防风草

首页 » 常识 » 常识 » 中国人的种菜天赋,原来外国人也有
TUhjnbcbe - 2023/8/26 19:31:00
                            

中国人的“种菜天赋”,在互联网上早有讨论,据说中国人即使走到天涯海角,只要身边有块地就会躬耕不辍,小区顶楼、砖块缝隙种菜已经是基本操作了,即使是三沙海滩、南极大陆都有中国人种菜的身影,当年祝融号完成既定探测任务,大家最关心的居然是“火星上能不能种菜”!

南极的蔬菜大棚,图片来自澎湃新闻。

种菜之所以被刻进中国人的基因之中,其实是有深层次原因的,正如费孝通先生在《乡土中国》所指出的,“从基层上看去,中国社会是乡土性的”,大多中国人往上数几代,都不可避免地和乡土发生关系。

那么许多人或许都有这样一个疑问,外国人难道不种菜吗?他们的种菜技能到底如何?此前,这一类的著述相当贫乏,更多的是关于外国风景和园林研究,法国学者弗洛朗凯利耶(FlorentQuellier)的《菜园简史》尤为特别,为我们揭开了图文并茂的西方千年菜园微观史。

在西方,菜园并非不重要,只是过去我们知之甚少。人们打理菜园,靠菜园维持生计;借助菜园的历史,我们得以置身于一个个文明的中心;菜园提供充足的蔬菜瓜果粮食等,又能寄托耕作者个人的精神旨趣,可谓是一个充盈的世界。

今天就让小北带大家一窥西方奇妙的“菜园世界”与各种种菜趣闻。

01

菜园帮助穷人维持生计

菜园的发展根植于人们对于食物短缺的恐惧。一代代农民,以及20世纪在城市工作的工人,都花费了很多时间打理菜园,因为他们认为菜园可以保障食物的供应。

法国大革命之前,农民面临许多困难,例如集体耕种时的限制、针对农民的土地征用、新一轮粮食、蔬菜未收成时食物价格的上涨等,而菜园能给农民提供一些补偿。菜园属于私人财产,靠近住所,为家里提供丰富食物,而且具体种什么,完全由农民自己决定。

《韭葱商人》(Merchanddepoireaux)伊本布特兰(IbnButla?n)所著《健康全书》(Tacuinumsanitatis)中的彩色插画,创作于一年,手抄本现藏于巴黎法国国家图书馆,编号:NAL,fol.24。

韭葱是西方菜园里最常见的蔬菜之一,人们用它煲汤或者煮粥。插画中央处有一个柳条篮子,特别显眼,人们在采摘、运输以及销售蔬菜时都会用它装东西。

在这里,农民既不用被统治阶级强制要求种植谷物,也免去了税收以及在市场上买卖的成本,所以菜园自然而然成为农民保障家庭食物供应的理想场所。

中世纪晚期和旧制度时期的菜园里常常有这种供藤蔓攀爬的木架子。16至17世纪的巴黎城市地图甚至用木架子图案来指菜园。人们会用未成熟的绿葡萄制作绿葡萄酒,中世纪和文艺复兴时期的许多食谱都记载了这种酸味葡萄酒的做法。

菜园自然而然成为农民的一片乐土。农民在菜园这一方小小土地上种满了蔬菜、香草、水果以及谷物,希望最后收成满满。而且菜园里不仅种着作物,农民往往还会在里面放几个蜂箱养蜂,或者养一些家畜家禽,比如兔子和鸡。农民太希望避免食物短缺的窘境,所以会尽可能利用每一寸空间,把作物种得密密麻麻,并花费大量时间精心打理维护。

中世纪最后两百年,艾克斯的城市菜园和近郊菜园中,种得最多的蔬菜是卷心菜、韭葱、蚕豆和洋葱。我们发现了一份年的租约,里面详细描绘了纪尧姆艾默里克(GuillaumeAymeric)在城墙和加尔默罗修道院(couventdescarme)教堂间精心耕作的菜园。菜地里种了蚕豆、韭葱、两种卷心菜(白卷心菜和绿卷心菜),以及至少四种洋葱,这些洋葱按成熟的时间命名,分别为圣米歇尔日洋葱、圣马丁日洋葱、八月洋葱和晚熟洋葱。在租约精确指明的24个方形地块中,卷心菜和洋葱各占了8个地块,韭葱和豆类各占3个。

尽管菜园也种了菠菜、欧芹、莴苣、欧洲防风草和琉璃苣,但作物的选择上还是能体现出日常饮食的特点,因为里面种得最多的还是一些耐储藏的蔬菜,以及全年大多数时间里都有产出的蔬菜。菜园里还有一个葡萄架、一棵樱桃树、一棵桃树,以及几英尺长的玫瑰花丛。

在西方文化中,卷心菜象征着菜园。毋庸置疑,卷心菜在中世纪菜园和现代菜园里都特别重要。卷心菜的优点突出,即使在冬天也有产出,人们可以用它煮汤或炖肉吃。

豌豆和蚕豆帮助人们度过漫漫冬季。人们把它们磨成粉加到汤、粥或者面包中,能使这些食物的口感更加醇厚。有一种流行的说法是“这是连豆子都吃完的时候”,这里的豆子指的是干豆子,包括豌豆和蚕豆。在经济萧条和食物短缺的时候,耐储藏的食物极大程度上避免了饥荒,此时如果连豌豆和蚕豆都吃完了,家里就彻底揭不开锅了。

人们之所以依恋菜园,是因为常常吃不饱饭。特别是经济形势不好的时候,食物供给不足,许多人都是吃了上顿没下顿,而且常常好几代人都面临饥饿问题,对饥饿的恐惧代代相传,所以大家都特别看重菜园。

当时无论是在城市还是在乡村,菜园都随处可见,而且人们往往会花很多时间来打理菜园,希望给家里补充点食物。当然,这种饥饿文化的盛行程度取决于当时具体的经济形势。

02

古代西方人是如何种菜的?

年,法国历史学家让默夫雷(JeanMeuvret)将简陋的菜园描述为“一处做实验的地方,一处创造奇迹的地方”。

园子始终是一个手工改造的完全非自然的场所。在栽培、播种、移植、培土、除草、浇水和收获等环节之前,园丁还需要开垦荒地、拔除野草、深耕土地、清理石头、挖除树根、平整地面和改良土壤等。这就是为什么在西方文化中开垦荒地的隐士经常也是园丁。

园丁不知疲倦地与自然抗争,与蔓延的杂草打着持久战。正如中世纪一句法国俗语所说:“杂草会肆意生长。”他们寻求各种方法应对气候异常,比如寒冷、霜冻、干旱等。他们试图弥补土地的种种缺陷,解决积水、缺水以及土壤贫瘠化的问题。他们还要与田鼠、鼹鼠、兔子、鸟类和昆虫斗争。

在出现除草剂、杀真菌剂和化学杀虫剂的现代社会之前,这场战斗几乎占据了园丁们每天的日程。为了把杂草全部清除,园丁需要不断地锄地。为了清除昆虫和有害的啮齿动物,他们则需要直接用手抓,或者用甜食诱捕它们。

小彼得勃鲁盖尔(PieterBrueghelleJeune),《春季》(Printemps),木版油画,至年,现藏于布加勒斯特(Bucarest)国家美术馆。

这幅画的名字其实也可以叫做《把菜园当成花园一般精心呵护》(cultiv

1
查看完整版本: 中国人的种菜天赋,原来外国人也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