防风草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第一部分基础理论知识第3篇固废噪音污 [复制链接]

1#

《环境污染与防治专业基础与实务(中级)》学习资料编

第一部分:基础理论知识-第3篇固废、噪音污染

三、固体和噪声污染控制

(一)固体废物的定义与分类、污染与控制及管理体系

1、固体废物的定义与分类

(1)了解固体废物的定义及特征

(2)熟悉固体废物的分类

(3)熟悉危险废物的定义、分类和鉴别

1、固体废物、危险废物定义

固体废物的定义:

固体废物是指:在生产、生活和其他活动中产生的丧失原有利用价值或者虽未丧失利用价值但被抛弃或者放弃的固态、半固态和置于容器中的气态的物品、物质以及法律、行政法规规定纳入固体废物管理的物品、物质。

危险废物的定义、存储、防渗、焚烧、安全填埋:

1、危险废物指:被列入国家危险废物名录或者根据国家规定的危险废物鉴别标准和鉴别方法认定的具有危险特性的废物。其普遍特性表现为:毒性大、环境风险大、难于管理、不宜用普遍废物(如生活垃圾等)的通用方法进行管理和处置。如工业废物、含汞、镉废电池、废矿物油、含汞废日光灯管等。

危险特性:感染性、腐蚀性、易燃性、反应性、毒性(急性毒性初筛、毒性物质含量、浸出毒性)。

2、危险废物贮存设施应满足的要求:少时或临时周转性危险废物宜用简单、可靠的设施进行临时贮存,其要求如下:

(1)应建有堵截泄漏的裙脚、地面与裙脚要用坚固的防渗材料建造,应设有隔离设施、报警装置和防风、防晒、防雨设施;

(2)基础防渗层为粘土的,其厚度应在1.0米以上,渗透系数应不小于1.0×10-7cm/s;基础防渗层也可用厚度在2.0mm以上的高密度聚乙烯或其它人工防渗材料组成、渗透系数不应小于1.0×10-10cm/s;

3、危险废物焚烧处置应满足的要求:危险废物也可以用高温消毒的原理来分解残留于废物体内的有毒成分,其要求如下:

(1)危险废物焚烧处置前必须进行前处理或特殊处理,以达到进炉的要求;

(2)危险废物在炉内燃烧时需均匀、完全、彻底,不得有残留物质;

(3)焚烧温度应达到℃以上,烟气停留时间应在2.0秒以上,燃烧效率大于99.9%,焚烧去除率大于99.99%,焚烧残渣的热减率小于5%。

4、危险废物安全填埋处置:它适用于不能回收利用其组分和能量的危险废物,如大量的工业废弃物就属于这种性质的废物,必须进行安全填埋,要求如下:

(1)安全填埋场必须有满足要求的防渗层,不得产生二次污染,当天然基础层饱和渗透系数小于1.0×10-7cm/s,且厚度大于5米时,可直接采用天然粘土基础层作为防渗层;当天然基础层饱和渗透系数为1.0×10-7cm/s——1.0×10-6cm/s时,可选用复合衬垫层作为防渗层,且高密度聚乙烯HDPE的厚度不得低于1.5mm;当天然基础层饱和渗透系数大于1.0×10-6cm/s时,须采用双人工合成衬垫层(高密度聚乙烯)作为防渗层,上层厚度在2.0毫米以上,下层厚度在1.0毫米以上。

(2)填埋时要严格按照作业规程进行单元式作业,做好清污水分流、减少渗沥水产生量;

(3)封场后,经监测、论证和有关部门审定后,才能对土地进行适宜的非农业开发和利用。

危险废物放射性废物医疗废物

2、固体废物的特点:

①时空性:时空性包括时间性和空间性。时间性指“资源”和“废物”在时间上是相对的,除生产、加工过程中会产生大量被丢弃的物质外,任何产品和商品经过一定时间使用后都会变成废物。空间性是指固体废物虽然在某一个过程和某一个方面没有使用价值,但往往会变成另外过程的原料。

②持久危害性

③最难处置的环境问题:来源多样,成分复杂,性状各异,是“三废”中最难处置的;

④最具综合性的环境问题:既是各种污染物质的富集终态,又是土壤、大气、地表水和地下水等的污染源,因此固体废物的处理处置具有综合性特征。

⑤最晚得到重视的环境问题;

⑥最贴近生活的环境问题。

3、固体废物的分类:

(1)Object:word/embeddings/oleObject1.bin

(2)按来源分:工业固体废物、矿业固体废物、城市生活垃圾、农业固体废物、环境工程废物、有害固体废物

(3)按危害状况分:有害废物、一般废物

(4)按形状分:固体废物(粉状、粒状、块状),半固体废物(污泥)

2、固体废物的污染与控制

(1)了解固体废物的污染途径

(2)了解固体废物的污染危害

(3)掌握固体废物污染控制

1、固体废物污染途径及危害

(1)侵占土地;

(2)污染大气(罗芙运河事件);

(3)污染土壤(密苏里州事件);

(4)污染水体(日本痛痛病);

(5)影响环境卫生:主要是感官污染并引起疾病传播;

(6)引发安全事故(印尼万隆事件)。

2、固体废物的污染控制

原则:减量化、资源化、无害化

①改革生产工艺:淘汰落后生产工艺和设备;采用无废或少废技术;采用精料;提高产品质量

②发展物质再循环利用工艺:固废有“放错地方的资源”之称,延长产业链,发展生态工业,既可减少固废量,又达到了节约资源的目的。

③综合利用:硫铁矿烧渣-可回收铁,剩余部分主要含硅、铝,作建材制品;废胶片-回收银;废催化剂:回收铂

④进行无害化处理:经消毒、焚烧、热解、氧化还原、固化等处理,将固废中的有害组分转化为无害或达到排放标准

⑤开展清洁生产:采用清洁资源和能源,推行清洁生产审核;加强生产过程控制

⑥研发使用生态环保材料:运用生命全周期评价,研发使用可改善环境、与环境相协调的新型材料,如可降解塑料。

⑦转变观念,绿色消费

3、固体废物的处理方法

固体废物处理是指通过物理、化学、生物等方法,使固体废物转化为便于运输、贮存、资源化利用以及最终处置的过程。

目标----减量化、无害化、资源化

①物理处理:不改变固废的成分,仅改变固废结构的处理方法,如破碎、压实、分选等;

