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鲜的茼蒿
农历三四月的扬州,各种新鲜蔬菜上市。散发着淡淡清香的茼蒿也在此时成为农贸市场里的常客。近来,家住西区的老扬州吴红英每周都要吃上两三回茼蒿,烹汤、清炒、煮面条等等。医院妇产科副主任医师胡红霞表示,茼蒿性味甘、辛、平,无毒,有安心气,养脾胃,消痰饮,利肠胃之功效。
清香鲜美
老扬州餐桌上的常客
离开老城区20年,65岁的吴红英有空还是喜欢骑着电动车去那儿的农贸市场买菜。“蔬菜都是很鲜嫩的,尤其是最近新上市的茼蒿,一棵棵青绿色的,笔直地放在菜摊上。”吴红英说,茼蒿最经不起摆,早上送到摊位上的,没准到了下午就一棵棵变弯了,所以要吃那口新鲜的,必须要赶早去买。
苘蒿的烹饪方法很多,吴红英最常做的是茼蒿蛋花汤。“小葱、白蘑菇先下锅清炒,搁水烧开,再放茼蒿,撒盐再烧开,最后浇上蛋液,前后不到六七分钟,一锅散发着清香的汤就上桌了。”
老扬州张钟玉说,他家里最常做的则是茼蒿菜饭。“将茼蒿洗净切碎,锅内放入菜油,加生姜米少许提味,煸透加盐,尔后将淘洗好的大米倒入其中搅拌至匀……”张钟玉说,过去油水少,家家常备点猪油,如用猪油拌菜饭,口味更香。但现在讲究饮食健康,猪油大多不吃了。刚出锅的茼蒿菜饭,佐以辣椒酱当是不错的选择。
70岁的王成兰住在老城区,擅烹饪。她说,茼蒿分两种,一种是细长掐根的,做汤、下面,要在起锅前三五分钟放,另一种则是矮而肥常带根的,这种最好清炒个半成熟,再放一块嫩豆腐烀一下,最后再撒点蒜泥,“好吃下饭,有营养。”
烹法众多
文化名人笔下留美名
茼蒿,不仅时常出现在老百姓的餐桌上,在一些文化名人的笔下,也有其重要的印记。90多岁的扬州地方文化名人朱江曾在一篇记录著名画家吴砚耕“以菊花入馔”的文章中,特地提到老画家做的味道独特的烂面饼。
他说:“令人称奇的是,砚耕画师以茼蒿做馅心,拌以蟹*、虾仁剁成的肉泥,加以佐料而成。其中的要诀,茼蒿要上选,摘拣洗尽,再用开水烫过,使之阴干,而后切碎调拌即可……有一种松软味美、独到好处的滋味,虽不至于口颊留香不绝,但也能撩人乡思,久久不能忘怀。”
扬大旅游烹饪学院学者陈忠明则专门写了一篇《茼蒿肉圆汤》的文章。“茼蒿肉圆汤,扬州又叫茼蒿圆汆汤。扬州人家烹调个茼蒿肉圆汤,青青的茼蒿,搭配白嫩的肉圆,翠绿、鲜嫩一直美到心里,没有丝毫油腻感觉。”
陈忠明在文章里特地提到小说《红楼梦》第六十一回有“荤炒蒿子秆儿”——晴雯要吃蒿子秆儿,柳厨娘便忙着问肉炒还是鸡炒。“这蒿子秆儿就是茼蒿的茎。茼蒿凉拌、制汤为夏日的最好最清爽的家常菜。茼蒿菜粥、茼蒿面条、茼蒿烧卖、茼蒿鱼圆汤都是扬州人家的老吃刮。”
功效独特
安心气,养脾胃,消痰饮
别瞧茼蒿是寻常不过的蔬菜,在中医的眼里,它可是功效独特的中药。
胡红霞介绍,茼蒿又称为蒿子秆,蓬蒿菜,春菊等,茎叶嫩时可食,也可入药,是我国一种土生土长的蔬菜。“具有蒿之清气、菊之甘香,口感爽口清甜,在古代是一道宫廷菜肴,也被称为皇帝菜。”
胡红霞说,古医书中对茼蒿的功效早有记载。《本经逢原》载:“茼蒿气浊,能助相火。禹锡言多食动风气,熏人心,令人气满。”《千金》载:“言安心气,养脾胃,消痰饮,利肠胃者,是指素禀火衰而言,若肾气本旺,不无助火之患。”
据介绍,茼蒿性味甘、辛、平,无毒,有安心气,养脾胃,消痰饮,利肠胃的功效。常吃茼蒿,对咳嗽痰多、脾胃不和、记忆力减退、习惯性便秘均有较好的疗效。而当茼蒿与肉、蛋等共炒时,则可提高其维生素A的吸收率。将茼蒿炒一下,拌上芝麻油、味精、精盐,清淡可口,最适合冠心病、高血压病人食用。
茼蒿也有禁忌
胡红霞提醒,茼蒿虽无副作用,也有其禁忌。“茼蒿和柿子、草鱼相克,不能同食,容易伤胃。茼蒿辛香滑利,脾虚泄泻者不宜多食。一次性不宜过量食用,容易上火。”
■通讯员汤红芳记者张庆萍文/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