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蒙古
是我国北方重要生态安全屏障
同时也是荒漠化危害最为严重的省区之一
防沙治沙和草原保护显得尤为重要
一条由黄渐绿的“涅槃”之路
漫漫黄沙,不治,它是害,治了,它就是利;不治,它是沙子,治好了,它就是金子。绿富同兴,内蒙古走出了一条由黄渐绿的“涅槃”之路。
多年来,内蒙古依托“三北”防护林、退耕还林还草等国家重点生态工程和自治区重点区域绿化、沙地综合治理等工程项目,持续开展防沙治沙。“十一五”以来,年均完成沙化土地治理面积多万亩。科尔沁沙地、毛乌素沙地生态状况呈现持续向好态势,全区生态环境取得了“整体遏制,局部好转”的良好效果。
内蒙古坚持草原保护与利用相结合,积极推进草原保护建设重大工程,全区天然草原植被平均覆盖度从本世纪初的30%稳定提高到44%。
内蒙古成为全国治沙成效最显著的省份之一
内蒙古是中国荒漠化面积较大、分布较广、危害最严重的省份之一,“沙进人退”是不堪回首的历史。
几十年全民治沙,代代传承,内蒙古成为全国治沙成效最显著的省份之一。
全国第五次荒漠化和沙化土地监测结果和第四次监测相比,内蒙古荒漠化土地减少万亩、沙化土地减少万亩,减少面积均居全国首位。
面对恶劣的自然条件和脆弱的生态环境,内蒙古依托国家重大生态工程,坚持科技治沙,转变生产方式,走出了一条由黄渐绿的治沙路。
目前,实行的防沙治沙目标责任制,同时积极推行“草畜双承包”和草原“双权一制”,把人畜草、责权利统一协调起来,释放了草原经营活力,促进了草原生态在发展生产中得到有效保护。
在落实国家“三禁”制度的基础上,对草原牧区严格实行草畜平衡制度,全面推行禁牧休牧轮牧。不断加大执法力度,强化林地、草地、沙地管理,坚决制止乱砍滥伐、乱采滥挖、超载过牧等破坏植被的行为,使沙区生态系统得到有效保护和恢复。
组织实施京津风沙源治理、“三北”防护林体系建设、等重点生态建设工程项目,强力推进防沙治沙工作,走出了一条大工程带动大治理的防治之路。在国家“十二五”防沙治沙目标责任考核中,我区成绩位列前茅。
把荒漠化防治与农牧民增收紧密结合,重点培育发展沙生植物种植与开发利用、森林草原沙漠景观旅游等六种类型的产业,积极推广“企业+基地+合作社+农牧户”的经营模式。
遵循自然和经济规律,科学配置防治模式,组装配套适用的科技成果和先进技术,同时,加强对基层技术人员特别是沙区农牧民的技术培训。
绿色
是内蒙古的底色
是森林
也是草原
虽有荒漠
但经过
自治区人民的共同努力
也能开出绿洲!
记者:和婧
编辑:王芳
校对:张慧敏
审核:张丽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