②化学处理:将固废中的有害成分转变为无害的处理方法,如氧化、还原、化学沉淀等;

③生物处理:利用微生物分解固废中的有机物使之达到无害的处理方法,如堆肥等;

④热处理:采用高温破坏和改变固废的组成和结构,可同时达到减容、无害和热利用的目的。如焚烧、热解等;

⑤固化处理:采用固化基材将固废固定或包覆以降低其危害的方法,如水泥固化、沥青固化。

4、固体废物的处置方法

固体废物处置是指对已无回收价值或确属不能再利用的固体废物,采取长期置于与生物圈隔离地带的技术措施,也是解决固体废物最终归宿的手段,故也称为最终处置技术。

处置方法有:海洋处置和陆地处置两种

(1)海洋处置:深海投弃和海上焚烧

(2)陆地处置:土地耕作、贮存、填埋等:一般情况下,城市生活垃圾填埋场的使用年限以15~25年为宜。以当地土壤为覆盖材料,则垃圾与覆盖土之比约为5:1~4:1。压实后的垃圾容重约为~kg/m。

3、固体废物的管理体系

(1)熟悉固体废物管理的基本原则

1、固体废物资源化利用的原则

(1)“三化”原则:减量化、无害化、资源化

(2)全过程管理原则:对固体废物产生—收集—运输—综合利用—处理—贮存—处置实行全过程管理,在每一环节都将其作为污染源进行严格的控制。

“3R”原则:减少生产(Reduce)、再利用(Reuse)、再循环(Recycle)

“3C”原则:避免产生(Clean)、综合利用(Cycle)、妥善处置(Control)

2、清洁生产

合理使用自然资源,提高物料和能源的利用率,减少以及消除废料的生成和排放,并保护环境的实用生产方法和技术。

四层涵义:

①清洁生产的目标是节省能源、降低原材料消耗、减少污染物的产生量和排放量;

②清洁生产的基本手段是改进工艺技术、强化企业管理,最大限度地提高资源、能源的利用水平和改变产品体系,更新设计观念,争取废物最少排放及将环境因素纳入服务中去;

③清洁生产的方法是排污审核,通过审核发现排污部位、排污原因,筛选消除或减少污染物的措施及进行产品生命周期分析;

④清洁生产的终极目标是保护人类与环境,提高企业经济效益。

3、循环经济

循环经济以资源利用最大化和污染排放最小化为主线,把清洁生产、资源综合利用、生态设计和可持续消费融为一体,运用生态学规律把经济活动组织成一个“资源-产品-再生资源”的反馈式流程,实现“低开采、高利用、低排放”,是一种“促进人与自然的协调与和谐”的经济发展模式。

4、清洁生产与循环经济关系

清洁生产是循环经济的基石,循环经济是清洁生产的扩展。

相同点:

①两个概念的提出都基于相同的时代要求

②均以工业生态学作为理论基础

③有共同的目标和实现途径

区别与联系:两者的最大区别在实施的层次:清洁生产是小型的循环经济,多在企业层次实施;一个产品,一台装置,一条生产线都可采用清洁生产方案。循环经济是大范围或区域的清洁生产,在园区、行业、城市乃至国家层次实施,如生态工业园区、循环型社会等。

由于循环经济的覆盖范围大、链接部门多、涉及因素复杂、见效周期长,筹划、组织和推行循环经济的工作十分艰巨,而清洁生产可为循环经济提供必要的技术基础。

(2)熟悉固体废物管理法规与标准

(3)了解控制固体废物污染的技术政策

固体废物管理法规与标准

《中华人民共和国固体废物污染环境防治法》

《国家危险废物名录》

《危险废物经营许可证管理办法》

《危险废物转移联单管理办法》

《废弃危险化学品污染环境防治办法》

《医疗废物管理条例》

《医疗废物管理行政处罚办法》

《电子废物污染环境防治管理办法》

《电子信息产品污染控制管理办法》

《固体废物鉴别导则》

《危险废物鉴别标准》

《危险废物焚烧污染控制标准》

《危险废物填埋污染控制标准》

《危险废物贮存污染控制标准》

《一般工业固体废物贮存、处置场污染控制标准》

《固体废物污染环境防治法》解读

目的:

防治固体废物污染环境,保障人体健康,维护生态安全,促进可持续发展

适用范围:

中国境内固体废物污染环境的防治,液态废物的污染防治适用本法

固体废物污染海洋、放射性固体废物污染的防治,排入水体的废水的污染防治不适用本法

原则:

“减量化、资源化、无害化”:减少固体废物的产生量和危害性,充分合理利用固体废物,无害化处置固体废物,促进清洁生产和循环经济发展。

“污染者依法负责”:生产者、销售者、进口者、使用者对其产生的固体废物承担污染防治责任。

《固体废物污染环境防治法》中的重要条款:

第十七条_收集、贮存、运输、利用、处置固体废物的单位和个人,必须采取防扬散、防流失、防渗漏或者其它防止污染环境的措施;不得擅自倾倒、堆放、丢弃、遗撒固体废物。

第三十三条_对暂时不利用或者不能利用的固体废物,必须按照规定建设贮存设施、场所,安全分类存放,或者采取无害化处置措施。建设贮存、处置的设施、场所,必须符合环保标准。

第五十二条_对危险废物的容器和包装物以及收集、贮存、运输、处置危险废物的设施、场所,必须设置危险废物识别标志。

第五十三条_产生危险废物的单位,必须按照国家有关规定制定危险废物管理计划,并向所在地县级以上环保主管部门申报危险废物的种类、产生量、流向、贮存、处置等有关资料。

第五十七条_禁止无经营许可证或者不按照经营许可证规定从事危险废物收集、贮存、利用、处置的经营活动。

第五十八条_收集、贮存危险废物,必须按照危险废物特性分类进行。禁止混合收集、贮存、运输、处置性质不相容而未经安全性处置的危险废物。贮存危险废物必须采取符合国家环境保护标准的防护措施,并不得超过一年;…禁止将危险废物混入非危险废物中贮存。

第五十九条_转移危险废物的,必须填写危险废物转移联单,并向危险废物移出地设区的市级以上环保部门提出申请,移出地环保部门商经接受地设区的市级以上环保部门同意后方可批准转移。未经批准的,不得转移。

