防风草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知青往事在陕北插队他娶了大三岁的婆姨,生 [复制链接]

1#
白癜风医院哪家最好 http://baidianfeng.39.net/a_zhiliao/160725/4910787.html

转眼又到了一年一度的中秋节,一大早我给北京文友杨方成老师发了一个中秋祝福,祝他中秋快乐。不到半分钟,杨方成老师回了一句:忙吗?不忙就聊一会。

我发了一个笑脸,杨老师紧接着就发过来了语音邀请。一番客套的问候,杨老师给我讲述了他在陕北插队时过中秋节的那段往事。杨老师说就是因为中秋节那天的两个煮鸡蛋,他娶了大他三岁的陕北婆姨。

杨方成当年是在陕北延安地区延川县的刘家沟大队第一生产小队插队落户的,他是年3月份到达陕北的,一同去插队落户的十五名北京知青都是他的初中同学,八名男知青中数杨方成的年龄小,当年他还不满十六周岁。

陕北农村的艰苦比他们想象的还要糟糕,住的地方不说,伙食方面就令他们很难适应,玉米面团子还算好的,老乡们连这都吃不上,可怜的一点酸菜和一点萝卜土豆(当地老乡叫洋芋)都是乡亲们舍不得吃省给知青们吃的,咸菜和辣酱也是乡亲们送来的。当时的条件虽然很苦,可乡亲们都很淳朴善良,都很亲切热情,杨方成他们心里倍感温暖。

在生产队牛棚旁边的那孔土窑里住了两年多,于年的初秋,杨方成他们都搬到了上级为知青们新修建的窑洞里,队里成立了知青点,知青们的居住环境和生活条件都得到了很好的改善。

中秋节那天傍晚,知青们刚收工回到知青点,曾经帮教知青们做饭的刘巧云挎着半筐红枣来到了知青点,她先走进女知青居住的窑洞,把筐里的红枣分一半给女知青们,然后又来到了男知青们居住的窑洞,笑着说:“哦(我)家枣树上的枣又脆又甜,给你们尝尝。”刘巧云说完,把筐里的红枣倒进一个搪瓷盆里,大家都过来抢枣吃。刘巧云仰起脸来看了杨方成一脸,转身就往外走。

看刘巧云要走了,杨方成一边说谢谢,一边把刘巧云送到了窑门外,刘巧云看没人跟出来,她忙把两个煮鸡蛋塞给杨方成,快步走出了知青点的院子。刘巧云已经走远了,站在窑门口的杨方成心里还砰砰乱跳,他极力平静了一下心情,把两个煮鸡蛋塞进衣兜里,悄悄回到窑里。刚走进来,两名男知青上前抱住杨方成,一人掏走了一个煮鸡蛋。这两个人一个叫张杰,一个叫周庆*,他俩是杨方成最好的同学。

第一次收到漂亮女子送的煮鸡蛋就被两个同学抢走了,杨方成心里有些沮丧,但更多的是不安,他最担心的是张杰和周庆*把刘巧云送他鸡蛋的事情说出去,他更怕其他人乱讲乱猜疑。刚满十八周岁的杨方成根本就没有想过感情方面的事情,刘巧云送鸡蛋也是把他当弟弟,更不可能有其他想法。因为刘巧云比杨方成大三岁,刘巧云一直把知青中年龄最小的杨方成当弟弟看待,当弟弟疼爱,她家就姊妹三人,没有男娃,刘巧云一直渴望有个弟弟。

越是怕什么,就越是来什么,杨方成千叮咛万嘱咐,张杰和周庆*还是把刘巧云送给他两个煮鸡蛋的事情说了出去。就是因为那两个煮鸡蛋,村里有了闲话,有人说杨方成喜欢上了漂亮善良的刘巧云,他俩恋爱了。也有人说是刘巧云喜欢杨方成,她想让杨方成做她家的上门女婿。风言风语弄得杨方成很尴尬,他逢人就说:“我才十八岁,还没到谈恋爱的年龄呢。再说了,巧云姐一直拿我当弟弟,我俩怎么可能谈恋爱呢?”

有些事情是越描越黑,越解释越复杂,结果弄成了此地无银三百两,整个生产队都知道杨方成和刘巧云恋爱的事情了,还都说他俩真得合适,女大三抱金砖嘛。

刘巧云二十二岁那年,村里的媒婆一连给她介绍了好几个对象,可男方都嫌她和北京知青谈过恋爱,一个也没成。刘巧云二十三岁那样,邻村的一个后生看上了刘巧云,他还托了媒人,结果刘巧云嫌那个后生个头太矮,她不同意。就这样,刘巧云成了刘家沟的大龄女子,这事不光愁坏了刘巧云的父母,她的两个姐姐也替她愁肠。

年春天,杨方成被招聘到公社当了一名文书,转成了非农户口,成了端公家饭碗的干部。杨文成去公社工作的那天,刘巧云把两双布鞋塞到了杨方成的提包里,一直把他送到了村口,千叮咛万嘱咐要他多注意身体,照顾好自己。在村口分别时,杨文成心里很难受,因为刘巧云在他心中就像亲姐姐一样,她到了结婚的年龄还没看下对象,当弟弟的心里能不牵挂吗?

