防风草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80岁老人23载驻守沙漠造林8500余亩 [复制链接]

1#

年4月30日,甘肃省武威市凉州区长城乡红水村相邻的腾格里沙漠,王天昌站在高13.8米的瞭望塔上张望。瞭望塔是他每天巡查沙漠丛林必去的地方,塔的四周是23年来栽种成活的绿色树木。

甘肃省武威市凉州区长城乡红水村80岁王天昌老人,23年来和老伴李蓝英驻守腾格里沙漠腹地,治沙造林余亩,在一望无际的沙漠上筑起一道绿色屏障。

年4月,57岁的王天昌提出要去腾格里沙漠治沙造林,遭到家人的反对和村民的嘲笑。倔强的王天昌谁的话也不听,卖掉家里的牛羊,购买了治沙工具和树苗,带上老伴李蓝英和放牧用过的帐篷走进沙漠,在一个叫庙儿墩的沙巢,挖了2米多深10平方米大小的“地窝铺”,开始了漫长的治沙之路。

年4月17日,甘肃省武威市凉州区长城乡红水村相邻的腾格里沙漠,王天昌和老伴李蓝英步入沙漠,开始一天的治沙造林工作。春天是一年四季治沙造林的最佳时候。

年6月16日,甘肃省武威市凉州区长城乡红水村相邻的腾格里沙漠,王天昌给刚栽种的梭梭浇水。他身旁两峰骆驼是专门给沙漠驼水和运输治沙物资最贴心的“助手”。

年04月26日,甘肃省武威市凉州区长城乡红水村相邻的腾格里沙漠,王天昌和李蓝英在固沙的草方格内栽树浇水。

年4月23日,甘肃省武威市凉州区长城乡红水村相邻的腾格里沙漠,王天昌(右一)和老伴李蓝英及儿子、儿媳在治沙点合影。

在沙漠里栽树实在不容易,头一天栽的树苗,一夜过后就被风沙移走,树苗死了,固沙的草方格没了,是治沙最常见的现象。为了提高沙生苗木在沙漠里的成活率,王天昌在严寒冬日,迎着呼啸的风沙,在流动沙最严重的地段观察沙丘的流向,探寻压草栽树的最佳区域,久而久之,摸索出一套沙漠栽树的有效方法。为了解决治沙用水的难题,王天昌借钱买了一峰骆驼,老伴李蓝英牵着骆驼在3公里外的村庄驮水。为了节约水,王天昌用杯子给栽种的树苗浇水,一点都不敢浪费。吃的水更是珍惜,吃完饭的锅、碗、筷用沙子洗刷,早上洗完脸的水,中午洗手,脚只能用沙子搓搓而已,这样做都是为了让沙漠每一棵苗木有水浇。

当王天昌在防沙治沙方面取得初步成效时,儿子王银吉和孙子王志*也加入到治沙队伍中,一家三代人在治沙造林,扩大造林面积,但好景不长。年春天,是压沙造林最忙的时候。王天昌的孙子王志*在治沙时跌倒沙漠,医院检查为脑瘤。这晴天霹雳的消息,让王天昌一家人不知所措,家里所有积蓄都投入到治沙中,没有一点手术费,王天昌和儿子王银吉只能带着孩子回家。三个月后,王天昌14岁的孙子王志*离开了他们,临终前,他告诉王天昌:“爷爷,您和我爸爸要把这片沙漠治得绿绿的,我可以天天在沙漠绿洲中玩耍,看到你们”。

年11月12日,甘肃省武威市凉州区长城乡红水村相邻的腾格里沙漠,群众在沙漠里集体治沙。甘肃武威市国土面积3.23平方公里,其中,沙漠化土地面积1.48万平方公里,王天昌治沙的区域就在其范围之内。

年6月16日,甘肃省武威市凉州区长城乡红水村相邻的腾格里沙漠,王天昌和儿子王银吉用骆驼向沙漠治沙点驮运麦草,麦草是沙漠里用来防沙固沙效果最好的“沙障”。

年4月17日,甘肃省武威市凉州区长城乡红水村相邻的腾格里沙漠,王天昌(前左一)和老伴李蓝英在压沙时休息,他说:“只要我活一天,我就要进入沙漠治沙造林一天”。

年4月29日,甘肃省武威市凉州区长城乡红水村边缘的腾格里沙漠,王天昌儿子王银吉(前排右一)为前来治沙的群众教如何在沙漠栽树。

王天昌23年如一日守护沙漠治沙造林使沙漠变绿的精神感动着社会各界,每年全国各地慕名而来的志愿者和当地群众、公益组织也给王天昌捐钱、捐物的同时,一起走进沙漠战风沙,植树造林保家园。

