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
古诗词语句优雅、韵味深长,为历代文人墨客所吟诵;中药源于自然,传承于数千年,为中华民族防病治病、繁衍生息做出非凡贡献。二者皆为源远流长的中华文化的优秀产物。在最早的诗词著作《诗经》中就有一些中药被诗人写入,“医儒不分家”也就成为中国古代特有的一种文化现象。
把中药写入古诗词中,构思奇特、诗句华丽、意境优美,中药被赋予了诗意。古代诗人有将一味中药写入诗词的,也有通篇妙用多味中药的,下面就甄选几首有代表性的古诗词,吟读诗词的魅力,介绍诗词中所写入中药的功效,领会博大精深的中华文化。
茱萸
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
唐·王维
独在异乡为异客,
每逢佳节倍思亲。
遥知兄弟登高处,
遍插茱萸少一人。
这是一首写重阳节游子思乡怀亲之情的诗,古时重阳节有登高望远、采插茱萸的习俗。诗中所写“茱萸”笔者认为应是“吴茱萸”,是一种芸香科植物的近成熟果实,有散寒止痛、降逆止呕、助阳止泻功效,属温中散寒药;还有一种也叫“茱萸”的中药叫“山茱萸”,也叫“山萸肉”,是山茱萸科植物山茱萸的果肉,有补益肝肾、收涩固脱功效,既为固涩药,又为补益药。
郁金·琥珀
客中行
唐·李白
兰陵美酒郁金香,
玉碗盛来琥珀光。
但使主人能醉客,
不知何处是他乡。
这是一首李白的离别思乡之作,诗中的“郁金”是指姜科植物郁金等的块根,有活血止痛、行气解郁、清心凉血、利胆退*功效,并非指花卉中的郁金香;诗中“琥珀”是古代松脂类在地下形成的化石类物质,有镇惊安神、活血散瘀、利尿通淋功效。
豆蔻
赠别二首·其一
唐·杜牧
娉娉袅袅十三余,
豆蔻梢头二月初。
春风十里扬州路,
卷上珠帘总不如。
这是一首诗人调离扬州,与某少女的离别赠情诗,用中药“豆蔻”形容少女芳华,后人用“豆蔻年华”形容十三、四岁少女,再后来泛指年轻男女。“豆蔻”也叫“白豆蔻”、“白蔻仁”,有化湿、行气、温中、止呕功效;还有一种中药也称“豆蔻”是“肉豆蔻”,有温中行气、涩肠止泻功效。此外还有草豆蔻、红豆蔻等中药,不细述之。
菊花
不第后赋菊
唐·*巢
待到秋来九月八,
我花开后百花杀。
冲天香阵透长安,
满城尽带*金甲。
这是唐末农民起义将领*巢的充满霸气的一首诗,诗中菊花在中药中有散风清热、平肝明目、清热解毒功效,日常可作为花草茶泡水饮用。
刘寄奴
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
南宋·辛弃疾
千古江山,英雄无觅孙仲谋处。舞榭歌台,风流总被雨打风吹去。斜阳草树,寻常巷陌,人道寄奴曾住。想当年,金戈铁马,气吞万里如虎。元嘉草草,封狼居胥,赢得仓皇北顾。四十三年,望中犹记,烽火扬州路。可堪回首,佛狸祠下,一片神鸦社鼓。凭谁问:廉颇老矣,尚能饭否?
词中的“寄奴”是南朝刘宋的开国皇帝刘裕的乳名,因当时一医生用一种草药治愈了刘裕的病,而被赐药名“刘寄奴”。刘寄奴为菊科植物奇蒿的全草,有疗伤止血、破血通经、消食化积、醒脾开胃的功效。
荷叶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
宋·杨万里
毕竟西湖六月中,
风光不与四时同。
接天莲叶无穷碧,
映日荷花别样红。
这是一首写夏日西湖荷景的诗,诗中的“莲叶”即“荷叶”,有降压、降脂、减肥功效,此外,荷花多个部位都可入药,有藕汁、藕节、荷梗、莲须、莲房、莲子、莲子心等,部位不同,功效各异,为临床和日常保健所常用。
满庭芳·静夜思
南宋·辛弃疾云母屏开,珍珠帘闭,防风吹散沉香。离情抑郁,金缕织硫*。柏影桂枝交映,从容起,弄水银堂。连翘首,惊过半夏,凉透薄荷裳。一钩藤上月,寻常山夜,梦宿沙场。早已轻粉黛,独活空房。欲续断弦未得,乌头白,最苦参商。当归也!茱萸熟,地老菊花*。
这首词通篇运用25味中药写成,有常用的防风、郁金、桂枝、半夏等,也有不常用的云母、常山、轻粉等,巧妙将药融入词中。
作者
张铭
图片素材来自网络
编辑排版
于杰
长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