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视网消息(焦点访谈):北京时间12月6日,第三届联合国环境大会举行“地球卫士奖”颁奖典礼,今年共有6个组织和个人获奖,而其中有一半都来自中国,分别是塞罕坝林场建设者、摩拜单车公司和亿利资源集团董事长。这三个获奖的组织和个人,分属不同领域,但都在绿色生态工作上赢得了国际社会的认可。联合国环境规划署执行主任埃里克·索尔海姆说:今年三个奖给了中国,是承认中国变得更加绿色环保。而这,要归功于中国环境政策取得的巨大进步。可以说,中国经验,惊艳了联合国。
颁奖当晚,塞罕坝老中青三代建设者的代表都来到了现场,见证这一时刻。73岁的老人陈彦娴作为林一代的代表发表了获奖感言:“半个多世纪里,前仆后继的我们一心一意地种树。我们为自己能够亲手创造一个绿色奇迹而感到无比自豪。”
今年的地球卫士奖共设有五个奖项,分别是:政策领袖奖、商界卓识奖、终身成就奖、科学与创新奖以及激励与行动奖,共有6个组织和个人获奖。除了塞罕坝建设者以外,中国摩拜单车公司因为在推动绿色出行,缓解空气污染和气候变化中做出了突出贡献而获得了“商界卓识奖”,中国亿利资源集团董事长王文彪因为带领团队在库布其沙漠治沙,将几千平方公里的黄沙变成了绿洲,让那里的十几万民众摆脱了贫困而获得“终身成就奖”。“地球卫士奖”有半数花落中国,这在该奖项成立的13年中还是头一回。
中国亿利资源集团董事长王文彪:“看到中国在联合国这个环境奖中占到了一半,我觉得我很感慨,很鼓舞,这充分说明联合国和国际组织对我们中国生态文明这几年的充分肯定。”
摩拜单车创始人胡玮炜:“这几天我听到的最多的赞扬是说,每一个在骑摩拜单车的人脸上都是带着笑容的,感觉非常非常美妙。所以我想自行车真的是很神奇,它激发了每一个人对环境的感受变得更加敏感,更加爱自己的环境和在意自己的环境。”
联合国环境规划署执行主任埃里克·索尔海姆说:“今年的三个奖都给了中国:摩拜单车、我的老朋友王文彪、以及塞罕坝,要归功于中国环境政策取得的巨大进步,归功于习近平主席领导的中央政府的决策。不仅如此,中国对环保有着巨大热情,很多中国私营企业也致力于用新技术环保,所以今年三个奖给了中国,是承认中国变得更加绿色环保。就像习近平主席倡导的那样,美丽中国。”
来到颁奖现场的陈彦娴是曾经轰动一时的塞罕坝“六女上坝”故事中的一员。半个多世纪前,陈彦娴还在上高中,听说塞罕坝造林需要人手,她和另外五个女同学毅然放弃了高考,主动申请,加入塞罕坝艰苦创业的大军。那么,这半个多世纪里,她们在那里创造的到底是怎样的一个绿色奇迹呢?
看起来一望无际、颇为壮观的林海有万亩,它就是塞罕坝。今年成了“网红”的塞罕坝拼的可不只是颜值。那么,大家喜欢它,联合国也这样肯定它,又是因为什么呢?