第六十条_运输危险废物,必须采取防止污染环境的措施,并遵守国家有关危险货物运输管理的规定禁止将危险废物与旅客在同一运输工具上载运。

第六十一条_收集、贮存、运输、处置危险废物的场所、设施、设备和容器、包装物及其他物品转作他用时,必须经过消除污染的处理,方可使用。

第六十二条_产生、收集、贮存、运输、利用、处置危险废物的单位,应当制定意外事故的防范措施和应急预案,并向所在地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环境保护主管部门备案。

第七十五条_有下列行为之一的,由县级以上环保部门责令停止违法行为,限期改正,处以罚款:

(一)不设置危险废物识别标志的;

(二)不按照国家规定申报登记危险废物,或者在申报登记时弄虚作假的;

(三)擅自关闭、闲置或者拆除危险废物集中处置设施、场所的;

(六)不按照国家规定填写危险废物转移联单或者未经批准擅自转移危险废物的;

(七)将危险废物混入非危险废物中贮存的;

(八)未经安全性处置,混合收集、贮存、运输、处置具有不相容性质的危险废物的;

(九)将危险废物与旅客在同一运输工具上载运的;

(十)未经消除污染的处理将收集、贮存、运输、处置危险废物的场所、设施、设备和容器、包装物及其他物品转作他用的;

(十一)未采取相应防范措施,造成危险废物扬散、流失、渗漏或者造成其他环境污染的;

(十二)在运输过程中沿途丢弃、遗撒危险废物的;

(十三)未制定危险废物意外事故防范措施和应急预案的。

第七十五条_无经营许可证或者不按照经营许可证规定从事收集、贮存、利用、处置危险废物经营活动的,由县级以上环保主管部门责令停止违法行为,没收违法所得,可以并处违法所得三倍以下的罚款。不按照经营许可证规定从事前款活动的,还可以由发证机关吊销经营许可证。

第八十二条_违反本法规定,造成固体废物污染事故的,由县级以上环保主管部门处二万以上二十万以下的罚款,造成重大损失的,按照直接损失的30%计算罚款,最高不超过一百万元,对责任人给予行政处分;造成重大污染事故的,由人民政府决定停业或者关闭。

八十三条_违反本法规定,收集、贮存、利用、处置危险废物,造成重大环境污染事故,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二)固体废物处置系统工程

1、固体废物处置概述

(1)了解固体废物处置的概念

固体废物的处置按其处置地点的不同可分为陆地处置和海洋处置两大类。

A、陆地处置——①土地填埋(最常用),②土地耕作,③永久储存等。陆地处置是基于土地对固体废物进行处置。陆地处置可分为土地耕作、土地填埋、浅地层埋藏以及深井灌注处置等。

B、海洋处置(已被国际公约制止)——①深海投弃(远洋倾倒),②海上焚烧(远洋焚烧)。海洋处置是基于海洋对固体废物进行处置的一种方法。海洋处置主要分为两类:一类是传统的海洋倾倒,一类是近年来发展起来的远洋焚烧。

*土地填埋处置的概念:

土地填埋处置是从传统的堆放和土地处置发展起来的一项最终处置技术,是一种按照工程理论和土工标准,对固体废物进行有控管理的综合性科学工程方法。

操作方式:由堆、填、埋(覆盖)向包容、屏蔽隔离的工程储存方向发展。

土地填埋处置:科学选址→场地防护(如防渗)处理→填埋操作和封场→维护监管

(2)掌握处置基本要求

废物处置的基本要求:

废物体积尽量小;废物无较大危害性;处置场地适宜;设施结构合理;封场后定期维护监测。

(3)了解处置方法的分类

按填埋场地形特征可分为:山间填埋、峡谷填埋、平地填埋、废矿坑填埋

按填埋场的状态可分为:厌氧性填埋、好氧性填埋、准好氧性填埋

按固体废物污染防治法规可分为:一般固体废物填埋、工业固体废物填埋

按处置的废物种类分为:惰性废物填埋、卫生土地填埋、工业废物土地填埋、安全土地填埋、浅地层埋藏处置

*据废物种类及有害废物释出所需控制水平分类:

一级填埋场:惰性废物填埋场或堆放场,是最简单的土地填埋处置方法;

二级填埋场:即矿业废物处置场。电厂的粉煤灰、类似于熔融状态的废物,其中的污染物质可导致水域有轻微的、暂时的影响的废物处置;

三级填埋场:用于处置一段时间内会对公众健康及环境安全造成危害的一般固体废物(城市垃圾)----城市垃圾卫生填埋场。对选址、工程设计、建造施工、运营管理、封场后监管等有严格要求,如要求衬里k10-7cm/s;

四级填埋场:即工业废物土地填埋场,用于处置一般工业有害废物,如烟气脱硫后的石膏。场地的设计操作原则不如安全填埋那样严格,如场地下部土壤k10-6cm/s;

五级填埋场:称危险废物土地安全填埋场(有时亦称低放射性废物浅地层埋场法),用于处置危险废物。对选址、工程设计、建造施工、运营管理、封场后监管等有特殊的严格要求,如衬里k10-8cm/s;

六级填埋场:称特殊废物深地质处理库,或深井灌注。用于处理须封闭处理的液体、易燃废气、易爆废物及中、高水平放射性废物等特殊废物。

*选址准则(是选址工作的总目的任务和目标的概括):

①以合理的技术经济方案,尽量少的投资,达到最理想的经济效益,实现保护环境的目的。

②场地位置的选择:应在城市工农业发展规划区、风景规划区、自然保护区、供水水源保护区和供水远景规划区之外;应具备较有利的交通条件。

③场地地形地貌:其地形坡度起伏变化小;应有利于填埋场施工和其他配套建筑设施的布置;填埋库容足够大,满足使用年限要求;应将场地施工土石方量减至最小。

④对地表水域的保护:场址区须在百年一遇的地表水域的洪水标高泛滥区或历史最大洪泛区之外。

⑤对居民区的影响:场址至少应位于居民区m以外,运输或作业期间的有害废物或恶臭噪声等不应影响居民区,并应在建场前做好环评。

⑥对场地地质条件的要求:场址应选在透水性弱的松散岩层或坚硬岩层的基础上,其K10-7,(粘性土、粘土岩或致密火成岩为宜),并具有一定厚度。应避开强透水的地带(断裂带、褶皱带、岩溶发育带废弃矿区及坍陷区)或河谷区等。

