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步沙林场,地处河西走廊东端、腾格里沙漠南缘,是甘肃古浪县的主要风沙口。年8月,习近平总书记一路颠簸来到这里。
不远处,几位林场职工正在进行“草方格压沙”作业,习近平走过去,询问压沙具体怎么操作、每亩地投入需要多少、能起到什么作用,并拿起一把农具,同他们一起干。不一会儿,沙地上就开出一道两米多长的直沟。大家说,一看就知道总书记是“老把式”。
年8月19日至22日,习近平在甘肃考察。图为8月21日,习近平来到武威市古浪县八步沙林场,实地察看当地治沙造林、生态保护等情况。新华社记者谢环驰摄
习近平使用的农具叫开沟犁。当地人靠它挖沟槽、埋麦草,防风固沙。在八步沙林场,“六老汉”三代人扛着开沟犁,一干就是40多年。
“一夜北风沙骑墙,早上起来驴上房”。昔日,八步沙一带寸草不生、狂沙肆虐,荒漠以每年7.5米的速度吞噬农田村庄。上世纪80年代初,当地6位年龄加起来近岁的老汉,不甘心将家园拱手相让,誓用白发换绿洲:“多少年了,都是沙赶着人跑。现在,我们要顶着沙进!”
“六老汉”赶着毛驴,驮着树苗,一头扎进望不到边的沙漠。吃饭,每人带点干馍馍和酸菜,用几块石头支起锅;睡觉,挖个沙坑、盖帘茅草,钻进“地窝子”。开始没经验,辛苦种的近万亩树苗,几场大风刮过,存活不到三成。但“六老汉”没灰心,摸索出“一棵树,一把草,压住沙子防风掏”的法子。后来,开沟犁从父辈传到孙辈,三代人累计治沙造林20多万亩。
看到漫漫*沙中现出片片绿地,习近平十分高兴:“中国造出了世界上面积最大的人工林,为全球生态保护作出巨大贡献。”从林场往回走,他叮嘱职工:“要保重身体才能把沙治好”“把日子过好,治沙就是为了更好的生活”。人们发现,习近平发表年新年贺词时,身后书架上放着一张他同八步沙林场职工在一起的照片。
年8月19日至22日,习近平在甘肃考察。图为8月21日,习近平在武威市古浪县八步沙林场同“六老汉”代表及林场职工亲切交谈。新华社记者谢环驰摄
在甘肃古浪县以东公里,宁夏灵武白芨滩林场也有一群治沙人,用40多年时间,在“养个娃娃容易,种一棵树难”的毛乌素沙漠边缘筑起一道绿色屏障,守护着*河及河岸的万顷良田。
林场的带头人叫王有德。年,新中国成立70周年之际,王有德获得“人民楷模”国家荣誉称号,习近平亲自向他颁授了奖章。
王有德和*沙斗了几十年,最忙时两三个月不回家。炎夏,顶着高温推沙平地,挖坑种树;寒冬,抢抓树苗灌冬水时机,日夜住在水渠边。换洗衣服时,洗衣机里都是沙子。凭着这股子拼劲,他带领大家造的防风固沙林累计超60万亩,沙漠成了职工的口粮田。
年,时任国家副主席习近平来到宁夏灵武,紧紧握住王有德的手说,我是来向你学习的。走上沙丘,面对围拢过来的治沙人,习近平表示:“这是一项平凡而伟大的事业,也坚定了我们治沙的决心。”考察期间,他还同王有德一起植树、灌溉。
在宁夏灵武市白芨滩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王有德在治沙一线扎草方格。(图源:新华社)
远离干旱、风沙、贫困,是萦绕在治沙人心头的梦想,也是习近平深切的牵挂。
年全国两会期间,内蒙古代表团审议现场,来自巴彦淖尔的张晓兵代表第一个发言,向总书记汇报河套地区推进生态修复、阻止沙漠东侵*河的情况。
“巴彦淖尔位于*河‘几’字形顶部的地方,灌溉农业发展得很好。”习近平对这块“塞上江南”十分熟悉,“保护好这个地方,有治理盐碱化耕地的问题,也有治沙的问题。”
“比如,有些地方种树还林,把农耕地改了,有些地方不适合改造沙漠,反而花高成本去改造,这些都不行。首先要做好研究、搞好规划,朝科学的方向去改造,不顾实际就会南辕北辙,赔了夫人又折兵、竹篮打水一场空。”习近平说。
“统筹山水林田湖草沙系统治理,这里要加一个‘沙’字。”习近平的新提法令人眼前一亮。这个“沙”字后来与“山水林田湖草”一起,写入了*府工作报告。
十八大以来,中国累计完成造林9.6亿亩。经过不懈努力,全国荒漠化土地面积已由上世纪末年均扩展1.04万平方公里,转为年均缩减平方公里,实现了从“沙进人退”到“绿进沙退”的历史性转变。
习近平还深刻指出,国际社会应该携手努力,加强防沙治沙国际合作。被称为“中国魔方”的草方格沙障;“穿靴、戴帽、贴封条、扎腰带”的科学营林方法;被巴黎气候大会标举为“中国样本”的“库布其模式”……越来越多的中国治沙经验正走出国门,为饱受*沙肆虐的世界人民增添着信心。
6月17日,是世界防治荒漠化和干旱日。如今,习近平在八步沙林场开沟压沙的地方,柠条长到了1米多高,新引进的沙木蓼迎风生长,就像在唱一首绿色发展的欢歌。
文、配音/静玄
编辑/钟祺
制图/少鹏
资料来源/人民日报、新华社、求是网等
来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