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
章丘区普集中学姜树青
作者手记:现在生活水平提高了,但是很多人性中本真的东西却在悄悄退化。很多年轻人说懂极了爱情,却频频对家庭对孩子不负责任,本是同根生的众子女为赡养老人吵得面红耳赤,对薄公堂,最后形同陌路。
我的父母善良坚强,勤俭持家,严于律己,宽厚待人,恩恩爱爱,相敬如宾,无论在外人面前还是我们五子女眼里,展现了一副和谐幸福的农家生活的画面,演绎了一场浪漫温馨的爱情神话,一直令我们五个子女仰望和崇拜。夫妻恩爱,母慈子孝,这幅幸福的生活画卷可抵世间所有美景。利用暑假一个月的时间,我饱蘸着对父母的满腔热爱和崇拜,用文字记录了他们的真实生活。
~~~~~~~~~~~~~~~~~~~
(五)互敬互爱度生涯浪漫爱情美如画
面对一个这样的女人,爹怎能不打心眼里珍爱?他把妈当宝贝疙瘩一样的顺、疼、宠了一辈子。
在辽阳的时候,为了让妈烫个头发,爹愣是在寒冬腊月下半夜三点去排队等候。怕妈每天抱着七八个月的大哥接送托儿所累,爹卖掉了他上班骑的自行车,用得来的八十元买了辆高档婴儿车,那小车是天蓝色的,精致洋气,设计巧妙,真皮做的斗篷罩在小车的上面遮阳、防风、挡寒,让里面的孩子春夏秋冬都难为不着。四五年后全家老小回到章丘老家,村里坑坑洼洼的土路和那洋气的小车极不般配,也实在让它寸步难行,爹就把它带到周村卖了40元钱以补贴家用。妈到现在也后悔卖掉了那小车,说现在的小车根本没法和它比,“要是留着当个古董多好啊”。妈没文化,她不会用精美的语言去描述那小车的华美高档,但从当时80元的身价上就可以想象出那小车的气派豪华。六十年前的80元是什么概念?我想它应该算得上童车里的“大奔”了吧?
妈每天就用“大奔”推着八个月的大哥,先把大哥送去托儿所再去刺绣厂上班。而爹每天去辽阳无线电厂上班只好步行。来回20里路,爹只有早早动身、步履匆匆才能不迟到。逢到爹上夜班的时候,爹就在傍晚时去接妈和大哥。
夕阳西下,爹远远望见了妈推着婴儿车沿着宽阔的柏油马路从灿烂的霞光中缓缓走来。妈脚上穿着翻毛牛皮的新皮鞋,那是前几天爹刚发了工资给妈买的新款式,烫过的头发盘成了“飞机头”显得高贵端庄,落日的余晖照射在天蓝色的婴儿车上发出洁净美丽的光,车里躺着白胖乖巧的孩子。优雅俊俏的女人,漂亮可爱的宝宝,高档洋气的“大奔”,这是一幅多么幸福温馨的画面啊!很多路人投去了羡慕的目光。这一幕映射在爹的眼里,他是那么的幸福、喜悦和自豪。美丽的娇妻,可爱的孩子,这些都是他的!是他的心肝,他的至宝,是他奋斗的动力,是他生活的意义。从此这副美丽的风景画就深深地镌刻在了爹的心里,成为了他往后余生最美丽的回味和追忆。
在我快一周岁的时候,妈的左乳上长了个包块,硬而涨疼。因为当时我还处于被哺乳期,妈以为是压住奶了,但后来感觉医院检查,结果是长了不好的病。妈说医生也没确切告诉她啥病,只是偷偷的对爹说病不好治,医院和药铺也治不好的病。“应该就是乳腺癌。”过后妈给她的病下了这样一个概念。因为当时检查出此病的还有本村一个婶子,但她却于几年后死于该病,而我妈却神奇般地活了下来,妈说这多亏了一个老神医……姜正泰。这老神医家住在官庄乡闫满村,说起来和我家还有拐弯抹角的老亲戚关系。他家世代祖传,行医治病,到了姜正泰这一代医术精湛,炉火纯青,治好了很多疑难杂症,方圆百里赫赫有名。
医院判了死刑后,爹带着妈找到了这老中医。通过一番仔细的望闻问切后,老中医开了药方,他对爹说:“这幅中药由19味中药组成,其中有三味中药我的药店里没有,也不好淘换,你去别的药店找找看吧,假如能找全这些药,孩子他娘的病就有救了”这番话像一束阳光,温暖照亮了爹和妈那黑暗冰冷的心。接下来,爹开始放下手中的活每天骑着自行车去寻觅那三味中药了。在转遍了普集和医院之后,爹成功的找到了两味中药,可最后一味中药却怎么也找不到了。又医院转了一圈,还是没有。“我必须要找到它!孩子他妈绝不能有啥闪失!孩子不能没有妈!”坚定的信念消除了爹的疲累和绝望,他开始每天骑着自行车向更远的地方寻找。
那天,爹又骑上自行车早早的向东出发找药去了。那时候开个药店还不像现在这样手续审批严格,所以沿路的大小药店不少,有的村子也有个人开的诊所和药铺。爹就这样一家一家的问,一家一家的找。从普集沿着济青路往东,一直到了周村,又从周村沿着另一条马路(那个时候应该还不叫济王路吧)往西返,医院和药店问了个遍,但就是没找到那味药。