杨方成去公社工作以后,村里的媒婆又来给刘巧云说媒,这回说的是邻村一个三十多岁的男人,家里的光景不好不说,主要是那个男人是个好吃懒做的二流子。刘巧云早就听说过这人,她当场就回绝了。这下那个媒婆不高兴了,她黑着脸说:“你还当自己是金枝玉叶呀,都二十四五的人了,再不嫁就嫁不出去了。我劝你还是早点嫁人吧,人家杨方成成了公社干部,你以为他还会娶你呀?净是白日做梦。”要不是刘巧云她妈拉着她,刘巧云非撕烂那个媒婆的嘴不可。

杨方成去公社工作以后,经常回刘家沟来看看,看看知青点的同学们,看看他的姐姐刘巧云,他领到工资后,还给刘巧云买了一块绒线的花方巾(围巾)。一直以来,杨方成也为自己的婚事纠结,他虽然从心里喜欢刘巧云,可他也不想找一个农村女子做婆姨,他怕旁人笑话他。还有他的父母,他父母也反对他和农村女子结婚。

转眼就到了年的秋后,过了二十六周岁的刘巧云还没嫁人,她的爸妈因为她的婚事都愁白了头,村里人都把刘巧云当成了有问题的女子。那天中午,杨方成骑着自行车来到了刘家沟,他准备先去知青点看看,再去刘巧云家坐一会,他还给刘巧云她爸买了两瓶烧酒。

刚走进刘巧云家,只听窑里有说话声:“啊呀!你都多大了还挑挑拣拣,人家那后生是比你大几岁,平时懒散了一点,你嫁过去就好了,娶了婆姨他就该好好过日子了。”

原来,张家洼二队的张大牙(张媒婆的外号)又来给刘巧云说媒了,她说的是张家洼一队的张二楞,三十五岁了还打着光棍。看看哭红了眼睛的刘巧云,再看看唉声叹气的巧云爸妈,杨方成红着脸说:“大伯大妈,我想娶巧云姐做婆姨,不知你们同不同意?”

听了杨方成的话,刘巧云捂着嘴跑出了土窑,巧云她妈哽咽着说:“你不是开玩笑吧?”“大妈,我说的是真的,这样的事情咋能开玩笑哩。”杨方成非常认真地说。站在旁边的巧云她爸听了杨方成的话,差点没给杨方成跪下,他哽咽的一句话也没说出来。

那年年末,杨方成和刘巧云领取了结婚证,他娶了比自己大三岁的农村女子刘巧云。因为这,杨方成的母亲气病了,知青们都说杨方成脑子有问题。

结婚后,杨方成住在了刘巧云家,每个星期天他基本都能回家一天,除非赶上下乡蹲点或去县里学习,不能按时回家。婚后的生活很甜蜜,杨方成感觉很幸福,刘巧云就像变了一个人一样,一到星期六傍晚就去村头迎接杨方成,提前给他做好可口的饭菜,家里的鸡蛋都省给杨方成一个人吃。特别是刘巧云的爸妈,天天高兴合不拢嘴,他们逢人就说:“哦(我)家三女婿是个有情有义的好后生,打着灯笼也难找的好女婿,哦(我)家真是上辈子烧了高香。”

婚后第二年,刘巧云生下了一个女娃,那女娃长得跟刘巧云一样漂亮,杨方成每次从公社回来就抱着娃娃亲不够。刘巧云对杨方成更是百般体贴,一担水都不让他去挑,把好吃的都留给杨方成吃,杨方成成了天底下最幸福的男人。

年春天,杨方成调到了县*府工作,被提升为办公室主任。当年秋天,刘巧云享受知青家属待遇,被招工到县招待所工作,他们一家三口都转成了城市户口,刘巧云的爸妈也搬到了县城生活。

在陕北生活了四十多年,直到刘巧云的爸妈去世后,杨方成才带着他的陕北婆姨回到北京(他家女娃早就回到北京生活了,户口早就落在了杨方成父母的户口本上),和他的父母一起生活。

目前,杨方成夫妻俩还和他母亲一起生活(他父亲三年前去世了),刘巧云对待婆婆比亲妈还亲,天天帮着婆婆洗脸梳头,天天陪着婆婆出去遛弯,每天晚上都给婆婆烧热水烫脚,婆婆想吃什么,她一定会想办法买到。杨方成的母亲逢人就夸:天底下再也找不到比我家儿媳妇更孝顺的人了,我老太婆真有福气呀,儿子娶了这么好的媳妇,比亲闺女还亲,这真是我上辈子修来的福分啊。”

说到这里,杨老师的眼睛湿润了,他说这辈子他最满意的事情就是娶了一个好婆姨。特别是他婆姨的贤惠和对母亲的孝道,最令他感动。杨老师还说,当初他也犹豫过,也嫌弃过刘巧云是个农村女子,幸亏自己做出了正确的选择,不然就错过了一辈子的真爱。

家有万贯家财,不如有一个贤惠的婆姨,这是杨老师发自内心的感受。今天是中秋节,我和杨老师一起恭祝大家阖家团圆,中秋快乐!

作者:草根作家

分享 转发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