⑦对场地水文地质的要求:场地基础应位于地下水最高水位标高1m以上及地下水主要补给区范围之外;场地应位于地下水强迳流带之外;

⑧对场地工程地质条件的要求:场址应选在工程地质有利的最密实的松散或坚硬岩层之上,且有一定厚度,可起到防污的屏障作用。岩土的工程力学性质应保证场地基础的稳定性和使沉降量最小,并有利于填埋场边破稳定性的要求。场地应位于不利的自然地质现象的影响范围之外。

⑨对填埋场防渗层和导流层材料的要求:应尽量就地取材,并应有充足的可采量和较好的质量来保证填埋场的施工要求。

⑩对场地使用面积的要求:场址应选择具充足的可使用面积的地方,以利于满足废物综合处理长远发展规划的需要。

2、固体废物最终处置方法

(1)了解固体废物在填埋场中降解的机理

据填埋场中垃圾降减机理,可分为:

好氧填埋场:在垃圾体内布设通风管网,人工送风;优点是垃圾稳定快,高温灭菌,蒸发减少或消除渗滤液;不足时单位造价高,结构复杂,施工难度大;适用性:干旱少雨的中小城市;有机物含量高、含水率低的生活垃圾。包头市有一实例。厌氧填埋场:无需供氧,垃圾填埋体内基本处于厌氧分解状态。其优点是投资和运营费低,管理简单,适应性广。应用较广,如上海老港、杭州天子岭、广州大田山、北京阿苏卫等。准好氧填埋场:与好氧填埋的机理、结构、特点等相似,但供氧是通过自然通风,而非强制鼓风。

垃圾降解的几个阶段

填埋有机垃圾----生物降解(微生物对水中污染物和对固相物质的降解)---渗滤液和填埋气体有机垃圾的微生物降解依次经历好氧分解、兼氧分解、和完全厌氧分解几个阶段:

第一阶段——好氧分解阶段

复杂有机物通过微生物胞外酶分解成简单有机物,后者再通过好氧分解转化成小分子物质或CO2和水,并释放热量。在较短时间内完成(一般为十至数十天)。其特点是:

渗滤液产量较少,有机质浓度较高,可生化性好;pH呈弱酸或近中性,CO2开始产生;渗滤液含一定硫酸根、硝酸根和重金属;产生大量热,可使温度增加数度至十余度。第二阶段——过渡阶段(液化或兼氧分解阶段)

通常为好氧分解后的十余天。填埋场内水分渐达饱和,氧气被耗尽,厌氧环境开始建立。复杂有机物(多糖、蛋白质等)在微生物和化学作用下水解、发酵,由不溶性物质变为可溶性物质,并生成VFA、CO2和少量H2。其特点如下:

渗滤液的pH继续下降,COD升高;渗滤液含较高浓度的脂肪酸、钙、铁、重金属和氨;气体以CO2为主,少量H2和N2,基本不含CH4。第三阶段——产酸阶段(发酵阶段)

微生物降解第二阶段积累的溶于水的产物转化为酸(大部分为乙酸)、醇及CO2和H2,可作为甲烷细菌的底物而转换为CH4和CO2。其特征为:

pH值很低,呈酸性,而COD和BOD急剧升高;酸性使无机物尤其是重金属溶解,呈离子态;渗滤液含大量可产气有机物和营养物,可生化性好(BOD5/COD0.4),氨氮浓度逐渐升高。CO2仍是该阶段的主要气体,先升后趋缓,有少量H2。第四阶段——产甲烷阶段

前几阶段的产物(乙酸、H2)在产甲烷菌的作用下,转化为CH4和CO2。为能源回用的黄金期一般持续数年。其特点是:脂肪酸浓度降低,渗滤液的BOD、COD逐渐下降,可生化性变差,氨氮浓度高,pH值升高(6.8~8),重金属离子降低。甲烷产生率稳定,甲烷浓度保持在50~65%。第五阶段——填埋场稳定阶段

其主要特征是:

填埋垃圾及渗滤液的性质趋于稳定;填埋场中的微生物量极度贫乏。几乎没有气体产生,即是有,亦以N2、O2、CO2为主。填埋场的沉降停止。

上述5个阶段并非绝对孤立,他们相互作用、相互依托,有时会发生交叉。各阶段的持续时间因废物、填埋场条件不同而异。由于垃圾是在不同时期进行填埋的,在填埋场的不同部位,各个阶段的反应都在同时进行。

(2)熟悉填埋工艺的分类、基本工艺流程

按处置的废物种类分为:

第一类:卫生填埋:

定义:利用工程手段,采取有效技术措施,防止渗滤液及有害气体对水体及大气的污染,并将垃圾压实减容至最小,填埋占地面积也最小;每天操作结束或每隔一定时间用土覆盖,使整个过程对公共卫生安全及环境均无危害的一种土地处理垃圾方法。

填埋单元:垃圾铺散成30-60cm薄层—压实日覆盖厚15-30cm砂质土—两者构成的单元。

填埋层:高度相同、相互衔接的一系列填埋单元。

卫生填埋场:一个或多个填埋层+终场覆盖系统。

无论从环境还是从社会与经济角度看,卫生填埋场的建立都是必要的。其优点是:

1)是一种完全的、最终的处理方式;

2)适应性广(垃圾的质和量);

3)一次性投资和运行费用较低;

4)运行管理较方便。

其不足是:

1)占地面积大,选址困难;

2)渗滤液处理难度大;

3)减量化、资源化程度低。

目前卫生填埋仍是世界各国生活垃圾处置的主要方式;而国内因垃圾热值普遍较低、数量巨大和经济实力较弱等原因,卫生填埋也被普遍采用。

第二类:安全填埋

A)安全填埋的定义

指对危险废物在安全填埋场进行的填埋处置。安全填埋主要针对的处置对象是具有较大安全隐患的危险固废,如重金属、反应性、腐蚀性、放射性等六大类危险固废,相关资料可参见《危险固废名录》中的相关内容。这些危险固废对环境危害较大,同时无法再短期内降解,因此在进行填埋处理时在选址要求、隔离程度、安全防护等诸多方面要求远超卫生填埋。

