防风草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游憩规划生态景观游憩体系的意义与特点探究 [复制链接]

1#

在绿地系统规划中有针对性地提出生态景观游憩体系的概念。在规划中贯彻生态学廊道的理念,建设具有生态、游憩、交通、健身、文化等多种功能的康体绿道,实现城市绿地功能的综合发展,对如何形成完善的城市绿色体系,人与自然、城市的和谐发展有着重要的意义。而生态的景观游憩体系也是景观与游憩结合的创新发展路径。

(一)生态景观游憩体系的意义

生态景观游憩体系是在景观生态学理论基础上,由纵横交错的绿色廊道和绿色节点有机构建起来的,集生态、休闲、游憩健身、行人及非机动交通等多种功能于一体的城市生态网络体系。该体系由现状公园绿地与规划中的其他公园绿地组成,并利用与城市道路、河流、海岸并行的康体绿道相互串联,构成一个独立于城市机动交通网络,由绿色空间构成的供市民顺畅地自由行走的非机动交通系统。

在城市绿地系统规划中建设生态健康游憩体系的意义在于构建城市绿色生态网络系统。城市是个结构复杂、功能多样、大开放的自然——社会——经济复合型人工生态系统。绿地是城市生态系统的重要环节,是形成健康环境的关键因素。城市以众多街道和街区为基质,城市中的绿地和其他各类功能斑块不但面积狭小,并且布局分散,连通性差,从而造成了能量、物质、物种的流动受阻,这也是造成城市生态状况恶化、生态过程不能正常运转的重要原因。建立线形廊道,可加强斑块之间及斑块和种源之间的联系。有实验证明,廊道可以有效加强物种、物质的空间运动和原本孤立斑块间物种的生存和延续,使得城市生态系统得以顺畅循环,维护城市的生态平衡。生态健康游憩体系中结合道路、海滨、水道而建的带状绿地构成了城市的绿色廊道,可以将城市郊区的自然气流引入城市内部,为炎夏城市的通风创造良好的条件;而在冬季,则可减低风速,发挥防风的作用。这样便使得城市生态系统顺畅循环,减缓了城市的热岛效应,有力地支持了城市物流、能流、信息流、人流等,使之更为流畅。

城市机动化交通方式的出现使得城市街道宜人的人性空间正在逐渐消失,汽车在相当程度上剥夺了居民在城市空间的相互作用与密切联系,使居民失去了长期以来赖以生活的人性空间。生态学家在谈到“人热爱自然的天性”的重要性时指出:“我们天生可以从自然生命中获得喜悦,也需要在自然环境中享受生命。城市环境因此应设计得可以让人们从踏出家门的那一刻起,就能连续地体验自然。”因此回归人性空间,用绿色廊道将人的住所与城市公园自然地连接起来,创造适于步行的邻里社区和城市交通体系,减少人们对机动车辆的依赖,为城市居民身心锻炼提供场所,实现人与自然、城市的和谐统一是我们需要做的。

城市的建设迅猛发展,在城市土地有偿使用等一系列市场经济操作模式下,土地资源日益紧缺。针对绿地的综合利用问题,联合国生物圈和环境组织提出:“城市绿地面积达每人60平方米,为最佳居住环境。”对于我国大中城市来说,这个数字很难实现。所以必须在有限的绿地条件下使其发挥更大的生态效益。生态景观游憩体系在确定城市绿地布局结构和功能特点的基础上,对城市内的各类绿地进行有机整合。借用公园绿地、防守地、各类附属绿地综合安排游憩功能,提高了绿地的综合利用率,使生态、游憩、防护、防灾、交通、健身等多种功能在康体绿道中得到体现。在相同建设投资的情况下,实现绿地效益的集约化和最大化。城市绿化水平的高低直接影响到城市总体形象、具有城市特色的道路、河流能够增加城市的可识别性,加深城市意向。将道路、河流作为城市展示自己的载体,以自然生态条件和植物为基础,发挥地域性和文化特征,可增加城市绿地的品位和情调,提升绿化的内涵。

(二)生态景观游憩体系的特点

1.整体性

在城市绿地系统规划中,每一种类型的绿地都有其独特的功能,生态景观游憩体系通过康体绿道将各类绿地联系起来,使整个系统除了能保证各自的作用外,更具有提升整体作用的功效。

