防风草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一年为茶,三年为药,七年为宝,你知道 [复制链接]

1#
北京最好手足癣医院 http://m.39.net/baidianfeng/a_8833423.html

很多人都知道西湖龙井茶、普洱茶、铁观音等茶种,但很少有人知道,有一种茶被称为“一年为茶,三年为药,七年为宝”,它就是我国福建福鼎所产的白茶。

20多年前,曾供我司冰片的福鼎冰片厂邀我们到他们厂参观考察。

初春的一天,我们一行从天津出发,往上海中转,再坐轮船到温州。刚一下船,冰片厂的汽车就在码头接上我们,直奔福鼎驶去。在参观厂区的生产车间后,厂领导腾出一天时间让我们去太姥山参观茶园。

陪同我们参观的同志一路上介绍太姥山茶园的由来。

据传说,太姥山古名才山,尧帝时(公元前二三五八--二二五七年)有一老母在此居住,以种蓝为业(“蓝,染青草也。”为可提取染料靛蓝的植物),乐善好施,人称蓝姑。那年太姥山周围麻疹流行,乡亲们成群结队上山采草药为孩子治病,但都徒劳无功,病魔夺去了一个又一个幼小的生命,蓝姑那颗善良的心在流血。

一天夜里,蓝姑在睡梦中,见到南极仙翁。仙翁发话:“蓝姑,在你栖身的鸿雪洞顶,有一株树,名叫白茶,它的叶子晒干后泡开水,是治疗麻疹的良药。”

蓝姑一觉醒来,立即趁月色攀上鸿雪洞顶。果然发现丛杂的草木之中有一株与众不同、亭亭玉立的小树,这便是仙翁赐予的采之不尽的白茶树。

为了普救穷苦的农家孩子,蓝姑拼命地采茶、晒茶,然后把茶叶送到每个山村,教乡亲们如何泡茶给出麻疹的孩子们喝,终于战胜了麻疹恶魔。

蓝姑从没有停止对穷人的帮助,晚年遇仙人指点,于农历七月七日羽化升天,人们感恩戴德,把她奉为神明,称她为太母,这座山也因此名为太母山。

到汉武帝时,派遣了侍中东方朔到各地授封天下名山,于是太母山被封为天下三十六名山之首,并正式改名为太姥山,人们怀念她,也尊称她为太姥娘娘。

如今,太姥山还留有相传是太姥娘娘亲手植的福鼎大白茶原始母树---绿雪芽古茶树以及太姥娘娘发现绿雪芽的山洞和浇灌绿雪芽的丹井,距今已有多年了。

关于白茶还有一段传说:柏柳乡竹头村有一村民陈焕把此茶移植家中,繁育了福鼎大白茶。陈焕是全村有名的孝子,但因土地贫瘠,虽终年操劳,也难求得双亲温饱,深感愧对父母。时大年过,陈焕遂持斋三日,携干粮上太姥山祈求太姥娘娘“托梦”,指点度日之计。

陈焕焚香礼拜毕,合眼睡去,朦胧之中,只见“太姥娘娘”手指一树曰:“此山中佳木,系老妪亲手所植,群可分而植之,当能富有。”次日,陈焕走遍山山岭岭,直至太阳落到西山头,果然在鸿雪洞中觅到一丛茶树。

陈焕大喜,当即用随身带来的锄头,分出一株携回家中精心培植。百日后,果然生机盎然,其茶异于常种,它就是今天的“福鼎大白茶”。

我们来到茶园,和煦的春风吹过茂密的茶园,整个茶园就像绿色的海洋,美呆了,那茶树长着嫩绿的叶芽,四周围着白绒绒的毛,采茶姑娘个个神采飞扬,她们用灵巧的双手敏捷地从茶树上摘下一片片嫩芽,绿树映衬着俊美的身影,构成一幅美丽动人的图画,让我们陶醉在茶园里,流连忘返。

在茶园会议室,主人热情为来访的客人每人沏上一杯上好的白茶,只见杯中的芽毫完整,汤色碧绿明亮,香味浓郁,白色叶底如银针坠壶,主人说这叫“绿妆素裹”。轻呡一口,顿觉味鲜而清爽醇厚,唇齿留香,我们真正进入了品茗的最高境界。

主人又详细介绍了白茶的特点:“白茶是中国六大茶类之一,主产在我们福建福鼎,属微发酵茶,这种茶采摘后,不经杀青或揉捻,只经过晒或文火干燥后加工的茶,具有外形芽毫完整,满身披毫,毫香清鲜,汤色*绿清澈,滋味清淡的特点,偶有淡淡的苦味,即刻津生口中而回甘,回味无穷,是中国茶类中的珍品。

白茶的名字最早出现在唐朝陆羽的《茶经》中,有多个品种,如首日芽、白毫银针、白牡丹、贡眉、寿眉等,皆为茶中珍品。”

茶在我国被誉为“国饮”,是老百姓日常生活“开门七件事”之一。清朝诗人郑清之(郑燮)有“一杯春露暂留客,两腋清风几欲仙”的佳句,道出了以茶留客之情,描写了用茶清心和飘飘欲仙之感。

