防风草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儿时沙海,如今花香扑面八步沙第 [复制链接]

1#
位于甘肃省武威市古浪县的八步沙地处腾格里沙漠南缘,曾经饱受风沙之苦。八步沙,出门八步就是沙,肆虐的风沙侵蚀周围村庄和农田,严重影响群众生产生活。为保护家园,20世纪80年代初,八步沙第一代治沙人郭朝明等六老汉以联户承包的方式组建八步沙林场,经过十多年艰苦奋斗,六老汉用“一棵树,一把草,压住沙子防风掏”的方法,使八步沙4万多亩沙漠披上绿装。八步沙的树绿了,六老汉的头发白了。六老汉们立下“父死子继”的约定,将治沙铁锹传递给后代。在抗争风沙的艰难过程中,以郭万刚为代表的第二代治沙人以工程治沙方式不断拓展古浪县治沙面积,以郭玺为代表的第三代治沙人创新采用机械治沙、网络治沙等方式,提高治沙效率。暮春时节,是新一代治沙人郭玺最忙碌的时候:管理养鸡场、给树苗浇水、压沙、种树……每一天,郭玺的日程都排得满满的。清晨他驱车前往八步沙养鸡场给“溜达鸡”喂食,接着去蓄水池拉水、前往林场浇水,下午又转战到古浪县与内蒙古交界的治沙现场……每天工作10多个小时,结束工作回到家中,已是太阳西沉。与爷爷辈、叔伯们不同,郭玺开着重型洒水车、大型抱草机等机械,大大提高了治沙效率。他还利用社交媒体发布短视频,让天南海北的人了解“八步沙、六老汉、三代人”的故事。连片公益林被认养,治沙的社会参与度更高。想起儿时,郭玺回忆到:时时与黄沙为伴,吃饭嘴里都是沙,没有不落沙子的地方。40多年来,八步沙三代人累计完成治沙造林30多万亩,管护封沙育林草40多万亩,栽植各类沙生植物多万株。春暖花开,站在曾经的沙海里,微风拂来芳草清新。“我常畅想着未来,荒漠到处都开着五颜六色的花,花香扑鼻而来,沙海也会变成花海。”郭玺说。4月11日,在古浪县八步沙林场眼窝子沙治沙点,郭玺(右)和林场职工一起浇水。新华社记者马希平摄4月10日,在古浪县八步沙林场眼窝子沙治沙点,郭玺用铁锹整理树坑。新华社记者范培珅摄4月11日,在古浪县八步沙林场眼窝子沙治沙点,郭玺整理洒水车顶部的水管。新华社记者范培珅摄4月10日,在古浪县八步沙林场眼窝子沙治沙点,郭玺察看树木生长情况。新华社记者马希平摄4月10日,在古浪县八步沙林场麻黄塘沙区,郭玺(左)和郭万刚在交流。新华社记者方欣摄4月10日,群众在古浪县八步沙林场眼窝子沙治沙点浇水(无人机照片)。新华社记者郝建伟摄4月10日清晨,郭玺从古浪县土门镇的家中出发准备前往八步沙林场林下经济养殖专业合作社喂鸡。新华社记者费茂华摄4月10日,结束喂鸡工作后,郭玺驾车驶往八步沙林场蓄水池。新华社记者费茂华摄4月10日,群众在古浪县八步沙林场麻黄塘沙区用草方格压沙(无人机照片)。新华社记者郝建伟摄4月10日,在古浪县八步沙林场麻黄塘沙区,八步沙第二代治沙人郭万刚(中)和郭玺(前)一起用草方格压沙。新华社记者费茂华摄4月10日清晨,在古浪县八步沙林场林下经济养殖专业合作社,郭玺换上衣服准备喂鸡。新华社记者费茂华摄4月10日,在古浪县八步沙林场眼窝子沙治沙点,郭玺整理洒水车的水管。新华社记者方欣摄4月10日,郭玺开着洒水车前往古浪县八步沙林场眼窝子沙治沙点。新华社记者方欣摄4月10日,在古浪县八步沙林场麻黄塘沙区,郭玺(中)、郭万刚(右)一起用草方格压沙。新华社记者范培珅摄4月11日,在古浪县八步沙林场眼窝子沙治沙点,郭玺浇灌植被。新华社记者范培珅摄4月10日,在古浪县八步沙林场麻黄塘沙区,郭玺扛着压沙工具走向压沙点。新华社记者范培珅摄4月10日清晨,郭玺从古浪县土门镇的家中出发准备前往八步沙林场林下经济养殖专业合作社喂鸡(无人机照片)。新华社记者范培珅摄4月10日,在古浪县八步沙林场眼窝子沙治沙点,郭玺在平整树坑。新华社记者费茂华摄4月10日,在古浪县土门镇,郭玺和妻子一起吃晚饭。新华社记者费茂华摄4月10日,在古浪县八步沙林场麻黄塘沙区,郭万刚(左一)和郭玺(右二)在沙漠里种植花棒时,一只被当地人称为“沙娃娃”的蜥蜴在一旁。新华社记者费茂华摄
分享 转发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