防风草

首页 » 常识 » 常识 » 从沙丘到绿洲的初心坚守人民资讯
TUhjnbcbe - 2023/8/5 21:19:00
权威白癜风医院 https://m-mip.39.net/nk/mipso_4679454.html

九曲十八弯的*河历史上多次改道,特别是清咸丰年间的铜瓦厢决口,本来东流的*河掉头北上挟大清河由渤海湾入海,从此在华北平原上留下了千里*河故道,也给豫东平原留下了大片大片的沙荒地。

在民权县城区北部,这里的沙荒地原本没有树,从年开始,三代造林人念慈在慈、无日或忘,经过70多年的赓续奋斗,硬是把这片沙荒地变成了景色迷人的故道绿洲。

5月25日,迎着暖风,嗅着芳香,商丘日报“百年华诞寻初心”采访组来到了有“河南塞罕坝”之誉的民权申甘林带,在这个天然氧吧里聆听国有商丘市民权林场几代造林护林人70年初心不改植绿护绿的动人故事。

初夏的申甘林带,植被丰富、繁荫如盖,百花竞放、草木葳蕤,林中飞鸟鸣叫,林下蝶蜂起舞。在绿草如茵的林间小路徜徉,让人心旷神怡、流连忘返。

今年87岁的老*员、国有商丘市民权林场原场长康心玉回忆起治沙造林的峥嵘岁月,似乎历历在目。

刚解放时的民权县,是“白茫茫,野荒荒,三里五庄无牛羊,端起碗来半是*沙汤”,风沙灾害严重危害沙区人民的生产生活。年1月,时任民权县县长马光在张庄、断堤头一带访问群众、查看荒地,随后召开县乡村三级干部会议,进行造林动员、布置造林任务,拉开了民权造林治荒的序幕。

“固风沙、除涝灾、治盐碱,要想过上好日子,必须翻过这‘三座大山’。”83岁的国有商丘市民权林场原总工程师佟超然提起当时的困难,仿佛如昨。

佟超然年从北京林学院毕业,分配到了林业部工作。当时,民权林场是直属林业部的“河南商丘机械化林场”,于是当年年底佟超然就被派到民权工作,这一干就是一辈子。老家河北蠡县的佟超然自嘲道:“我是外地的刺槐苗在民权扎根了!”

“我们那时植树都是住地窨子,铺麦秸,有时就露宿野地。早上5点起床,6点吃了早饭就下地干活,中午为了节省时间就带上红薯干馍和盐水煮萝卜。没有水喝咋办?就手捧着小河里的水解解渴!”

几十年间,佟超然带领林场技术人员刻苦攻关,把论文写在林地上。民权林场的杨树、刺槐良种选育工作始终领先全国,提高了沙区垦荒植树的成活率,强化了林带防风固沙的功能。

“我们当时一天要跑四五十里路,在沙窝里行走不能穿鞋,都是光着脚丫子,深一脚浅一脚地拉着几十斤重的草绳,一边规划行距和株距,一边用大铁锹挖坑栽树,每天要干14个小时左右。晚上回到窝棚里,两腿就像灌了铅一样拉不动。”康心玉说。

上世纪60年代初期国家三年困难时期,这里的槐花和榆钱甚至树皮成了人们充饥的食物。一时间,林带惨遭破坏,但人们过后都说,这片树林委实救活了多人的性命。

毁了,再栽!从一亩苗到万亩林,一代又一代民权林场人用辛勤和汗水把这片沙漠变成了绿洲。

“三代造林人,都是英雄汉。”这是民权林场人对原副场长翟际法一家祖孙三代扎根林场的赞誉。现任国有商丘市民权林场副场长翟鲁民的老父亲翟际法,是出了名的“老*牛”。这位86岁的老人,只要一提起种树,就双目炯炯。他说:“种树,就是种命。绿化事业到死都不能忘!”翟际法的孙子、翟鲁民的侄子,36岁的翟文杰自小受祖辈、父辈的熏陶,大学报考了园林规划设计专业,如今已经在林场工作了14个年头,现任民权林场野岗分场副场长。“我作为第三代造林护林人,一定要接过祖辈传下来的接力棒,发扬‘河南塞罕坝’精神,守护好这片*河故道上的绿洲!”翟文杰说。

天道酬勤。如今,国有商丘市民权林场经营面积达6.9万亩,林木蓄积总量18.7万立方米,森林覆盖率达79.7%,成为豫东重要的生态屏障。沐浴着全国国有林场改革的春风,国有商丘市民权林场又迎来了大发展的春天。近年来,民权县科学决策,提出了“*河故道生态走廊”建设构想,明确了“一廊连两园、一线牵多点、一带连全境”的大格局。以申甘林带为核心,以鲲鹏湖、秋水湖、龙泽湖组成的国家湿地公园为重点,着力打造连接湿地公园和生态公园的绿色廊道,并沿*河故道两侧再造了面积约3.6万亩的生态林带。每年春节过后,民权县委、县*府领导都会带领干群来到申甘林带挥锹培土,为故道添植新绿,这项工作早已是当地*委*府的“习惯动作”,不仅如此,为保护好这些林木,县委县*府从年起每年还拿出万元作为林场的财力补贴。

守住一片林,造福几代人。民权申甘林带被国家林业和草原局批准为国家生态公园,又获评“中国森林体验基地”称号。申甘林带的“绿色效应”不断惠及周边,民权*河故道湿地被列入《国际重要湿地名录》,成为我省第一个也是唯一的“国际重要湿地”。

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对“绿”的向往、对绿色发展的敬仰,早已融入百万民权人的血液里。民权县已成为全国艳羡的“中国长寿之乡”“中国健康小城”,民权人的生态之路越走越宽广,人们的幸福生活越过越香甜。

记者感言

申甘林带的“脊梁”

此前多次来过“河南塞罕坝”民权林场的申甘林带,或假日里呼朋唤友纯粹来游玩,或参加民权县*府与我们报业集团联合举办的几届“绿洲杯”*河故道林海湿地徒步穿越活动,或参加全省宣传思想战线的“共植媒体林同迎故道春”植树活动……而唯独这次的深入采访,最触动我的心灵。

与三代林场人一起穿行于林带间,聊过去故事,谈今日幸福,举右手宣誓,我目之所及的是一棵棵高大的树木,而脑海里时时闪现的却是两个字——脊梁。

万事万物都有它的脊梁:大山因为有了山脊才被称为山,大树因为有了树脊才被称为树,房屋因为有了屋脊才能成为房……我们人类,同样只有拥有了脊梁才配称为堂堂正正的人。

鲁迅先生说过:“中国自古以来,就有埋头苦干的人,就有拼命硬干的人,就有为民请命的人,就有舍身求法的人——他们是中国的脊梁。”如此说来,民权林场三代造林护林人就是这茫茫林海的脊梁,是他们的埋头苦干、拼命硬干、科学巧干才造就了宛如一条巨龙横卧于*河故道的“河南塞罕坝”。

他们,是龙的脊梁!

(吴涛)

本文来源:商丘日报

1
查看完整版本: 从沙丘到绿洲的初心坚守人民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