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3月,自然资源部办公厅、国家林业和草原局办公室、国家能源局综合司发布关于支持光伏发电产业发展规范用地管理有关工作的通知。鼓励利用未利用地和存量建设用地发展光伏发电产业。在严格保护生态前提下,鼓励在沙漠、戈壁、荒漠等区域选址建设大型光伏基地。
在石油、煤炭等传统能源日益匮乏的今天,以风电、光伏为代表的可再生能源正在掀起一场新能源革命。中国是全球光伏发电累计装机容量最大的国家,光伏发电量占世界光伏发电量30%以上。中国西北地区受受风沙的严重侵袭,于是光伏治沙——一种充满反差感的治沙思路应运而生。在这个有着中国最为丰富的太阳能资源的地方,长时间的日照条件,十分契合这个新的能源思路。其核心是将发展光伏和生态治理相结合。其最主要的治沙模式是在沙漠里建生态电站。通过草方格沙障和固沙林在电站外围组成防护林体系,光伏板下安装节水滴灌设施,种植作物,从而实现板上发电、板下修复、板间种植。
对于种植在光伏场站内的植物,也需要经过挑选,不仅要适合干旱气候,也不能有着过高的生长高度,因此梭梭树、花棒这种常见沙生植物,因为高度问题,并不适合在光伏场站内种植。目前按照实地情况,光伏板下一般种植着沙生灌草植物,光伏板阵列间种植紫穗槐、黄芪等经济林,高度基本在0.5米到1米左右,复绿的同时也未遮挡阳光。
中国能建江苏电建一公司承建的蒙西基地库布其万千瓦光伏治沙项目以“光伏+”为基础,按照光伏治沙的思路,实现板上发电、板下修复、板间种植,打造“一地多用”立体生态修复模式,有效增加库布其沙漠地区植被覆盖率,增加动植物品类多样性,将基地建设成为“农光互补”融合发展的示范区。
光伏治沙的模式为沙漠地区的生态治理和经济发展提供了新的模式和思路。光伏组件铺设密度大,能够有效挡风防风,提高阳光的吸收效率,减少土壤中水分蒸发,明显改善植物生长环境。光伏电站投入运行后,能增加能源,而且是清洁能源的供给,不仅帮助解决防风固沙的问题,还提供了经济效益,是经济与生态发展的双赢模式。目前最大的困难,来自于在沙漠中的光伏板日常维护问题,沙漠的恶劣环境对于光伏板的使用时长有极大的伤害,同时需要人力在沙漠中进行运维,而最简单的车行驶在沙漠中都难以完成。
内蒙古达拉特旗能源局副局长刘贵文指出,“以前的治沙只有投入没有产出,现在产业融合发展思路之中,引入光伏企业治沙,在保护光伏场区的同时,还能选用适合沙漠生长的经济植物,利用沙漠发展有机农牧业,利用沙漠旅游带推动沙漠风情旅游,将沙害变为沙利,提升沙漠荒地利用价值。”
“光伏+治沙”因地制宜,从沙漠的现有条件出发,转劣为优,利用沙漠的长日照时间、地广人稀等特点进行光伏发电,把沙漠改造成绿洲和大型清洁能源基地,不仅起到了防风固沙的生态效果,还产生了经济效益,有效改善中华民族的国土空间。提升国土治理、环保发电、拉动内需等综合经济社会效益,推动东西部区域协调发展,促进共同富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