2.连续性

生态景观游憩体系不仅仅是道路、河流的绿带系统,更主要的是指横交错的绿带和绿色节点有机构建起来的城市生态以及游憩网络体系,是城市生态系统基本空间格局,因此它具有系统内的高度关联性。

3.功能综合性

城市绿道是多功能的,这对于绿色廊道的设计目标的制定有重要的指导意义。其把城市非机动交通、滨水绿带、防护隔离带的功能整合为一体,同时具有生态、交通、文化、防灾和等功能,使其各种功能尽可能融为一体。

4.地域性

生态景观游憩体系从属于城市环境系统,城市有着自身的域特点。城市可持续发展要求的地方文化和技术特征会反映在生态景观游憩体系规划中,通过地域性体现绿地系统的特性。

生态景观游憩体系的规划作为多目标的综合规划,在城市绿地系统规划的基础上充分吸取景观廊道——斑块理论,合理规划康体绿道,增加绿地斑块之间的连接度,重新塑造整个城市的景观结构,将城市融入一个绿荫覆盖、空气清新的自然生态网络中。

通过康体绿道的建设,将城市内均匀分布的城市公园、居住区以及其他开放公共空间联系起来。生态景观游憩系统的设置充分体现了系统的人文关怀、均衡布局。如新加坡从20世纪90年代着手建立的连接各大公园、自然保护区、居住区公园的廊道系统,为居民不受机动车辆的干扰,通过步行、骑自行车游览各公园提供了方便。他们计划建立数条将全国公园都连接起来的“绿色走廊”,该走廊至少6米宽,其中包括4米宽的路面。世界上最为著名的绿色廊道是由奥姆斯特德在年规划的被称为“蓝宝石项链”的波土顿公园系统。奥姆斯特德的绿色空间系统穿过了阿诺德(Arnold)植物园和牙买加(Jamaica)公园到达波土顿(Boston)公园,连接起富兰克林(Franklin)公园,这个系统大约长25公里。

结合城市内滨水地段进行设计。河流水系是城市中自然环境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城市最具有魅力的景观元素,带状河流具有突出的构成城市自然骨架的城市生态特点,是多种乡土生物的栖息地和迁徙通道。通过在滨水地段进行康体绿道的建设,恢复水体原有的自然式的生态结构,保护水体,形成极具吸引力的“蓝带”。

生态景观游憩体系的绿色廊道不仅仅是单一绿化为主或者简单的“立体绿化”,景观生态学研究的尺度是几千米到数百千米的范畴,因此,要求城市范畴上的绿道必须具有一定的长度和宽度。在生态方面能保证“绿道”功能的发挥和有利于小型动物物种例如鸟类的繁衍。宽阔的绿道能够形成良好的生态效益,有利于城市通风,对改善城市热岛效应大有裨益。在游憩方面、同的绿道更有利于游憩设施的设置、健身活动的开展。在交通方面,足够的宽度可以满足人行与自行车的组合道路形式,为人们的步行和骑自行车锻炼提供专有路线,保证自行车和行人的路线通畅,满足公众的健康要求;在防灾方面,地震发生时可以保证受灾群众沿着康体绿道迅速撒离到防灾的开敞绿地。

另外,城市的绿道应延伸至郊外的自然景观之中,与区域景观系统连接起来,同时将郊区的自然景观和生态服务功能引导至城市之中,在区域尺度上构成一个生态游憩体系的网络。城市是一个开放的复合生态系统,其能量和物质的平衡不能完全在系统内部自行完成,而要通过与外界环境的交换才能实现完整的生态过程。因此,在城市生态健康游憩体系的建设中,不仅要注意城市内部的营造,还要加强城市内外联系,促进各种能量的交换与空气的流通,使城市外围区域成为城市生态稳定发展的背景,实现区域内的生态平衡。人们应依据城市自身特点,选择合适的建设形式。我国疆土辽阔,城市众多,在生态景观游憩体系的建设过程中,应根据城市自身的布局特点来合理建设康体绿道,同时要把生态景观游憩体系的建设与城市的其他各项规划结合起来共同考虑。保证绿道不是仅作为艺术和美学的成分、作为装饰流于形式,而要真正结合功能,满足使用性的需求。

(本文由成都游憩环境技术研究院科普宣传中心沐阳分享,仅代表个人学习兴趣或观点,部分图片来源于网络帮助阅读理解,如有不妥请批评指正)

分享 转发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