为了防止填埋废物与周围环境接触,尤其是防止地下水污染,在设计上除了必须严格选择具有适宜的水文地质结构和满足其他条件的场址外,还要求在填埋场底部铺设高密度聚乙烯材料的双层衬里,并具有地表径流控制、浸出液的收集和处理、沼气的收集和处理、监测井及适当的最终覆盖层的设计。

在操作上必须严格限定入场处置的废物,进行分区、分单元填埋及每天压实覆盖,并特别要注意封场后的维护管理,通常要求在封场后应至少持续维护管理20年。

B)安全填埋场的做法

危险废物安全填埋处置:它适用于不能回收利用其组分和能量的危险废物,如大量的工业废弃物就属于这种性质的废物,必须进行安全填埋,要求如下:

(1)安全填埋场必须有满足要求的防渗层,不得产生二次污染,当天然基础层饱和渗透系数小于1.0×10-7cm/s,且厚度大于5米时,可直接采用天然粘土基础层作为防渗层;当天然基础层饱和渗透系数为1.0×10-7cm/s——1.0×10-6cm/s时,可选用复合衬垫层作为防渗层,且高密度聚乙烯HDPE的厚度不得低于1.5mm;当天然基础层饱和渗透系数大于1.0×10-6cm/s时,须采用双人工合成衬垫层(高密度聚乙烯)作为防渗层,上层厚度在2.0毫米以上,下层厚度在1.0毫米以上。

(2)填埋时要严格按照作业规程进行单元式作业,做好清污水分流、减少渗沥水产生量;

(3)封场后,经监测、论证和有关部门审定后,才能对土地进行适宜的非农业开发和利用。

C)安全填埋场的特点

1、规模小。安全填埋场与生活垃圾卫生填埋场相比而言,其规模要小得多。主要原因是工业危险废物的产生量比生活垃圾的产生量要少得多。

2、选址方便。正是因为工业废物的产生量远远没有生活垃圾的产生量大,所以安全填埋场的选址比其它方式的填埋场要方便、灵活,随意选取一个小山沟或废物采石场就可满足相邻城市工业废除废物填埋一、二十年。

3、防渗要求高。与生活垃圾卫生填埋场相比,安全填埋场的防渗等级要高。一般情况都需采用双重防渗层系统才能满足要求。且HDPE防渗膜的厚度要求都在2.0mm以上。而生活垃圾卫生填埋场一般只需单层防渗层即可,且HDPE防渗膜的厚度只要在1.5mm以上即可。

4、填埋运行管理严格。安全填埋场的填埋运行须要求分单元、分块填埋,且严格控制雨水进行危险废物中产生多余的有害渗滤液,造成危险的机率增大。

第三类:浅地层处置

浅地层处置即浅层埋藏法,是用于中低放射性水平固体废物长时期存放的一种方法。目前采用这种处置方案的国家较多,较广泛的是浅沟埋藏。在地表以下沟底离开地下水位有数米距离处开掘水平坑道(或是利用旧有的),长可从数十至数百米,宽约15米,高约10米,保持底部有一定坡度,其一侧铺盲沟,坑道填砾石或卵石层以利疏水和加固地基。在地基上整齐地堆置桶状废物,筒间空隙以砂填充密实。渗透水汇至集水井,通过竖井排出。其顶盖设计是保证废物和生物圈隔离的关键,应控制地表水渗透、沟内气体释出和生物侵入,同时还必须有助于植被、御风化作用和场地排水。顶部修筑成一定坡度,覆以低渗透性土层。必要时还可加混凝土壳体,并在混凝土墙外设防水层,使废物与周围地层介质隔开。

浅地层处置法的处置要求:

废物浅地层处置的任务是在废物可能对人类造成可接受的危险的时间范围内(一般应考虑a至a)将废物中的放射性核素限制在处置场范围内,以防止放射性核素以不可接受的浓度或数量向环境扩散而危及人类安全。处置场在正常运行和事故情况下,对操作人员和公众的辐射防护应符合我国辐射防护规定的要求,并应遵循可合理做到的尽可能低的原则。在处置过程中通过各种途径向环境释放的放射性物质对公众中个人造成的有效剂量当量每年不超过0.25mSv(25mrem)。

垃圾填埋工艺流程图:

无论何种填埋方法,均主要由以下四步构成。

1)卸料:可通过过渡/卸料平台(填坑法),也可直接卸料(倾斜面作业法);

2)推铺:垃圾推铺厚度30-60cm,再行压实;

3)压实:填埋作业的一道重要工序。作用是①增加有效库容,延长填埋场使用年限;②防止垃圾坍塌,减少或阻止填埋场的不均匀沉陷;③减少垃圾空隙率,有利厌氧环境形成,降低外水入渗及蝇蛆孳生;④有利填埋机械在垃圾层上的移动作业。

4)覆土:分日覆土、中间覆土和最终覆土,其功能各异,对覆盖材料的要求也不尽相同:

垃圾填埋场底防渗系统

概述:

功能:1)防止渗滤业和填埋气体污染环境;

2)防止地下水进入填埋区。

类型:1)水平防渗系统;

2)垂直防渗系统。

含义:1)水平防渗系统—填埋区底部及四周设置的由低渗透性材料制作的衬层系统。

2)垂直防渗系统—建在填埋场基础下方之上、且在地下水出流方向或围绕填埋场四周的密封层(帷幕)。

衬层材料:

类型:1)无机材料—粘土、水泥膨润土等。

2)有机材料—沥青、橡胶、聚乙烯等。

影响材料选择的因素:垃圾性质、场地水文地质条件与使用年限、材料来源、建设费用等。

天然粘土作防渗衬层分析

优点:经济、易得、施工方便;

缺点:

其含水率和压实度对渗透性影响大;

压实粘土易因干燥、冻融使渗透性提高;

易受垃圾中化学物质(酸碱成分、极性分子)影响而增大渗透性。

柔性膜:有多种材料HDPE:使用最普遍,其厚度有1.0、1.25、1.5、2.0、5cm等几种。

HDPE膜特点:①防渗性能强(K≤10-12cm/s);②化学稳定性好,抗腐蚀性能强;③机械强度高;④技术成熟,便于施工;⑤气候适应性强、耐低温;⑥与粘土有很强的互补性;⑦性能价格相对合理。

