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青春痘医院那里好 http://pf.39.net/bdfyy/bdfjc/210311/8736814.html1.九味羌活汤张元素,录自《此事难知》
羌活防风苍术细辛香白芷川芎
生地**芩甘草
九味羌活用防风,细辛苍芷与川芎。
生地*芩同甘草,三阳解表宜姜葱。
上九味口父咀,水煎服。若急汗,热服,以羹粥投之;若缓汗,温服,而不用汤投之。
临床应用本方,尚须根据病情轻重,辅以羹粥。若寒邪较甚,表证较重,宜热服本方,药后应啜粥以助药力,以便酿汗祛邪;若寒邪不甚,表证较轻,则不必啜粥,温服本方即可微发其汗。
发汗祛湿,兼清里热。
外感风寒湿邪,内有蕴热证。
恶寒发热,无汗,头痛项强,肢体酸楚疼痛,口苦微渴,舌苔白或微*,脉浮。
本方证由外感风寒湿邪,兼内有蕴热所致。风寒湿邪侵犯肌表,郁遏卫阳,闭塞腠理,阻滞经络,气血运行不畅,故恶寒发热、肌表无汗、头痛项强、肢体酸楚疼痛;里有蕴热,故口苦微渴;苔白或微*,脉浮是表证兼里热之佐证。治当发散风寒湿邪为主,兼清里热为辅。
方中羌活辛苦性温,散表寒,祛风湿,利关节,止痹痛,为治太阳风寒湿邪在表之要药,故为君药。防风辛甘性温,为风药中之润剂,祛风除湿,散寒止痛;苍术辛苦而温,功可发汗祛湿,为祛太阴寒湿的主要药物。两药相合,协助羌活祛风散寒,除湿止痛,是为臣药。细辛、白芷、川芎祛风散寒,宣痹止痛,其中细辛善止少阴头痛、白芷擅解阳明头痛、川芎长于止少阳厥阴头痛,此三味与羌活、苍术合用,为本方“分经论治”的基本结构。生地、*芩清泄里热,并防诸辛温燥烈之品伤津,以上五药俱为佐药。甘草调和诸药为使。
本方是主治外感风寒湿邪而兼有里热证的常用方,亦是体现“分经论治”思想的代表方。临床应用以恶寒发热,头痛无汗,肢体酸楚疼痛,口苦微渴为辨证要点。
若湿邪较轻,肢体酸楚不甚者,可去苍术、细辛以减温燥之性;
如肢体关节痛剧者,加独活、威灵仙、姜*等以加强宣痹止痛之力;
湿重胸满者,可去滋腻之生地*,加枳壳、厚朴行气化湿宽胸;
无口苦微渴者,生地、*芩又当酌情裁减;
里热甚而烦渴者,可配加石膏、知母清热除烦止渴。
本方为辛温燥烈之剂,故风热表证及阴虚内热者不宜使用。
2.香苏散
香附紫苏叶甘草炙陈皮
香苏散内草陈皮,疏散风寒又理气。
外感风寒兼气滞,寒热无汗胸脘痞。
上为粗末。每服三钱(9g),水一盏,煎七分,去滓,热服,不拘时候,日三服;若作细末,只服二钱(6g),入盐点服
疏散风寒,理气和中。
外感风寒,气郁不舒证。
恶寒身热,头痛无汗,胸脘痞闷,不思饮食,舌苔薄白,脉浮。
本方主治外感风寒,内兼气滞之证。恶寒发热,头痛无汗,与一般表证无异。胸脘痞闷,不思饮食,则为气郁湿滞之象。但此证舌苔薄白而不腻,显然偏于气郁。风寒在表,不用发散之品则表证不解;气郁于里,不用理气之药则气滞不除。惟有解表与理气并行,方为两全之法。
方中苏叶辛温,归肺、脾二经,发表散寒,理气宽中,一药而兼两用,切中病机,为君药。香附辛苦甘平,行气开郁,为臣药。君臣相合,苏叶得香附之助,则调畅气机之功益著;香附借苏叶之升散,则能上行外达以祛邪。此即李时珍所谓香附生用“则上行胸膈,外达皮肤,……得紫苏、葱白则能解散邪气。”(《本草纲目》卷14)胸脘痞闷,虽缘于气郁,亦与湿滞有关,故佐用理气燥湿之陈皮,一则协君臣行气滞以畅气机,二则化湿浊以行津液。甘草健脾和中,与香附、陈皮相配,使行气而不致耗气,并调和药性,是佐药兼使药之用。如此配伍,使表邪解则寒热除,气机畅则痞闷消。
