估值之惑
基金过“双汇门”之考
从3月15日晚,双汇产品暴发“瘦肉精”污染至今(3月25日),已经过去整整10天,该事件对相关基金的影响依然没有消除。基金公司对双汇发展的估值调整还在陆续出炉中。“重灾区”兴业全球基金发布公告,自3月28日起,通过代销机构分别申购旗下兴全全球视野兴业基金管理有限公司基金5000万元和兴全沪深300基金2000万。另据知情人透露,3月26日,中国证券业协会的一行人马将奔赴双汇集团下属子公司双汇发展(000895)讨论此事件的实质性影响。而此前,河南省漯河市已经成为资本市场中各类机构投研人员的聚集地。“我们第二天就派出投研人员奔赴漯河。”上海某基金公司人士表示,另有深圳某基金公司也透露,研究员仍在漯河。“双汇‘瘦肉精’事件对基金业的影响是过去类似事件没有过的,也是基金业大规模用公允价值法下调估值的第一次。”兴业全球基金有关人士称。市场称这次事件为“双汇门”。事实上,历史还有各种各样的“门”考验着基金。基金经理和持有人的估值之惑双汇发展和基金有着不解之缘。去年三月,双汇发展暴发“投票门”,众基金集体否决双汇发展董事会提出的“放弃低价购买10家公司股权的优先权”提案。而这一次,双汇发展以一种非正常的方式将众基金套了进去。“瘦肉精”被曝光的次日(3月16日),双汇发展以86.61元开盘,最终跌至77.94元,此后宣告停牌。根据基金四季报披露的持股信息,共计有56只基金被双汇发展困住,基金持仓量总计1.46亿股,占流通A股24.11%。其中,持股市值占基金净值比例超过5%的有16只基金;超过8%的有四只。由于被曝光收购含有“瘦肉精”的济源双汇食品有限公司属于双汇发展正在实施的重大资产重组中的拟注入资产,可能会对公司股价造成重大影响。基金纷纷对双汇发展进行估值调整。然而,这次针对双汇发展的估值调整步伐不一,幅度混乱,给基金持有人造成了不公。截至3月25日共计有42只基金分属19家基金公司发布双汇发展估值调整公告。但基金净值调整时间却存在差异。“双汇门”东窗事发初期,并未有基金公司意识到要发布估值调整公告。直至3月18日,基金们才有所反应。3月19日、3月21日兴业全球、大成基金、国泰基金等先后发布公告称,公司涉足基金于3月18日调整双汇发展的估值。博时基金、招商基金、易方达基金等宣布3月21日起调整双汇发展估值;最晚的还有天弘基金、长城基金,宣布3月22日调整估值。另有四季报中披露持有双汇发展的长信、泰达宏利、海富通等旗下基金尚未发布针对双汇发展的估值调整公告。基金调整估值的时间差异造成了基金持有人利益的不公。较早发布估值调整公告的基金,留给基金持有人做出是否赎回基金的时间窗口显然少于后发公告者。其次,基金对双汇发展调整方式混乱。兴业全球、博时基金按停牌前价格下调10%进行估值;上投摩根、国泰基金按“公允价值”进行估值;大成基金、招商基金等采用估值模型进行估值调整。但较为奇怪的是,以上估值调整方式虽然不同,但是结果却一样,实际都是按照双汇发展收盘价的一个跌停板,就是70.15元来进行估值调整。只有华安基金“另类”,对双汇发展采用两个跌停板,即63.14元每股进行估值。关于估值的测算方法,证监会发布了关于进一步规范证券投资基金估值业务的指导意见》,中国证券业协会《关于停牌股票估值的参考方法》。根据《关于停牌股票估值的参考方法》。共有四种估值方法,分别是指数收益法、可比公司法、市场价格模型法(公允价值)、估值模型估算法。双汇发展这一案例的特殊性使之不能采用指数收益法和可比公司法,这两种方法都是在标的公司和市场走势相仿的情况下。于是基金公司采用公允价值模型和估值模型进行估算。公允价值法的原理是利用历史上股票价格和市场指数的相关性,根据指数的变动近似推断出股票价格的变动。估值模型法包含了资本资产定价模型、先进了折现法、市盈率法。这两种方法的出发点是不同的。不同的估值方式,结果一致。这让人怀疑估值的科学性。上海某基金公司采用公允价值模型法,将济源双汇剔除。根据券商报告,济源双汇资产占重组后双汇发展总产能的6.6%,占比并不大,也不清楚该公司得出股价下降10%的结论从何而来。“看到别人是按照跌停10%估值,我们也就随大流了。你很难判断复牌后双汇发展的股价走势,它不止受到济源双汇的影响,这个关于食品安全的问题可能会影响到整个公司的销售,并且波及投资者的心理。”深圳某基金公司人士透露,该公司采用估值模型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