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底到12月初,浙江省湖州市安吉县成了全国瞩目的地方。国务委员兼外交部长王毅在湖州马不停蹄地接待了很多国家的外宾,包括联合国大会主席、马尔代夫、丹麦、越南、柬埔寨等国的外交负责人。国际友人对这座毓秀千年的古城不吝赞美之词,湖州的生态之美给来宾们留下深刻印象。
越南外长裴青山来到湖州时,对太湖的钟灵毓秀与发展成就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他对浙江省委书记说,上世纪60年代,越南无产阶级革命家胡志明访华时,曾在太湖畔留下了一首《咏太湖》。诗云:“西湖不比太湖美,太湖更比西湖宽。渔舟来去朝阳暖,桑稻满田花满山。”这首诗名动越南,他一直想要见证,此番来访,不虚此行。
要全面深入了解湖州,《湖州传:湖光山韵丝书远》是必定要读的,这是“丝路百城传记”系列丛书中的一本。作者张加强用诗意的笔触,充沛的情感,写出了丝绸之路经济带上的文化名城湖州的精气神:湖州的地气地理形胜,物产丰饶和人文荟萃都在书中得到展示。
山水寻善:一缕传承久远的文明
一市两区(吴兴区、南浔区)三县(德清、长兴、安吉)是湖州的构成,作为浙江省唯一依傍太湖的区域,境内天目苍峰北峙,东西苕溪水纵横。作者说,大地美景的本质是让人弃恶从善,是山水对人的教化意义。依偎山水的湖州人,从未因哪一个事件而改变自己的风尚。
良渚文化时期,德清先民在湖州东苕溪流域冶陶、治玉,灿烂文化绵延至今。良渚文化先民是古越民族的祖先,《国语》《史记》记载中的“夏代防风氏之国”所在的封山、禺山,在今湖州德清县。山下即下渚湖,乃防风氏封国,又名防风湖。史志上说,“禹十二代孙帝禺巡狩时驻此,故曰禺山。”唐时改此为防风山。
防风氏是防风部落的首领,生活在夏商之前的尧舜禹时代,大概是公元前21世纪,这个部落生活在莫干山以东一片汪洋的沼泽地。大禹治水成功,召集诸侯到稽山开庆功会,大会开了三天,还没见防风氏,待他赶来后,禹不问情由,下令杀了防风氏。
诸侯为他喊冤,禹派人调查,原来他在天目山一带巡视,因暴雨山洪泥石流堰塞湖的阻隔延误会期。大禹错杀了治水功臣心中不安,将武康县的封山周边方圆百里地,立为防风国。
战国末年著名的四公子之一楚国的春申君*歇,选择了湖州的下菰城建城堰,设菰城县。菰城得名于“城西溪泽,菰草弥望”。
陈胜、吴广大泽乡起义不久,项羽在太湖四周广招兵马。项羽曾在弁山、顾渚山等处屯兵练兵,江东子弟大多为这一带的吴人。今天弁山上还留着项羽的走马埒、饮马池、系马木等募兵、练兵的遗址。项羽聚集江东八千子弟,在湖州宣誓起兵,宣誓的地方湖州人称为子城或项王城,是历代府台衙门所在地。
三国时,吴王孙皓以原吴郡的乌程、永安、余杭、临水、阳羡及丹阳郡的故鄣、安吉、原乡、于潜九县“地势水利之便”,取“孙吴中兴”之意改名“吴兴郡”,从此吴兴走进了名郡望府的行列。
丝笔寻真:两个亘古的岁月品牌
钱山漾遗址出土了年前的丝绸残片,丝之源实证了吴越古文化“几与中原并驾齐驱”的论断。
在汉朝,铸造足够数量的钱币是个难题,支付*饷更成问题,粮食也会腐烂。丝绸扮演着最值得信赖的货币的角色,丝绸与钱币、粮食一样用作支付*饷,还成了国际货币。