年11月,王天昌患上了胃癌不得不切除胃,他回到沙漠继续给每一棵树浇水,在每一片沙漠种树。他说:“只要我能活一天,就要给沙漠多栽几棵树,在我生命最后的日子里,争取能治沙造林亩。

在甘肃省、武威市、凉州区等各级*府的大力支持下,王天昌已投入多万元种植多万株苗木,治沙面积达多亩。23年过去了,曾经光秃秃的沙漠,在王天昌老人一家努力下编织了一道南北长4公里、东西长3公里的防风固沙林带,挡住了漫天的风沙。

年11月12日,甘肃省武威市凉州区长城乡红水村相邻的腾格里沙漠,王天昌忙碌着为前来治沙的妇女群众在煮饭吃。

年4月29日,甘肃省武威市凉州区长城乡红水村边缘的腾格里沙漠,王天昌在沙漠的房屋前,为前来参观的社会各界人士弹奏他编写的《治沙歌》。歌词里写了他几十年驻守沙漠治沙造林的酸甜苦辣。

年4月23日,甘肃省武威市凉州区长城乡红水村边缘的腾格里沙漠,王天昌和家人来沙漠为树木浇水,当一家人看到离开他们15年孙子的墓碑时,一家人不由自主的大哭起来。

年11月21日,甘医院,大夫为王天昌术后会诊。王天昌几十年如一日驻守沙漠任劳任怨,患上了恶性肿瘤最后切除了全胃。

年4月26日,甘肃省武威市凉州区长城乡红水村相邻的腾格里沙漠,王天昌和老伴李蓝英在沙漠的草方格里栽种树苗。延伸至天际线的草方格,是王天昌及家人每年治沙成绩最好的见证。

年6月16日,甘肃省武威市凉州区长城乡红水村相邻的腾格里沙漠,王天昌和儿子王银吉用骆驼驮运着治沙物资向沙漠“进*”。

年4月29日,甘肃省武威市凉州区长城乡红水村边缘的腾格里沙漠,王天昌坚持多年的沙漠如今变成长满各类沙漠树木的丛林,高大的骆驼进入都被“隐藏”

年4月23日,甘肃省武威市凉州区长城乡红水村相邻的腾格里沙漠,王天昌和老伴李蓝英牵着骆驼驮水进入沙漠丛林,为树木浇水。

年5月29日,甘肃省武威市凉州区天梯山石窟景区,王天昌和老伴李蓝英在参观中国石窟鼻祖天梯山石窟,这是王天昌治沙20多年来,第一次走出沙漠。

年5月30日,甘肃省武威市凉州区长城乡红水村相邻的腾格里沙漠,王天昌走在郁郁葱葱的沙漠树木前,会心一笑,是对他20多年治沙成绩的最好肯定。

年1月13日,甘肃省武威市凉州区长城乡红水村相邻的腾格里沙漠,王天昌和老伴李蓝英在沙漠修建的房屋前吃午饭,四周被绿色丛林包围。昔日寸草不生、风沙肆虐的沙漠,现在已长满树木、花棒、梭梭等绿色植物,成为腾格里沙漠一道亮丽的风景线。

任世琛简介

任世琛,中国摄影家协会会员、甘肃省摄影家协会副主席,中国青年摄影师系列丛书十位入选摄影师,中国摄影家协会“感光计划”导师,甘肃省中青年“德艺双馨”文艺工作者。

《群众的力量》获第22届全国摄影艺术展金奖;《陇原大旱》获第11届中国新闻奖铜奖;《艰难取水路》获第五届中国国际新闻摄影比赛铜奖;《留守儿童的心语》获索尼世界摄影大赛专业组三等奖;《丝路石窟》获得中国文联文艺研修院“携手铸梦”项目资助奖;《艰难取水路》获吴印咸摄影资助计划奖;《20年见证家乡用水的巨变》获“徐肖冰杯”中国纪实摄影奖;《艰难取水路》获第23届全国摄影艺术展优秀奖。《78岁老人住守沙漠22载治沙造林余亩》获第28届全国摄影艺术展入选作品。《影像见证家乡20年用水的变化》获中国第18届国际摄影艺术展览入选作品。共计有多幅(组)摄影作品在国内外各类摄影比赛上获金、银、铜奖及优秀奖和入选,作品先后在中国美术馆、中国国家博物馆,中国文联艺术展览馆、中国摄影展览馆、中国民俗展览馆、香港图书馆、中国摄影艺术节、北京国际摄影周、英国、法国、德国、韩国、美国等地展出,其中《旱区的孩子》在世界个国家和地区展出。

出版《*土地的孩子》丛书,作品入编《中国摄影年鉴》、《摄影展览获奖秘籍》、《生活.影像.幅精彩生活纪实摄影作品解读》、《照片的权利》等书,作品被中国美术馆、中国民俗博物馆、广东美术馆收藏。

图文任世琛

来源中国摄影家协会网

分享 转发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