防风草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预警升级,影响全国15地区沙尘暴为何久 [复制链接]

1#

今天估计大家都被#沙尘暴#刷屏了,北京漫天黄沙的照片刷爆朋友圈。从实景图片看,北方的天空一片橘色,能见度不足米,空气中全是沙土。强烈大风不仅把人吹得东倒西歪,路边停靠的自行车电动车都倒了一片。

据了解,这可能是近10年来最强、范围最广的沙尘暴。央视新闻报道,这次沙尘暴的起源地蒙古国损失惨重,到今日上午,已有6人死亡80多人失踪。

我国虽然没有那么严重,但影响范围也非常广。整个沙尘暴从今日凌晨4时左右,基本上席卷了内蒙古的中西部,并在冷空气的作用下,持续影响到了内蒙古大部以及陕西、甘肃、青海还有华北的大部地区,整个北方共有12个省市出现明显的沙尘天气。

中国环境监测总站表示,这次沙尘暴天气会影响我国约1/5的国土面积,北方甚至达到了严重污染级别!一般来说,如果如果PM10的浓度超过微克/立方米,就是严重污染,但是今天北方的沙尘暴天气,普遍超过了微克/立方米,已经属于非常高的水平了。

沙尘天气下,污染物可通过眼、鼻、喉等黏膜组织及皮肤,直接对人体产生不同程度的刺激症状或过敏反应。沙尘颗粒还会通过呼吸道进入人体,引起多种呼吸系统疾患。雾蒙蒙的天气还会对人的视觉、心理产生冲击,会令人感觉压抑、不舒服。因此沙尘天气时,老年人、儿童、孕妇、患有呼吸系统疾病及心血管疾病等敏感人群应尽量避免外出。

多年未遇沙尘暴,为何卷土重来?

印象中,北方已经很久没有出现沙尘暴天气了,上一次这么严重的空气污染还是在年左右。新闻里不少人感叹:“已经好多年没见过这种天气了。”

中国气象局环境气象中心主任张碧辉表示,近些年来,得益于我国的植树造林、防沙治沙工作的整体推进,沙尘天气确实是得到了非常明显有效的改善。

那么消失多年的沙尘暴,为什么又来了呢?

有人认为,多年未见,这次沙尘暴强势出现,是因为三北防护林开了口子,吹走了雾霾,迎来了沙尘暴。其实防护林主要是近地面的地表植物的变化,三北防护林的高度毕竟有限,而冷空气是大气环流产生的系统风,地表的房屋、防护林等小尺度物体对整个风场的影响范围是非常有限的。

沙尘暴形成一般有三个条件:地表裸露,干燥少雨,加上冷空气影响。在传统的沙尘地区,一旦冷空气刮起来,就会把沙尘卷上天空形成沙尘暴。

据专家解释,这次沙尘天气起源于蒙古国南部,成因主要有两方面,一方面因为最近这段时间,整个蒙古国,以及我们西北地区的气温偏高,而且外蒙古大部分地区降水又偏少,整个地表环境非常有利于沙尘天气的发生。另一方面,受比较强的蒙古气旋影响,北方各地区先后出现了6到8级阵风的天气,为沙尘天气提供了非常好的热力和动力条件。

植树造林、防沙治沙的生态环境治理工作对沙尘、雾霾天气是有改善作用的,但在整体大气环境非常极端或者不利的气象条件下,仍然有可能出现这种高影响的沙尘暴天气。

所以,从治理上来讲,一方面要继续推进植树造林、防沙治沙和生态环境治理整体的工作,另外一方面,气象部门也要进一步加强监测预报,做好服务,尽量减轻沙尘天气影响。

被沙尘暴“吞噬”的,还有很多很多……

很多人不知道,除了影响生活便利,沙尘暴还会“吞噬”珍贵的文化珍宝!

目前,流动性最强的库木塔格沙漠以及号称“死亡之海”的塔克拉玛干沙漠正以每年4米的速度靠近敦煌。

敦煌壁画泛指存在于敦煌石窟中的壁画,共五万多平方米,规模巨大,技艺精湛,是世界艺术珍宝。然而,莫高窟地处沙漠干旱的恶劣环境中,风蚀和沙尘危害严重,飘摇而来的风沙不仅恶化了敦煌沙漠化的现状,更是对存在于敦煌莫高窟上千年的壁画有着致命的打击。

中外专家预估,整个敦煌宝库将会在未来50年到年内消失离去,再不保护就没了!

为了解决日益严峻的沙漠化问题,治沙人们经过了近二十几年的研究试验,形成了莫高窟现有的综合防沙治沙体系——“六带一体”防风沙体系——前沿阻沙栅栏带、草方格固沙带、植被阻沙固沙带、人工戈壁带、空白带、崖面化学固沙带。采用以固为主,固、输、阻结合的风沙防护方法,为长期保护莫高窟文物提供重要保障。

其中,草方格是中国人独特的治沙妙招,也是最便捷和环保的固沙方法,被世界赞誉为“中国魔方”。沙丘上大面积铺设的麦草方格,是把麦草围成一个个1m×1m左右的格子,牢固地扎到沙子中。

当千年壁画遭遇风沙侵袭,我们能为正在消失的莫高窟做些什么?其实国人一直都在尽心尽力保护环境,现在网上有很多便捷的公益项目,在帮扶着、支持着治沙人。在全球最大的互联网筹款平台腾讯公益上,就有一个“防风固沙保护莫高窟”的公益项目。

年11月,首期平方米草方格已经铺好,预计可以使用6-8年。随着爱心网友的

分享 转发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