本方为治疗外感风寒而兼气滞的常用方。临床应用以恶寒发热,头痛无汗,胸脘痞闷,苔薄白,脉浮为辨证要点。
风寒表证较重,加葱白、生姜、荆芥等以加强发汗解表的作用;
气郁较甚,胸胁胀痛,脘腹胀满者,加柴胡、厚朴、大腹皮等以加强行气解郁之力;湿浊较重,胸闷,不思饮食,苔白腻者,加藿香、厚朴、半夏等以化湿运脾;
兼见咳嗽有痰者,加苏子、桔梗、半夏等以降气化痰止咳。
3.止嗽散《医学心悟》
白前蒸陈皮桔梗炒
甘草炒荆芥紫菀蒸百部蒸
止嗽散中用白前,陈皮桔梗草荆添。
紫菀百部同蒸用,感冒咳嗽此方先。
上为末。每服三钱(9g),食后、临卧开水调下;初感风寒,生姜汤调下。
宣利肺气,疏风止咳。
风邪犯肺证。咳嗽咽痒,咯痰不爽,或微有恶风发热,舌苔薄白,脉浮缓。
本方治证为外感咳嗽,经服解表宣肺药咳仍不止者。风邪犯肺,肺失清肃,虽经发散,因解表不彻而其邪未尽,故仍咽痒咳嗽,此时外邪十去八九,故微有恶风发热。治法重在理肺止咳,微加疏表之品。
本方为治疗表邪未尽,肺气失宣而致咳嗽的常用方。临床应用以咳嗽咽痒,微恶风发热,苔薄白为辨证要点。
若外感风寒初起,头痛鼻塞,恶寒发热等表证较重者,加防风、紫苏、生姜以解表散邪;
湿聚生痰,痰涎稠粘者,加半夏、茯苓、桑白皮以除湿化痰;
燥气焚金,干咳无痰者,加瓜蒌、贝母、知母以润燥化痰。
阴虚劳嗽或肺热咳嗽者,不宜使用。
4.正柴胡饮《景岳全书》
柴胡防风陈皮芍药甘草生姜
正柴胡饮平散方,芍药防风陈草姜。
轻疏风邪解热痛,表寒轻证服之康。
水一盅半,煎七八分,热服。
平散风寒。
外感风寒轻证。微恶风寒,发热,无汗,头痛身痛,舌苔薄白,脉浮。
本方证属外感风寒表证之轻者。风寒束表,毛窍闭塞,卫阳被遏,因感邪较轻,故症见微恶风寒、发热、无汗、头身痛;苔薄白,脉浮为风寒表证之征象。外感风寒,宣解表散寒;表寒轻证,只需轻疏肌表,微发其汗,病邪自可外达,不必用辛温重剂,徒伤其表。
本方为张介宾所创平散风寒治法之代表方。临床应用以微发热恶寒,头痛身痛,苔白脉浮为辨证要点。
头痛甚者,加川芎以祛风止痛;
热而烦渴者,加葛根以透热生津;
呕恶者,加半夏以和胃降逆;
湿盛者,加苍术以化湿运脾;
寒盛而邪不易解者,加麻*或苏叶发散风寒。
5.银翘散《温病条辨》
连翘银花
苦桔梗薄荷牛蒡子竹叶
芥穗淡豆豉生甘草
银翘散主上焦疴,竹叶荆蒡豉薄荷。
甘桔芦根凉解法,辛凉透表最适合。
咳加杏贝渴花粉,热甚栀芩次第施。
上杵为散。每服六钱,鲜苇根汤煎,香气大出,即取服,勿过煎。肺药取轻清,过煎则味厚入中焦矣。病重者,约二时一服,日三服,夜一服;轻者,三时一服,日二服,夜一服;病不解者,作再服。
辛凉透表,清热解毒。
温病初起。
发热,微恶风寒,无汗或有汗不畅,头痛口渴,咳嗽咽痛,舌尖红,苔薄白或薄*,脉浮数。
温病初起,邪在卫分,卫气被郁,开合失司,故发热、微恶风寒、无汗或有汗不畅;肺位最高而开窍于鼻,邪自口鼻而入,上犯于肺,肺气失宣,则见咳嗽;风热搏结气血,蕴结成毒,热毒侵袭肺系门户,则见咽喉红肿疼痛;温邪伤津,故口渴;舌尖红,苔薄白或微*,脉浮数均为温病初起之佐证。治宜辛凉透表,清热解毒。