铺设基本要求:填埋场底距地下水位2m以上;至少场底基础层标高高于地下水位。

(三)了解噪声基础知识

1、了解噪声污染特点与危害

由于噪声属于感觉公害,所以它与其他由有害物质引起的公害不同。

①噪声没有污染物。即噪声在空中传播时并未给周围环境留下什么毒害性物质。

②噪声对环境的影响不积累、不持久,传播的距离有限。

③噪声声源通常是分散的,这样对它的影响只能规划性防治而不能集中治理。

④噪声污染是暂时的,一旦声源停止发声,危害和影响即可消除。

2、了解声源的种类

噪声污染按声源的机械特点可分为:气体扰动产生的噪声、固体振动产生的噪声、液体撞击产生的噪声以及电磁作用产生的电磁噪声。

噪声按声音的频率可分为:Hz的低频噪声、~Hz的中频噪声及Hz的高频噪声。

噪声按时间变化的属性可分为:稳态噪声、非稳态噪声、起伏噪声、间歇噪声以及脉冲噪声等。
  噪声有自然现象引起的(见自然界噪声),也有人为造成的。故也分为自然噪声和人造噪声。

3、了解声音的物理特性和量度

声功率、声强和声压

(一)声功率(W)

声功率是指单位时间内,声波通过垂直于传播方向某指定面积的声能量。在噪声监测中,声功率是指声源总声功率。单位为W。

(二)声强(I)

声强是指单位时间内,声波通过垂直于声波传播方向单位面积的声能量。单位为W/s2。

(三)声压(P)

声压是由于声波的存在而引起的压力增值。声波是空气分子有指向、有节律的运动。声压单位为Pa。声波在空气中传播时形成压缩和稀疏交替变化,所以压力增值是正负交替的。但通常讲的声压是取均方根值,叫有效声压,故实际上总是正值,对于球面波和平面波,声压与声强的关系是:

式中:ρ——空气密度,如以标准大气压与20℃时的空气密度和声速代入,得到ρ·c=国际单位值,也叫瑞利。称为空气对声波的特性阻抗。

分贝、声功率级、声强级和声压级

(一)分贝

人们日常生活中遇到的声音,若以声压值表示,由于变化范围非常大,可以达六个数量级以上,同时由于人体听觉对声信号强弱刺激反应不是线性的,而是成对数比例关系。所以采用分贝来表达声学量值。

所谓分贝是指两个相同的物理量(例A1和A0)之比取以10为底的对数并乘以10(或20)。

分贝符号为“dB”,它是无量纲的。在噪声测量中是很重要的参量。式中A0是基准量(或参考量),A是被量度量。被量度量和基准量之比取对数,这对数值称为被量度量的“级”。亦即用对数标度时,所得到的是比值,它代表被量度量比基准量高出多少“级”。

(二)声功率级(dB)

式中:Lw——声功率级(dB);

W——声功率(W);

W0——基准声功率,W0=10-12W。

(三)声强级(dB)

式中:LI—声强级(dB);

I——声强(W/m2);

I0—基准声强,I0=10-12/m2。

(四)声压级(dB)

式中:LP——声压级(dB);

P——声压(Pa);

P0——基准声压P0=2×10-5Pa,该值是对Hz声音人耳刚能听到的最低声压。

5、了解噪声的叠加和相减的计算

(一)噪声的叠加

两个以上独立声源作用于某一点,产生噪声的叠加。

声能量是可以代数相加的,设两个声源的声功率分别为W1和W2,那么总声功率W总=W1+W2。而两个声源在某点的声强为I1和I2时,叠加后的总声强I总=I1+I2。但声压不能直接相加。

故总声压级:

也就是说,作用于某一点的两个声源声压级相等,其合成的总声压级比一个声源的声压级增加3dB。当声压级不相等时,按上式计算较麻烦。Lp2,以值按图查得ΔLp,则总声压级Lp总=Lp1+ΔLp。

[例]两声源作用于某一点得声压级分别为Lp1=96dB,Lp2=93dB,由于Lp1-Lp2=3dB,查曲线得ΔLp=1.8dB,因此Lp总=96+1.8=97.8dB。

由图可知,两个噪声相加,总声压级不会比其中任一个大3分贝以上;而两个声压级相差10分贝以上时,叠加增量可忽略不计。

掌握了两个声源的叠加,就可以推广到多声源的叠加,只需逐次两两叠加即可,而与叠加次序无关。

例如,有八个声源作用于一点,声压级分别为70、75、82、90、93、95、dB,任选两种叠加次序如下:

应该指出,根据波的叠加原理,若是两个相同频率的单频声源叠加,会产生干涉现象,即需考虑叠加点各自的相位,不过这种情况在环境噪声中几乎不会遇到。

(二)噪声的相减

噪声测量中经常碰到如何扣除背景噪声问题,这就是噪声相减的问题。通常是指噪声源的声级比背景噪声高,但由于后者的存在使测量读数增高,需要减去背景噪声。

[例]为测定某车间中一台机器的噪声大小

从声级计上测得声级为dB,当机器停止工作,

测得背景噪声为dB,求该机器噪声的实际大小。

解:由题可知dB是指机器噪声和背景噪声之和(LP),而背景噪声是dB(Lp1)。

Lp-Pp1=4dB,得相应之ΔLp=2.2dB,因此该机器的实际噪声噪级Lp2为:Lp2=Lp-ΔLp=.8dB。

4、了解计权声级、等效连续声级、噪声污染级和昼夜等效声级

一、响度和响度级

(一)响度(N)

人的听觉与声音的频率有非常密切的关系,一般来说两个声压相等而频率不相同的纯音听起来是不一样响的。响度是人耳判别声音由轻到响的强度等级概念,它不仅取决于声音的强度(如声压级),还与它的频率及波形有关。响度的单位叫“宋”,1宋的定义为声压级为40dB,频率为Hz,且来自听者正前方的平面波形的强度。如果另一个声音听起来比这个大n倍,即声音的响度为n宋。

(二)响度级(LN)