湖州自古桑叶连天、田塘密布,百姓世代以养蚕种田为业。翻开《诗经》,“春日载阳、有鸣仓庚。女执懿筐,遵彼微行,爰求柔桑”正是湖州女子农桑的写照。以钱山漾为代表的长江三角洲一带作为丝绸发源地,有自然的恩赐,家蚕驯化、桑树栽培、蚕丝利用的背后,是适宜的自然环境。
荻塘深处,有个水边村落叫辑里村,这里土质黏韧,育桑、养蚕、缫丝自然条件优越。明万历年间,村民培育出了蚕茧小如莲的良蚕种,特别适于缫制优质桑蚕丝,辑里丝成市场魁首。明清之际,有多年制丝历史的辑里村,跟随南浔、双林等江南名镇的崛起,湖丝名扬世界。
湖州的山上有两座宝塔,一为笔塔,祭笔而起,是为笔源。一为多宝塔,又叫文笔塔,为文风昌盛而建,是为文脉。
湖州人造笔,占了天时地利人和,羊、兔毛取之不尽,小竹竿用之不竭。《史记》上说蒙恬做过法庭书记一类的官吏,这种官吏天天与笔打交道,有可能对笔作过具有革新意义的改造。
秦笔的制作工艺随着郡县制的推行,来到了湖州。善琏古称蒙溪,相传蒙恬曾在此改良毛笔,为纪念笔祖镇上建有蒙公祠。
“湖州出笔,工遍海内,制笔者皆湖人,其地名善琏村。”湖笔又称“湖颖”,善琏也因商贾辏集而成一个笔业的专业市镇。宋室南迁后,江南成为*治、经济、文化的中心,再加上湖州出产适合制笔的原料,元、明两代涌现出了一大批技艺精湛的湖州制笔能匠。湖笔技艺改进的同时,也推动了江南文化的进一步繁荣。
今天,湖州工匠制笔技艺精湛,加箍、雕镂、镶嵌等装饰以外,更有微刻上杆,透着袅袅婷婷的书卷之气。笔刻名家孙育良出自制笔世家,十年前已为国家元首刻笔,管刻技术之精名播海内外。
人文寻美:无尽风流的江南人物
古人喜欢从文化同质性着手,辅以山川形便,构建出带点文化韵味的地理区划,如江南、塞北、中原、关中、河西、西域。很多古代区域名,大多已被历史遗忘,唯有江南,成为不可磨灭的人文遗产。
湖州墨妙亭有一碑,是为曾任吴兴太守的谢安所立。谢安40岁前一直做隐士,只是藏得不算太深,跟着弟弟谢万在官场上转悠。谢万被废后,谢安毅然出山去做官。
桓温凭借武力欲谋取帝位,诏吏部尚书谢安、侍中王坦之来新亭迎接,准备杀掉二人。王坦之当时就怂了,谢安全然不惧,当面指责桓温不应拥兵入朝以下犯上。桓温知事不可为,命撤去兵卫,阻止了一场血雨腥风。桓温最终病死姑苏,谢安掌握了朝廷决策权。
谢安执*时前秦已统一了北方,对东晋形成严重威胁。谢安组建北府兵,以兄子谢玄应招,并招募骁勇之士。苻坚率14万大*南下,欲直趋广陵,径取建康。谢玄率3万北府兵迎战,前秦*退,再战于君川,大败。淮南大战北府兵以5万之众,四战四胜,歼前秦*十余万。
紧接着便是中国历史上著名的以少胜多的经典战例淝水之战。晋*8万,秦*30万,两*对阵隔河相望。谢安与亲朋在别墅下棋。苻坚屡屡挑战。北人忌水战,晋*要求秦*后退数里,以便过河较量,前秦巴不得早点决战。这一退不得了,东晋在前秦*的内应乘势咋呼“秦*败了!”前秦*如洪水决堤兵败如山倒,苻坚受伤,单骑逃脱,这一战,让江南*权偏安了两百年。
谢安的功绩,*治上消除桓氏家族对晋廷的威胁,调和大族的关系,使君臣上下和睦。*事上组建北府兵,御外安内。
丘家在南朝是湖州的贵族,丘迟一生横跨宋、齐、梁三朝。丘迟长期追随萧衍,萧衍代齐自立的劝进表和建天子旌旗诸文都出于其手笔。天监三年,萧梁北伐,梁武帝萧衍的弟弟萧宏任前敌总指挥,调当时的永嘉太守丘迟到*中,第二年,他就写下了著名的《与陈伯之书》。
