脾胃虚弱、元气损伤。麻黄人参芍药汤适用于重虚其阳、表寒壅遏里热之证,需助阳透表取汗,故宜热服;而通气防风汤适用于肺气旺盛、感受寒邪、郁而化热之证,需开泻肺经风热,故宜温服。在临床治疗中,对温服和热服的运用恰到好处。针对不同的病症和药物特性,他精准把握用药的适宜温度,充分体现了中医的个体化治疗原则。冷服冷服者,乃针对病性而定的服法。对于胃火炽盛,热邪内蕴的病证,如牙痛、头痛、面热等症状,需用清胃散进行治疗。清胃散以黄连为主药,直泻阳明胃经火邪,生地、丹皮则可凉血清热,使热邪得到清解。当归则可活血通络,升麻引药入阳明经,诸药合用,可使胃火得清,热邪得解。而煎成后冷服,则是根据病性而定,因喜寒恶热之病性,欲其协诸药以清胃火。对于脾胃虚弱,不进饮食,呕吐等症状,需用藿香安胃散进行治疗。此方中藿香醒脾化湿,丁香、生姜温中降逆,人参、橘红益气调中。和渣冷服者,则是根据药性而定。对于脾胃虚寒的病证,为了防止药性过热而助长病势,采用冷服或微温服的方法,可使药性得以充分发挥,同时避免过热而产生副作用。汤剂之服法,需根据病情寒温而定。对于需要助药力升浮的病证,多采用热服或温服的方法;而对于需要助药力降泄的病证,则多采用冷服或微温服的方法。这种根据病情寒温而调整服法的方法,正是中医治疗学中的重要原则之一。对于各种汤剂的服法均有详细的说明和解释,这也是中医治疗学中的一大特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