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逃跑到回归,牧民王会*用行动诠释着茫来嘎查的华丽转变。
茫来嘎查是内蒙古自治区阿拉善盟阿拉善左旗宗别立镇的一个行*村,当年嘎查里像王会*一样“逃跑”的村民并不鲜见。“过去我们家一直过着放牧的生活,但是随着草场的退化、沙化,能养的羊越来越少,放羊已经没有‘钱’途,所以从年我就‘逃’出嘎查,先去外地打工,年开始跑大车,一年收入也有十来万元。”十来万元的收入对于一个普通农牧民来说,已为数不少,那是什么把王会*吸引回来的呢?
答案是“梭梭+肉苁蓉”。记者了解到,梭梭是一种防风固沙、改善沙漠戈壁环境的优良树种,上世纪五十年代阿拉善左旗境内分布着万亩天然梭梭林,但是受到自然和人为因素的影响,梭梭林面积急剧下降,保存较好的仅有余万亩。为推进生态保护建设、调整农牧业产业结构、促进农牧民增收,年阿拉善左旗全面启动百万亩梭梭苁蓉产业基地建设,开始规模化种植梭梭林。“我们这里的气候和土壤条件是最适合种梭梭的,其他的相对成本较高。”阿拉善左旗科学技术和林业草原局治沙造林室主任王生贵说。
成林的梭梭。(本报记者余健摄)
王生贵告诉记者,梭梭种植光靠*府的力量还是十分有限,必须要充分调动广大农牧民种植梭梭的积极性。“‘梭梭+肉苁蓉’的模式怎么样,刚开始大家心里并没有底,大部分的农牧民还在观望当中。随着梭梭逐渐成林,并成功接种肉苁蓉,产生经济效益后,农牧民的积极性就逐渐起来了。”王生贵介绍,阿拉善左旗为了鼓励农牧民种植梭梭,梭梭林成活率达到70%以上且接种肉苁蓉达到一定规模的的农牧民,给予每亩90元的补贴,年将补助标准提高到了元。年该标准提高到元,同时要求对梭梭林管护三年。此外,接种肉苁蓉还给予一定补贴。
记者了解到,梭梭长大成林的周期为三年左右,年种下,年成林,此后接种肉苁蓉,在享受补助的同时,还能获得肉苁蓉带来的经济效益。“大家心里都有一个‘算盘’,种梭梭接种肉苁蓉不仅能带来经济效益,还能改善生态环境,人们能明显地感受到梭梭带来的环境变化。”站在阿拉善左旗百万亩梭梭苁蓉产业基地宗别立镇项目示范区,茫来嘎查*支部书记王忠宁指着远处的乌兰布和沙漠对记者说,“过去这里一刮风,乌兰布和沙漠的*沙就满天飞,如今五六级的风在这里基本上扬不起沙,这都是梭梭林的功劳。能赚钱还能守护家乡,这不就把王会*吸引回来了。”
王忠宁介绍,截至目前,宗别立镇项目示范区茫来嘎查范围内的人工种植梭梭林有40多万亩,人工接种肉苁蓉将近5万亩,户均年收入有了明显增加。“去年我们嘎查成立了沙产业合作社,下一步我们准备充分利用好这片梭梭林,发展林下经济,同时对肉苁蓉进行初加工,提升产品附加值。”王忠宁说。
茫来嘎查“梭梭+肉苁蓉”产业治沙又致富。(本报记者余健摄)
宗别立镇项目示范区茫来嘎查“梭梭+肉苁蓉”产业治沙又致富是阿拉善左旗沙产业发展的一个缩影。近年来,阿拉善左旗共完成梭梭林种植万亩,人工接种肉苁蓉49.83万亩,以巴彦浩特镇周边、吉兰泰镇金三角、巴彦诺日公苏木苏海图嘎查和宗别立镇茫来嘎查为主的百万亩梭梭苁蓉产业基地逐步形成规模,推动全旗梭梭肉苁蓉产业步入快速发展轨道。
“截至目前,全旗从事‘梭梭+肉苁蓉’等沙产业的农牧民近户,惠及农牧民1万余人,户均年收入3到5万元,部分农牧户户均年收入达到10万元以上。”王生贵表示,下一阶段的主要任务是巩固梭梭肉苁蓉产业成果,想方设法让成林的梭梭持续产生收益,激励广大农牧民去管护好这些梭梭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