应急管理是针对突发自然灾害、安全生产事故、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等各类安全事故、事件,从预防和应急准备、监测和预警、应急处置和事故救援到灾后恢复和重建等全方位全过程的管理。加强应急管理体系和能力建设,实现应急管理体系和能力现代化,对于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有重要意义。“防”和“救”作为应急管理工作的关键环节,贯穿于突发事故事件的全过程。必须充分认识“防”和“救”的重要性,正确处理好二者之间的辩证关系,使“防”和“救”更加有效衔接,不断建立健全应急管理体系,提升应急管理能力。
充分认识“防”和“救”在应急管理工作中的重要性
应急管理工作中“防”就是预防、防范、防治,通过预防管理,未雨绸缪,防患于未然;“救”就是救援、抢救、救治,通过应急救援,把灾害事故造成的损失和影响降到最低程度。在实际工作中能否防得住和打得赢,充分体现了应急管理体系是否健全完备和救援能力是否科学高效。我国是世界上自然灾害最为严重的国家之一,灾害种类多,分布地域广,发生频率高,造成损失重,这是基本国情。同时,我国各类事故隐患和安全风险交织叠加、易发多发,影响公共安全的因素日益增多,加之当今世界正在经历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各种风险挑战剧增,应急管理工作任务繁重艰巨。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要健全风险防范化解机制,坚决从源头上防范化解重大安全风险,真正把问题解决在萌芽之时、成灾之前。”必须站在政治的高度来认识应急管理工作中“防”和“救”的重要性,在实际工作中牢牢盯住“防”和“救”两个关键环节,把工作做实做细做到位。
“防”和“救”成效如何,直接关系到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和社会稳定。应急管理工作的基本目标就是加强对灾害事故等风险的防范工作,化解或减少各种灾害事故风险及其危害,从而尽最大可能降低应急救援的压力和损失。“防”和“救”作为应急管理工作中的主要矛盾和矛盾的主要方面,要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理念,把“防”和“救”工作作为各级党委议事日程,作为各级政府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的一项重要职能加以特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