这个美丽的生态林场在半个多世纪前还是风沙满天,没有森林,只有荒原沙地。其实,塞罕坝原本水草丰沛、森林茂密,还是皇家猎苑木兰围场的一部分。但由于过度砍伐,再加上山火不断,原始森林逐步退化成荒原沙地。现在的这百万亩林场完全是陈彦娴和她的伙伴们历经三代人、用55年的时间一棵一棵栽下的,它也是目前世界上面积最大的人工林场。作为联合国系统最具影响力的环境奖项,今年“地球卫士奖”的激励与行动奖授予塞罕坝建设者,正是对他们几十年辛苦付出的最佳肯定。
“中国绿”惊艳世界靠的不仅仅是对环境面貌的改变,还有它背后的生态及经济价值。
中国工程院院士、林学家沈国舫认为:“它产生的涵养水源的效应,保持水土的效应,改善气候的效应,防风固沙的效应这都有,看不见,但是这是生态产品,这是我们十九大报告里也在提倡的事情,这是主要的,但是同时它也可以生产一些物质产品,实际上塞罕坝一直是生产木材的,这个不用回避,生产木材如果经营得好,它生产木材采伐不会影响生态发挥,对国家也是有贡献的。”
据中国林科院核算评估,塞罕坝林场森林资产总价值亿元,林木价值40多亿元。近年来,林场还积极优化产业结构,带动周边群众致富。如今这里每年接待游客都在50万人次以上,年门票收入达多万元,每年可实现社会总收入6亿多元。塞罕坝的经历证明了退化的环境是可以被修复的,而且修复后的科学开发可以直接促进当地绿色经济的发展,这也吸引了与会多国代表的兴趣。
英国环境保护协会甄妮说:“塞罕坝林场把荒漠变林海的事迹,太让人感到惊讶了,我们正在推动一项和挪威政府一起减少塑料污染的工程,我们也希望借鉴塞罕坝的精神,持之以恒把这件事做好,来为全世界环境保护做贡献。”
路透社记者安德鲁:“作为媒体记者我想将来能去塞罕坝亲眼看一看,记录下美丽的塞罕坝并展示给全世界。”
默默地耕耘了几十年,突然间涌来了这么多肯定与赞誉,塞罕坝人这一刻是什么心情?这冰天雪地的季节,他们又在忙些什么呢?颁奖当天,记者又来到了这里。
“我们这一生的工作没白干,很值”,塞罕坝机械林场总场退休干部任仲元说。
由于历史上的过度采伐,生态遭到破坏,北方沙漠的风沙曾经可以肆无忌惮地刮入北京。年,国家决定在这里建设大型国有机械林场,以改善华北地区的生态环境。这一场向沙土要绿色的仗,老一代塞罕坝人打得很苦。
因为工地离林场驻地较远,必须吃住在山上,他们只能在山上搭马架子,挖地窨子,一日三餐啃窝头就咸菜喝雪水。头两年,树苗成活率不足8%。他们不断钻研、改进栽植技术,在这片贫瘠的土地上搞起了造林大会战,终于试点成功,开创了国内高寒地区栽植针叶树成功的先河。如今,这万亩林木如果按一米的株距排开,可以绕地球12圈。怎么更好地保护、更科学地开发这片生态资源,是眼下塞罕坝人依然要忙的事。即使进入冬季,这里的人们也闲不下来。
工人正在做清理劣质树的准备工作,来年好为优质树腾出更多生长空间。
护林员卢东利和他的工友们又开始了一天的巡护工作。
在塞罕坝林业研究所,林三代付丽华和她的同事们正在研究高寒山区樟子松人工林经营的关键技术,她们要通过科学技术去更好地守护老一代建设者留下的这些财富。
最近,塞罕坝的气温一度已经降到了零下二十几度,在山里拍摄一会儿,记者就觉得寒风刺骨了。而这里冬天的最低气温能到零下四十多度。可以想象,55年前,第一批建设者到这里来时,吃了多少苦。不过,他们的努力成效显著,除了改善华北的生态环境,塞罕坝经验还为全国乃至全世界的生态文明建设提供了宝贵的示范。
河北省林业厅党组副书记、副厅长刘凤庭说:“总书记对塞罕坝的发展业绩给予了充分肯定。应该说这一次获奖不光是为河北增光,也是为我们中国生态文明建设增光。”
非洲绿色和平组织菲利斯·恩刚伽说:“在非洲大部分未开垦的地方是沙地,中国有能力改变沙地生态,这是我们这特别需要的信息。这样我们就能拓展我们国家的生物多样性,改善我们的生态系统。中国变不可能为可能对我们来说很重要,这意味着我们可以借鉴中国,在非洲创造沙地变绿地的可能。”
党的十八大以来,一场发展理念和方式的重大转型正在中国展开。生态文明建设被纳入“五位一体”总体布局,放到了前所未有的战略高度上。如今,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几乎已经家喻户晓。伴随这个理念的,还有中国的诸多实际行动。比如说,推动《巴黎协定》达成、承诺到年,单位国内生产总值二氧化碳排放比年下降60%—65%等等。
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必须树立和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为人民创造良好生产生活环境,为全球生态安全做出贡献。
当前,全球环境退化每年导致大约万人死亡,还会造成其它人类健康问题和主要生态系统的破坏。每个人都不可能置身事外。以塞罕坝建设者为代表的这些获奖的组织和个人,可以说为全球环境治理做出了典范。而中国,还将进一步统筹山水林田湖草系统治理,形成绿色发展方式和生活方式,为全球生态安全作出新贡献。塞罕坝人一代接着一代干,将荒原变林海,在创造巨大生态效益和社会效益的同时,也收获了良好的经济效益,用实践证明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生态文明观是人类共通的理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