此时正值酷暑的傍晚,太阳虽即将落山,但发出的光和热一点也不削减,被晒了一天的马路粘糊滚烫,自行车胎碾压在上面发出黏着的摩擦声,难听而刺耳。落日的余辉照射在马路上,把骑在自行车上的爹的影子拉得很长。裤子和汗衫不知道被汗浸透了几遍,沉淀结晶的盐在发黄的白汗衫脊背上绣出了不规则的图形,象云朵,又像弯弯曲曲的小河。爹的大腿和小腿肚酸涨,久坐的屁股似乎被磨破了,被汗一淹渍火辣辣的疼。干渴的喉咙深处像是着了火,灼热而疼痛。但身体上的不舒服却没法和内心的绝望和痛苦比。药没找到,病治不好,无异于妈被宣判了死刑!爹的心就像被无数条蛀虫在啃食着,疼痛而绝望。过去的一幕幕像电影的快镜头一样,倏忽倏忽地闪过他的眼前。
这个家境富裕的女人嫁给了贫穷的他,没抱怨,没嫌弃,和他一起吃苦受累,省吃俭用的操持着这个家,她善良,勤劳,孝顺,贤惠,所有这些内在的东西已经大大的美丽于她俊俏的容貌。他是那样地在乎她,那样地爱她,多少次发誓要和她长相厮守、白头到老,可现在日子刚刚好过点她却病倒了,并且极有可能很快要离开他。她还没跟着他好好的享过一天福,四个孩子都还没长大,最大的十岁,最小的一岁还在吃奶,她要是走了孩子们怎么办?这日子可咋过?爹的心好疼,好疼,这种疼痛像电流传遍了全身,传到眼睛里就刺激出了酸酸涩涩的泪。止不住的泪水像开了闸的河水,顺着脸颊肆意流淌,混合着汗水,一滴一滴地浸透了发黄的白汗衫的前襟。
自行车骑过了王村,再往西就是台头村了,想到台头村里住着我大姨,又累又乏的爹打算去大姨家喝口水歇歇脚。看到风尘仆仆,疲倦狼狈的妹夫来到了自己的家,大姨又惊喜又心疼,连忙起身倒水沏茶热情招待,同时一边询问爹缘由。当时大姨的家里还有一个邻居来串门闲聊,当听到爹到处去寻觅那味中药未果后,他说:“我家顶棚上好像有一包包的用纸包着的中草药,那是孩子他爷爷留下的,我也叫不上啥名字,去找找看看吧?”
原来,这邻居的祖上早些时候开中草药铺,到他这一代早就不干了,但家里还残存着一包包的中草药没舍得扔,就闲放在了家里的顶棚上,多年也不曾去翻动,上面已落满了厚厚的尘土。就在这些落满尘土的大包小包里,爹翻找到了那味中药。谁也无法想象和描述爹当时的惊喜和激动。爹说当他打开那破旧的脏纸,看到里面包着的就是自己苦苦寻觅了半月的那味中药时,他激动地差点眩晕过去。他有点不太相信自己的眼睛,又觉得好像在做梦。直到大姨近似狂喊的惊喜声才把爹从幻梦中惊醒过来:“老天爷啊,你算睁开眼了,这下俺妹妹的病可有救了,感谢老天爷啊……”
当爹把找来的中药拿到老中医姜正泰面前时,他很是吃惊“这味药多少年见不到了,你竟然找到了!该着孩子他娘的命不该绝啊,天意啊。”因为药太稀缺,为了充分提高药效,老中医决定把传统的煎汤改制成药丸,这样连渣都能吃了。他把爹找来的三味中药和他的十六味中药掺合在一起,用药碾子一点点地把草叶枝棒等碾成了细细的粉末,再配上蜂蜜团成了一个个的小药丸,风干。这个工作很辛苦,但老中医姜正泰却不怕辛苦不怕麻烦,只为了让这难得的中药尽其所用,只为了竭尽全力地治好病人的病。每次说到这里,妈都是深深的崇拜和感激,说她这条命就是姜正泰给的,如果没有他,我早就成了没妈的孩子了。我为老中医的精湛医术所折服,更为他的高尚医德所赞叹。假如他还在世,我定会登门拜访、深表谢意,我会深深地给他鞠上一躬。可惜那老中医在我8岁时候就驾鹤西去了。
都说爱会创造奇迹,这句话在那些小药丸和妈的身上得到了验证。按照医嘱,妈每天定时定量地服用那些小药丸,半个月后,左乳上的硬块竟然慢慢地变小变软了,一个月后包块和疼痛奇迹般地消失了。联想起和她同病却已去世多年的婶子,妈感慨万分,唏嘘不已,总说自己命不该绝是因为老天爷眷顾她,让她遇到了神医,也让她遇到爹这个疼她爱她的好男人。
作者简介:姜树青,女,年出生,自年大学毕业后一直从事初中生物教学工作,现为普集中学老师。教学中始终注重两点: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向师”心理,就此写成的数篇论文多次在国、省、市获奖。开创的“诗歌小结法”曾受到大家的极力赞扬,且被其他学科教师所效仿。闲暇业余之际,爱用文字记载身边的人和事,多篇文章曾被《章丘日报》刊登。
壹点号山东创作中心
本文内容由壹点号作者发布,不代表齐鲁壹点立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