响度级的概念也是建立在两个声音的主观比较上的。定义Hz纯音声压级的分贝值为响度级的数值,任何其他频率的声音,当调节Hz纯音的强度使之与这声音一样响时,则这Hz纯音的声压级分贝值就定为这一声音的响度级值。响度级的单位叫“方”。

利用与基准声音比较的方法,可以得到人耳听觉频率范围内一系列响度相等的声压级与频率的关系曲线,即等响曲线,该曲线为国际标准化组织所采用,所以又称ISO等响曲线。

(三)响度与响度级的关系:根据大量实验得到,响度级每改变10方,响度加倍或减半。例如,响度级30方时响度为0.5宋;响度级40方时响度为1宋;响度级为50方时响度为2宋,以此类推。它们的关系可用下列数学式表示:

响度级的合成不能直接相加,而响度可以相加。例如:两个不同频率而都具有60方的声音,合成后的响度级不是60+60=(方),而是先将响度级换算成响度进行合成,然后再换算成响度级。本例中60方相当于响度4宋,所以两个声音响度合成为4+4=8(宋),而8宋按数学计算可知为70方,因此两个响度级为60方的声音合成后的总响度级为70方。

二、计权声级

上面所讨论的是指纯音(或狭频带信号)的声压级和主观听觉之间的关系,但实际上声源所发射的声音几乎都包含很广的频率范围。为了能用仪器直接反映人的主观响度感觉的评价量,有关人员在噪声测量仪器——声级计中设计了一种特殊滤波器,叫计权网络。通过计权网络测得的声压级,已不再是客观物理量的声压级,而叫计权声压级或计权声级,简称声级。通用的有A、B、C和D计权声级。

A计权声级是模拟人耳对55dB以下低强度噪声的频率特性;B计权声级是模拟55dB到85dB的中等强度噪声的频率特性;C计权声级是模拟高强度噪声的频率特性;D计权声级是对噪声参量的模拟,专用于飞机噪声的测量。计权网络是一种特殊滤波器,当含有各种频率的声波通过时,它对不同频率成分的衰减是不一样的。A、B、C计权网络的主要差别是在于对低频成分衰减程度,A衰减最多,B其次,C最少由于计权曲线的频率特性是以Hz为参考计算衰减的,因此以上曲线均重合于Hz,后来实践证明,A计权声级表征人耳主观听觉较好,故近年来B和C计权声级较少应用。A计权声级以LPA或LA表示,其单位用dB(A)表示。

三、等效连续声级、噪声污染级和昼夜等效声级

(一)等效连续声级

A计权声级能够较好地反映人耳对噪声的强度与频率的主观感觉,因此对一个连续的稳态噪声,它是一种较好的评价方法,但对一个起伏的或不连续的噪声,A计权声级就显得不合适了。例如,交通噪声随车辆流量和种类而变化;又如,一台机器工作时其声级是稳定的,但由于它是间歇地工作,与另一台声级相同但连续工作的机器对人的影响就不一样。因此提出了一个用噪声能量按时间平均方法来评价噪声对人影响的问题,即等效连续声级,符号“Leq”或“Laeq·T”。它是用一个相同时间内声能与之相等的连续稳定的A声级来表示该段时间内的噪声的大小。例如,有两台声级为85dB的机器,第一台连续工作8小时,第二台间歇工作,其有效工作时间之和为4小时。显然作用于操作工人的平均能量是前者比后者大一倍,即大3dB。因此,等效连续声级反映在声级不稳定的情况下,人实际所接受的噪声能量的大小,它是一个用来表达随时间变化的噪声的等效量。

式中:LPA——某时刻t的瞬时A声级(dB);

T——规定的测量时间(s)。

如果数据符合正态分布,其累积分布在正态概率纸上为一直线,则可用下面近似公式计算:

Laeq·T≈L50+d2/60,d=L10-L90

其中L10,L50,L90为累积百分声级,其定义是:

L10——测定时间内,10%的时间超过的噪声级,相当于噪声的平均峰值。

L50——测量时间内,50%的时间超过的噪声级,相当于噪声的平均值。

L90——测量时间内,90%的时间超过的噪声级,相当于噪声的背景值。

累积百分声级L10、L50和L90的计算方法有两种:其一是在正态概率纸上画出累积分布曲线,然后从图中求得;另一种简便方法是将测定的一组数据(例如个),从大到小排列,第10个数据即为L10,第50个数据为L50,第90个数据即为L90。目前大多数声级机都有自动计算并显示功能,不需手工计算。

(二)噪声污染级

许多非稳态噪声的实践表明,涨落的噪声所引起人的烦恼程度比等能量的稳态噪声要大,并且与噪声暴露的变化率和平均强度有关。经试验证明,在等效连续声级的基础上加上一项表示噪声变化幅度的量,更能反映实际污染程度。用这种噪声污染级评价航空或道路的交通噪声比较恰当。故噪声污染级(LNP)公式为:

LNP=Leq+Kσ

式中:K——常数,对交通和飞机噪声取值2.56;

σ——测定过程中瞬时声级的标准偏差。

n——测得总数

对于许多重要的公共噪声,噪声污染级也可写成:

LNP=Leq+d

或LNP=L50+d2/60+d

式中:d=L10-L90

(三)昼夜等效声级

考虑到夜间噪声具有更大的烦扰程度,故提出一个新的评价指标——昼夜等效声级(也称日夜平均声级),符号“Ldn”。它是表达社会噪声——昼夜间的变化情况,表达式为:

式中:Ld——白天的等效声级,时间是从6:00—22:00,共16个小时;

Ln——夜间的等效声级,时间是从22:00至第二天的6:00,共8个小时。

昼间和夜间的时间,可依地区和季节不同而稍有变更。

为了表明夜间噪声对人的烦扰更大,故计算夜间等效声级这一项时应加上10dB的计权。

为了表征噪声的物理量和主观听觉的关系,除了上述评价指标外,还有语言干扰级(SIL),感觉噪声级(PNL),交通噪声指数(TN1)和噪声次数指数(NN1)等。

声环境功能区分类

该标准按区域的使用功能特点和环境质量要求,将声环境功能区分为以下五种类型:

