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知识点
土地荒漠化
我国西北地区气候干旱,生态环境较为脆弱,在自然因素、人为因素的共同作用下,土地荒漠化较为严重。
①自然因素:气候干旱、降水稀少、蒸发旺盛、风力强劲、土壤疏松、植被稀少;
②人为因素:过度樵采、过度放牧、过度开垦。
图1我国荒漠化土地的分布02例题
风沙流会对公路产生严重的威胁,需要因地制宜采取治沙措施。下图左图是塔克拉玛干沙漠公路沿线的草方格沙障固沙工程,右图是青藏铁路沙害路段(沱沱河、错那湖路段)的石方格沙障治沙工程。
1、两地沙害严重,其沙源产生的共同原因是( )
A.气候干,植被稀少
B.气温高,蒸发旺盛
C.海拔高,降水不足
D.人口多,农业发达
2、关于两类不同治沙模式的说法,正确的是( )
A.草方格沙障固沙成本低,但治沙效果较差
B.草方格沙障可削减风力,但不能涵养水分
C.石方格沙障增大摩擦力,涵养水分更有效
D.石方格沙障能就地取材,使用寿命更长久
答案:A、D
精讲精析:(1)分析沙源的产生原因。①由题干可知,左图为塔克拉玛干沙漠,深居内陆,降水较少,气候干燥,植被稀少;②右图为青藏铁路沙害路段,海拔较高,气候较为干燥,植被稀少。因此气候干燥、植被稀少是两地沙源的共同原因,选项A正确;③塔克拉马干沙漠海拔低、人口稀少,选项CD正确;青藏铁路沙害路段海拔较高,气温较低,选项B错误。
(2)分析两类治沙模式的特点。①塔克拉玛干沙漠采用草方格,可以截留水分,促进下渗,涵养水分,治沙效果较好,选项B错误;②草方格需要种植麦草,但沙漠地区麦草较少,需要从其他地区采购,因此成本较高,选项A错误;③青藏铁路沙害路段采用石方格,当地石头较多,制作石方格可以就地取材,选项D正确;但石方格对水分下渗影响较小,涵养水分效果较差,选项C错误。
03总结
荒漠化的防治
本节例题的难度适中,解题思路为:①根据塔克拉玛干沙漠、青藏高原沙害地区的气候等特点(气温、降水、海拔、人口等),分析沙源产生的共同原因(气候干燥,植被稀少);②根据两地的气候,结合草方格、石方格的原料来源(麦草和石头)和涵养水源能力,分析二者治沙的特点。
荒漠化防治的总原则为:以防为主,因地制宜。具体措施为:
①合理利用水资源;
②利用生物措施和工程措施构筑防护体系;
③调节农、林、牧用地之间的关系;
④采取综合措施,多途径解决农牧区的能源问题;
⑤控制人口增长。
图2“防风固沙”的梭梭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