沙漠。一听这个词,你就能想到一幅荒凉、炽热、渺无人烟的场景。但是,中国却在沙漠里修建了公路和铁路,并且修得如此完美,真了不起!
今年6月30日,尉犁至且末沙漠公路正式通车。你可能不知道,这已经是我国建成的第三条穿越塔克拉玛干沙漠的公路了(前两条分别是轮台至民丰公路和拉尔至和田公路)!
我们知道,塔克拉玛干沙漠位于新疆维吾尔自治区,是我国最大的沙漠,也是世界第二大流动沙漠,总面积达33.76万平方公里,其85%的区域都被流动沙丘所覆盖。
在沙漠里修路,不用想也知道,难度肯定大得惊人。但是,如果我不说,你不会理解到底有多难。
首先,沙漠的环境对于施工人员来说本来就很恶劣,气候条件非常艰苦。而且这里荒无人烟,没水、没电、没有通信信号、建筑材料运输困难,光是想想就让人感觉难以克服。
其次,路线选择也是一门学问。谁都知道,两点之间线段最短,最短的路线不仅可以降低成本,更是可以减少物资运输距离、运输周期、大幅降低修建难度等。但公路也要绕避严重流沙地带、过河的桥梁要架在地质条件稳定的地区、路线要与起风沙向平行,甚至还要考虑生态效益。
所有这些,都需要专家权衡,牵一发而动全身,这个工作量和难度可想而知。
而且,沙漠的天气条件非常极端,夏季酷热不说,冬季还异常寒冷,温差非常大。再加上降水量小、日照时间长、紫外线辐射强等因素,都会导致沙漠公路的路面更容易老化甚至产生裂缝。以穿越沙漠戈壁的G国道柳(园)-敦(煌)公路为例,就出现了一些裂缝,而且在养护之后还会重新开裂,问题就很严重。
不过,基建狂魔的名号不是白来的,我们既然敢在沙漠修公路,就说明有这个本事。
物资补给困难、施工人员难以生存?没关系,我们可以采用、智慧化无人驾驶摊铺的技术;
筑路材料难运输?这也不是问题,我们可以就地取材,利用弱膨胀性泥岩、工业废渣废旧利用、风积沙填筑路基等技术手段进行修建;
路线选择需要考虑的因素太多?咱们的专家可以考虑到各种可能遇到的情况,统筹规划,因地制宜,确定最佳的沙漠公路选线方案。
修了公路还不算完,未来的维护也是一个问题。作为世界上流动性最强的沙漠,塔克拉玛干沙漠被称为“死亡之海”,可见环境有多么恶劣。什么是流动沙漠?就是那些在定向风的作用下会移动的沙漠。在流动的过程中,搞不好就会将公路吞噬。
就算沙子没有完全掩埋住路面,松散的沙粒对于公路的路面以及公路基层也会造成影响,甚至可能掏空路基部分,导致路面下沉;除了影响公路之外,沙子还会影响行车的舒适度以及安全性。
所以,在修建沙漠公路的同时,我们还要考虑到如何防沙的问题。
以尉犁至且末沙漠公路为例,整条公路附近分布了三十多座沙山,其中最高的一座高达约百米,防沙问题非常严峻。
施工人员首先在公路两侧用芦苇竖起两道阻沙障,他们一共用了差不多吨芦苇,每根芦苇长约70厘米,首尾相连能绕地球圈!
这些芦苇以及麦草、稻草等植物,在公路两旁被修建成了草方格。这种草方格可以减小风力,还能够截留水分,从而提高沙层的含水量,更有利于固沙植物的存活。
铺设草方格的方式并不算太难,只需要将芦苇捆成束,然后一束一束地在沙子上铺成正方形。接下来用铲子在每一束芦苇的中间往沙子里一压,芦苇的两侧就立起来了。接下来,沙子会自然流动到草根下,一小块草方格就竖起来了。
这种治沙方法最早是年的时候一位老铁路人想到的,一直沿用到了今天,被外国人称为“中国魔方”。并且现在还有了网绳式的草方格,铺设起来更加简单了,这也被称为草方格2.0版。未来还会有3.0版的草方格,届时就是用机器人来铺设了,治沙质量和效率还将大幅提升!
虽然草方格的治沙效果非常好,但也不是一劳永逸的。除了前期需要谨慎选择合适的稻草之外,后期还要防止腐朽损坏等问题。万一更换不及时,就可能严重影响防沙效果。
因此,除了定期更换之外,我们还有其他手段来防风固沙,比如喷洒化学凝固剂、利用沙袋以沙治沙、防沙栅栏等手段。在这些手段的作用下,我们可以保护沙漠公路尽量不受沙子的侵蚀,延长其寿命和行车安全。
很多人都会好奇:中国那么大,为什么我们一定要去沙漠里修公路呢?
我们知道,新疆物产丰富,非常富饶。比如库尔勒的香梨、阿克苏的苹果、和田的大枣以及分布各地的石油、天然气等。只有修建出便捷的道路,这些资源才能够顺利地运输出来,带动新疆的经济发展。而且,这些公路可以很好地连通南疆和北疆,真正让新疆更快速地发展起来。
“要想富,先修路”,这句话真的不是随便说说。
除了沙漠公路之外,我国还修建了沙漠铁路。今年6月16日,我国的和若铁路正式通车,这是全世界首条环沙漠铁路,全长.千米的和若铁路将33万平方公里的塔克拉玛干沙漠包围了起来,基建狂魔厉害了!这样的工程,大概也就只有咱们中国能够实现了吧!
#沙漠中修公路到底有多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