0类声环境功能区:指康复疗养区等特别需要安静的区域。

1类声环境功能区:指以居民住宅、医疗卫生、文化教育、科研设计、行政办公为主要功能,需要保持安静的区域。

2类声环境功能区:指以商业金融、集市贸易为主要功能,或者居住、商业、工业混杂,需要维护住宅安静的区域。

3类声环境功能区:指以工业生产、仓储物流为主要功能,需要防止工业噪声对周围环境产生严重影响的区域。

4类声环境功能区:指交通干线两侧一定距离之内,需要防止交通噪声对周围环境产生严重影响的区域,包括4a类和4b类两种类型。4a类为高速公路、一级公路、二级公路、城市快速路、城市主干路、城市次干路、城市轨道交通(地面段)、内河航道两侧区域;4b类为铁路干线两侧区域。

环境噪声排放限值:厂界环境噪声排放限值

工业企业厂界环境噪声不得超过表1规定的排放限值

表1工业企业厂界环境噪声排放限值单位:dB(A)

夜间频发噪声的最大声级超过限值的幅度不得高于10dB(A)。

夜间偶发噪声的最大声级超过限值的幅度不得高于15dB(A)。

工业企业若位于未划分声环境功能区的区域,当厂界外有噪声敏感建筑物时,由当地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参照GB和GB/T的规定确定厂界外区域的声环境质量要求,并执行相应的厂界环境噪声排放限值。

当厂界与噪声敏感建筑物距离小于1m时,厂界环境噪声应在噪声敏感建筑物的室内测量,并将表1中相应的限值减10dB(A)作为评价依据。

当固定设备排放的噪声通过建筑物结构传播至噪声敏感建筑物室内时,噪声敏感建筑物室内等效声级不得超过表2和表3规定的限值。

表2结构传播固定设备室内噪声排放限值(等效声级)单位:dB(A)

6、了解噪声的频谱分析

噪声的频谱分析

一般声源所发出的声音,不会是单一频率的纯音,而是由许许多多不同频率,不同强度的纯音组合而成。将噪声的强度(声压级)按频率顺序展开,使噪声的强度成为频率的函数,并考查其波形,叫做噪声的频率分析(或频谱分析)。研究噪声的频谱分析很重要,它能深入了解噪声声源的特性,帮助寻找主要的噪声污染源,并为噪声控制提供依据。

频谱分析的方法是使噪声信号通过一定带宽的滤波器,通带越窄,频率展开越详细;反之通带越宽,展开越粗略。以频率为横坐标,相应的强度(例声压级)为纵坐标作图。经过滤波后各通带对应的声压级的包络线(即轮廓)叫噪声谱。

滤波器有等带宽滤波器、等百分比带宽滤波器和等比带宽滤波器。等带宽滤波器是指任何频段上的滤波,通带都是固定的频率间隔,即含有相等的频率数;等百分比带宽滤波器具有固定的中心频率百分数间隔,故它所含的频率数随滤波通带的频率升高而增加,例如,等百分比为3%的滤波器,Hz的通带为±3Hz;Hz的通带为±30Hz,而0Hz的通带为0±Hz。噪声监测中所用的滤波器是等比带宽滤波器,它是指滤波器的上、下截止频率(f2和f1)之比以2为底的对数为某一常数,常用的有倍频程滤波器和1/3倍频程滤波器等。它们的具体定义是:

1倍频程常简称为倍频程,在音乐上称为一个八度,是最常用的。表7-1列出了1倍频程滤波器最常用的中心频率值(fm)以及上、下截止频率。这是经国际标准化认定并作为各国滤波器产品的标准值。

表7-1常用1倍频程滤波器的中心频率和截止频率

7、了解噪声的主要控制方法

1源头控制:在源头控制声音的发出是最有效的方法之一,如加装隔音罩,减少额外工作等。

2传播途径控制:将声音在传播的过程中拦截下来。也是一种有效的方法。如道路旁种树,安装隔音板。

3在人耳处控制:如在耳朵上塞上棉花,最被动的一种方法。

道路交通噪声控制的技术和管理手段

噪声污染由声源、传声途经和受主三个基本环节组成。因此控制道路交通噪声的污染必须着重把这前两个环节作为一个系统进行研究。

1、机动车辆噪声源的控制

机动车辆噪声主要来源于机动车辆发动机噪声、车轮与路面摩擦噪声、车体振动噪声、喇叭噪声和制动噪声等。

声源是降低和消除噪声最根本和最有效的方法。在技术上,可通过改善发动机性能和附加发动机隔罩以降低发动机噪声,安装高效的气缸排放口消声器降低气体排放噪声,改善齿轮箱、转动轴、冷却风扇、轮胎、刹车部件的性能质量来降低传动、滚动、制动等噪声。

在管理上,重新制定更加严格的机动车噪声标准,控制高声功率级车辆进城(如控制手扶拖拉机进城);研究开发低噪声车辆,促使汽车制造商在控制车辆本身噪声上增加投入。

2、道路交通噪声传播途经控制的技术和管理措施

(1)在原基础上进一步改进城区道路布局

改善路网布局,分流车辆,降低车流量,以达到降噪目的,在同样运输量时,单行线改为双行线(单方向行驶),噪声可减少2-5分贝。在道路交叉路口采用立体交叉结构,以减少车辆的停车和加速次数,可明显降低噪声。在同样的交通流量下,立体交叉处的噪声比一般交叉路口的噪声低5-10分贝。

(2)采用低噪声路面

通过优化路面材料、结构构造、粗糙度。如利用多孔面层材料代替常规的混凝土和沥青铺装路面,来降低车辆的行驶噪声。

(3)道路主干线两侧设置声屏障

在超标路段的道路两侧采用专门设计的配合吸声型屏障,以减弱反射声能及绕射声能,阻断声波的传播,以降低噪声,也是有效控制道路交通噪声污染的一种治理措施。

(4)实行城区绿地降噪

城区绿化不仅美化环境,净化空气,也可减少噪声污染。在道路主干道朝干道侧种上厚草地、矮生树或厚密有观赏价值的灌木丛,既可绿化街景,又可减弱声反射、增加噪声衰减量。

(5)合理城区规划,控制交通噪声。

影响城区道路交通噪声的重要因素是城区交通状况,合理地进行城区规划和建设是控制交通噪声的有效措施之一。按噪声功能区进行合理规划,让居住区远离交通干线;合理布局临街建筑的房间;利用商店等公共场所做临街建筑,隔离噪声;增加临街建筑的窗户隔声效果等等。

分享 转发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