陈伯之曾归顺萧衍,萧衍称帝后,他叛逃到北魏,北魏任命他为平南将*、光禄大夫。萧宏统率大*北伐碰上陈伯之,他是一个大障碍,梁朝*队不得不对他实行招降之策,请丘迟出面写劝降信。
丘迟的文章不到字,内容却很丰富,把陈伯之的各种顾虑统统打消了。文章肯定他早年归顺萧衍的明智之举,痛斥他背叛而去的不义,分析陈伯之叛梁的原因,为他做了适当的开脱,打消他的思想顾虑。
文章讲梁王朝对犯过错误的人的宽大*策:“圣朝赦罪责功,弃瑕录用,推赤心于天下,安反侧于万物。”解除了陈伯之所背的历史包袱。接着说了两个历史故事,朱鲔曾劝刘玄杀害了刘秀的哥哥刘伯升,后来刘秀仍然诚心相待;张绣战死了曹操的长子曹昂和侄子曹民安,归降后曹操不计前嫌,待之如初。
信中渲染北方行将失败,陈伯之的处境十分危险,“鱼游于沸鼎之中,燕巢于飞幕之上”,何去何从,应该好好考虑了。劝降信写到这一步,按说已经完成了使命,而丘迟的高明还在后面:
暮春三月,江南草长,杂花生树,群莺乱飞。见故国之旗鼓,感平生于畴日。抚弦登陴,岂不怆悢!将*独无情哉!想早励良规,自求多福。
用江南风物打动陈伯之的故国之思,陈伯之接到这封劝降书后,立即率部归降了梁朝。作为南朝齐梁时期的代表作之一,《与陈伯之书》委婉曲折、情理兼备,是南朝骈文的不朽名篇。
武康沈氏家族最有名的是南朝诗人沈约。沈约十三四岁时,做淮南太守的父亲沈璞因卷入刘宋王室内讧、皇位争夺的旋涡而被杀。家道中落促使沈约发愤苦读,他博通群籍,写得一手好文章,成为南朝文坛的“一代辞宗”。沈约的山水诗清新中又透露出一种哀怨感伤的情调,写景清新而又自然流畅,他创立的永明体后来成为唐诗繁荣的基础。
钱起出生在长兴城西风景秀美的画溪,中进士后,任翰林学士等职。他是大历诗坛魁首,开创了中唐诗风,与郎士元齐名。当时假如有朝廷官员下来视察工作,接待者若无钱、郎二人赋诗酬赠,则被取笑。钱起目睹盛唐积弊太久,繁华凋敝,辞官回老家,第一件事便是上顾渚山访茶。
钱起将一种在雅致清幽的饮茶环境下的聊天,称为茶会。陆羽来长兴前20多年,钱起写过不少有关茶宴和茶会的诗,《茶事拾遗》记载:“钱起与赵莒为茶宴,又尝过长孙宅与郎上人作茶会。”钱起是第一个使用茶宴和茶会的人。
来看看钱起的茶宴诗:“竹下忘言对紫茶,全胜羽客醉流霞。尘心洗尽兴难尽,一树蝉声片影斜。”这种茶宴、茶会,简朴自由,溪边、竹下,随遇而安,一种优哉游哉,超凡脱俗的境界,什么流霞仙酒,都难以比拟,是唐人的潇洒。
总结
湖州城不大,却处处流着古韵,透着书卷气。青山翠峰相映,构成这里特有的秀丽胜景。所有的江南气象,在湖州都有出处。湖州有上百条支河分两路走,一部分流入大运河,另一部分汇入太湖。湖泊、沼泽、川流、湿地共同构成了一个水域迷宫。城中聚天地精华,调教出气质山水下的学养城市。文化人毕生的理想都在湖州,正如后来的戴表元所说:人生只合住湖州。道出了天下雅士崇尚天人合一、自由随性的心声。生活在湖州,坐拥绿山青山,如同金山银山。在湖州,所有的心灵都有美丽的着落,人人都有闲吟咏啸傲。湖州以山与水、丝和笔、诗与文,实现了以一座城市的内核映照江南格局宏图大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