方中银花、连翘气味芳香,既能疏散风热,清热解毒,又可辟秽化浊,在透散卫分表邪的同时,兼顾了温热病邪易蕴结成毒及多夹秽浊之气的特点,故重用为君药。薄荷、牛蒡子辛凉,疏散风热,清利头目,且可解毒利咽;荆芥穗、淡豆豉辛而微温,解表散邪,此二者虽属辛温,但辛而不烈,温而不燥,配入辛凉解表方中,增强辛散透表之力,是为去性取用之法,以上四药俱为臣药。芦根、竹叶清热生津;桔梗开宣肺气而止咳利咽,同为佐药。甘草既可调和药性,护胃安中,又合桔梗利咽止咳,是属佐使之用。本方所用药物均系清轻之品,加之用法强调“香气大出,即取服,勿过煎”,体现了吴氏“治上焦如羽,非轻莫举”的用药原则。
《温病条辨》称本方为“辛凉平剂”,是治疗外感风热表证的常用方。临床应用以发热,微恶寒,咽痛,口渴,脉浮数为辨证要点。
渴甚者,为伤津较甚,加天花粉生津止渴;
项肿咽痛者,系热毒较甚,加马勃、玄参清热解毒,利咽消肿;
衄者,由热伤血络,去荆芥穗、淡豆豉之辛温,加白茅根、侧柏炭、栀子炭凉血止血;
咳者,是肺气不利,加杏仁苦降肃肺以加强止咳之功;
胸膈闷者,乃夹湿邪秽浊之气,加藿香、郁金芳香化湿,辟秽祛浊。
凡外感风寒及湿热病初起者禁用。因方中药物多为芳香轻宣之品,不宜久煎。
6.桑菊饮《温病条辨》
桑叶菊花杏仁连翘薄荷苦桔梗生甘草苇根
桑菊饮中桔梗翘,杏仁甘草薄荷饶。
芦根为引轻清剂,热盛阳明入母膏。
水二杯,煮取一杯,日二服。
疏风清热,宣肺止咳。
风温初起,表热轻证。咳嗽,身热不甚,口微渴,脉浮数。
本方证为温热病邪从口鼻而入,邪犯肺络,肺失清肃,故以咳嗽为主症;受邪轻浅,可见身不甚热,口渴亦微。治当疏风清热,宣肺止咳。
方中桑叶甘苦性凉,疏散上焦风热,且善走肺络,能清宣肺热而止咳嗽;菊花辛甘性寒,疏散风热,清利头目而肃肺,二药轻清灵动,直走上焦,协同为用,以疏散肺中风热见长,共为君药。薄荷辛凉,疏散风热,以助君药解表之力;杏仁苦降,肃降肺气;桔梗辛散,开宣肺气,与杏仁相合,一宣一降,以复肺脏宣降而能止咳,是宣降肺气的常用组合,三者共为臣药。连翘透邪解毒;芦根清热生津,为佐药。甘草调和诸药为使。诸药相伍,使上焦风热得以疏散,肺气得以宣降,则表证解、咳嗽止。
本方从“辛凉微苦”立法,其配伍特点:一以轻清宣散之品,疏散风热以清头目;一以苦辛宣降之品,理气肃肺以止咳嗽。
银翘散与桑菊饮都是治疗温病初起的辛凉解表方剂,组成中都有连翘、桔梗、甘草、薄荷、芦根五药。但银翘散用银花配伍荆芥、豆豉、牛蒡子、竹叶,解表清热之力强,为“辛凉平剂”;桑菊饮用桑叶、菊花配伍杏仁,肃肺止咳之力大,而解表清热作用较银翘散为弱,故为“辛凉轻剂”。
本方是主治风热犯肺之咳嗽证的常用方剂。临床应用以咳嗽,发热不甚,微渴,脉浮数为辨证要点。
若二三日后,气粗似喘,是气分热势渐盛,加石膏、知母以清解气分之热;
若咳嗽较频,是肺热甚,可加*芩清肺热;
若咳痰*稠,咯吐不爽,加瓜蒌、*芩、桑白皮、贝母以清热化痰;
咳嗽咯血者,可加白茅根、茜草根、丹皮凉血止血;
若口渴甚者,加天花粉生津止渴;
兼咽喉红肿疼痛,加玄参、板蓝根清热利咽。
本方为“辛凉轻剂”,故肺热甚者,当予加味后运用,否则病重药轻,药不胜病;若系风寒咳嗽,不宜使用。由于方中药物均系轻清之品,故不宜久煎。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