我是学中药的,“神农尝百草之滋,一日面遇七十毒,得萘而解之”的典故耳熟能详,萘即茶,茶的最早发现与利用,据说是从药用开始的。

茶圣陆羽在其《茶经·一之源》中说:“茶之为用,味至寒,为饮最宜。精行俭德之人,若热渴、凝闷、脑疼、目涩、四肢烦、百节不舒,聊四五啜,与醍醐、甘露抗衡也。”陆羽认为,饮茶可以消除身体诸多不舒服的症状,其作用可与醍醐、甘露相媲美。

茶既是饮品,又有较高的药用价值。

传统中医认为,茶味苦、甘,性凉,入心、肝、脾、肺、肾五经。苦能泻下、燥湿、降逆;甘能补益缓和;凉能清热、泻火、解毒。

因此,茶在古代更多的是作为一味药材使用。

唐代《新修本草》这样记载茶的功效:“茗,味甘、苦,微寒,无毒。主瘘疮,利小便,去痰、热渴,令人少睡,秋采之。”《孺子方》也有以茶治病的记载:“疗小儿无故惊厥,以苦茶、葱须煮服之。”

在古代,茶作为单方或复方入药治病的记载很多,陈藏器在《本草拾遗》中就赞叹道:“止渴除疫,贵哉茶也。”

明代著名医药学家李时珍在《本草纲目》中对茶的药理作用进行了科学的辨证分析。他认为,“茶体轻浮,采摘之时,芽蘖初萌,正得春升之气。味虽苦而气则薄,乃阴中之阳,可升可降。”

由于茶能攻能补,其气在五脏六腑之中升降合度,能有机地调整人体机能,因此它对很多种疾病有一定防治作用。

因此,陈藏器在《本草拾遗》中评价茶为“诸药为各病之药,惟茶为万病之药”。具有解酒醒酒、清热润肺、平肝益血、消炎解毒、降压减脂、消除疲劳等功效,白茶为茶中珍品,性清凉。

白茶有诸多好处,品茶亦有讲究,在冲泡过程中必须掌握一定的技巧才能使冲泡出来的茶汤鲜爽甘醇,浓香四溢。

首先是掌握用量,一般毫升的水用3至5克的茶叶,白茶淡些更好喝。

其次,要控制水温,以95°C为宜。

第三,掌握冲泡时间。第一泡时间约10分钟,经过滤后将茶汤倒入茶盅即可饮用。第二泡只要3分钟即可。一般情况一杯白茶可冲泡四五次。

温馨提示:白茶性寒凉,对于胃“热”者可在空腹时适量饮用;胃中性者,随时饮用都无妨,而胃“寒”者最好在饭后饮用;肾虚体弱者、心动过快的心脏病人、严重高血压患者、严重便秘者、严重神经衰弱者、缺铁性贫血者都不宜喝浓白茶,也不宜空腹喝茶。否则可能引起“茶醉”现象。

还有由于茶叶性凉,味甘、苦,是天然的解毒剂,所以一般服用药物时医生都不建议用茶服用。在服药禁忌中,有一条忌用茶水送服,一般人都认为茶水送服会降低药效。但这一观点是片面的,究竟能否用茶水送药,不能一概而论。

茶叶性苦而寒,并有收敛作用,故服用枸杞子、西洋参、*参补益之药时不要同茶叶同泡服。这是因为茶中含有大量的鞣质,具有很强的收敛性,它会吸附这些药材中的微量元素,生成人体难以吸收的物质,影响其作用的有效发挥和补益效果。

但是,有些经典方,不但用茶水送服对药效是没有影响,反而要用清茶送服,方能达到药效。

例如:解表止痛的经方“川芎茶调散”就载明用浓茶调服。

此方来源于《和剂局方》,方由川芎、荆芥、薄荷、白芷、羌活、甘草、细辛、防风等药组成,共为细末,每服6克,一日2次,饭后浓茶冲服。用于治疗风寒感冒、恶寒无汗、头痛鼻塞等症。用浓茶调服,可清上降下,防止上述药物辛散太过,使升中有降,达到疏风解表止痛之效。

还有《圣济总录》所载治霍乱后烦躁不安的“姜茶散”、“菊花茶调散”、治小便不通、脐下满闷的“海金沙散”、《万氏家藏方》中治各种喉症的“茶柏散”等也需以茶调服。

有资料表明,有些西药也可用茶水送服。如服用某些维生素类的药物,亦可用淡茶水送服,不仅对药效没有影响,而且茶叶中的茶多酚还可以促进维生素C在人体内的积累和吸收;茶叶本身有兴奋、利尿、降血脂、降血糖等功效,因此,在服用兴奋剂、利尿剂、降血脂、降血糖等药物时,也可以考虑用茶水送服。

但是,临床应用的西药众多,并有新药不断增加,这些西药和新品种与茶叶中所含的成分是否有“相克”或产生什么化学反应尚不明确,所以,不论中药或西药,都有可能和茶叶中的成分发生作用,破坏药性,影响药物疗效。

尤其对于硫酸亚铁、碳酸亚铁、枸橼酸铁胺等含铁剂和氢氧化铝等含铝剂的西药,其中的金属离子容易与茶水中的多酚类物质结合产生沉淀,致其降低或失去药效;服用镇静、催眠、镇咳类药物等,都不宜用茶水送服。

因此,能否用茶水送服药品,要因人而异,因药而异,除了上述所讲的药物外,最好不要用茶水送服,如需用茶水送药,最好在医生指导下服用。

文/周满茹

本文来自《中国中药》

分享 转发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