防风草

首页 » 常识 » 常识 » 采药阮英原创作品
TUhjnbcbe - 2023/8/17 21:06:00

大顶山的余脉向南伸展,形成了十里长的脊梁,就是马鞍山,马鞍山南坡有七梁八沟,这些山梁和沟壑象一把扇子散开来屏蔽住我家乡那个小屯一一石门。村庄就是扇轴,製肘着那片山水,这就是风水吧。

  五十年代末,我刚九岁,读小学二年级,那时读书,母亲用白羊肚毛巾缝成的手提包里就是课本两个,作业两样,一本语文,一本算术,半学期也写不满那*海纸缝起来的共有二十页左右的作业本,下学了,就是玩,那七梁八沟我们都跑遍了,哪有大板石,哪有山泉眼,哪有山茄子(一种带茄裤的葡萄大小味道微甜的山果),哪儿沟里的菇娘红了,都了如指掌,至于山樱桃,山榛子是落花就在树丛中扒拉。等不到樱挑渐红,榛子落地,早就被我们摘光了。

图片来源为网络

五十年代,马鞍山上还没有树木,只生长着满山的*羊草,白羊草,在肥沃通风的地方偶尔也有几棵弯榆和几株杜梨,野草稀薄的岭岗也有稀稀落落的野生药材,防风,远志,芥梗,桔梗,和尚帽,光棍茶也随处可见。没了自个土地,刚刚牵驴入社的农民下班后家事不多,大人们就扛起镐头去山上刨点药回来,到供销社换点酱油咸盐。放暑假要开学的前几天,立秋刚过,我们几个小伙伴也商量着去刨药,卖药买笔和橡皮。说干就干,第二天大人们去生产队上班,我们几个上了山,每人都挎着大筐,扛着大人们干活用的二帮镐,那镐比我个头还高,立起来,我的小脑瓜还够不着镐刃呢!

站在马鞍山山梁上,早秋的风从山坡上掠过,非常凉爽,上山时的汗水也一扫而光。风把厚厚的草吹得一排排伏下地面,昂头再伏下,草药就显露出来了。半天功夫,我们每人都刨了半大筐,只是镐治重劲小,刨出来的药半截根的居多。看到这半筐收获,我们心里也爽爽的。

坐在山梁的石板上休息,抹了抹额头上的汗水,顺势就躺了下来,这时我才知道大人们干活歇蹦时为什么都耽着锄头打盹了。望着从山那边飘来的一朵朵白云,盼望云影从身上掠过,心里也很凉快愜意。

几天下来,经过捋皮,晾晒,筛土,一小面袋三个不同品种的草药就制成了。

开学前一天,我们几个小伙伴步行十里,背着草药去了围屏供销社。我的那些草药断根的多,入药效果不好,评不上等,只卖了3元2角钱。小伙伴们托着手里的钱,分别到各柜台前买了自己喜欢的东西,有铅笔,作业本,二狗还买了几块糖块。我走到文化用品柜台,一下子被柜台里面的小人书吸引住了,从一年级开始,随着认字的增多,我开始喜欢看小人书,什么西游记,岳飞传,小兵张嘎到处借着看,一次因为向同学借《邱少云》,放学后多跑五里到人家里去拿。柜台里摆放的连环画很多,只有一排同样颜色封皮的摆在一边,我一看是《红楼梦》连环画,一共20本,这连环画我曾看过一本,是从同学那借来的,叫《刘姥姥一进荣国府》。我向营业员一打听,每本一角八,全套三元六角。我知道我的卖药钱只有三元二角,就拣出了两本,一本是黛玉葬花》,另一本是我看过的。营业员大姐问我为什么只买这两本,我说"我是想全买,可是钱不够。那你为什么不买《黛玉葬花》呢?这可是红楼梦全书的精髓啊。精髓我不懂,这营业员比我大十多岁,她肯定看过,内容肯定很好,我又拿过来翻了几下又送回去了,营业员看我爱不释手的样子,就说,那样吧,你要全买,那四角钱我给你垫上吧。我看看她,她的眼神很诚恳。我忙掏出口袋里的三元二角钱,把20本《红楼梦》连环画装进了装药的面袋里,连声谢也忘了说。

这二十本书成为我读小说,特别是古典小说的启蒙,它让我又认识了许多生字,也明白了过去或者如书里说封建社会的官场和百姓的生活,由此而引发我三年级读了《三国演义》四年级读了《封神演义》。尽管还有十分之一的字和义不懂,但顺着上下文读也能明白其中的意思。

  三十年后,我在大寨乡做*委副书记,一次路过围屏供销社,我叫乡文书买了两瓶酒我们去了供销社,打听三十年前,现在五十左右岁,当年卖文化用品的女营业员,隐约好象姓赵。一位老营业员告诉我,你说的那人叫赵桂兰,后来调到锦州去工作了,论年龄也该退休了。我很怅惘,我时常想起营业员这三角六分钱,想起在我人生路上给我巨大帮助的大姐。

作者:阮英,原名赵连国,年12月出生,辽宁省兴城市人。

1
查看完整版本: 采药阮英原创作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