防风草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趣说中药防风通圣,祛风解表,管他什么 [复制链接]

1#

防风,高大、神圣的代名词

要说起名字怪异的中药,防风必须有姓名。对上古神话感兴趣的朋友也一定对这个名字不陌生。

防风氏是夏禹时代的一位部落首领,在防风古国(今浙江德清县)流传的故事中,防风氏和夏禹一样都是治水英雄。防风氏为治水不辞劳苦,给当地带来了安定和丰收,颇受民众爱戴。相传当年大禹为表彰防风氏治水有功,特赐封山方圆百里,立为防风国。

防风文化园

那个时候太湖流域时常洪水滔天,淹没农田和住宅,防风氏就带领大家一起治水,筑堤坝、挖沟渠,蓄水排涝。还就地挖湖,有的还遗存至今,比如下渚湖(古称防风湖)。

作为国家AAAA级旅游景区、国家级湿地公园,下渚湖是原生状态保持最完整的天然湿地之一。下渚湖地区历史悠久,人文荟萃,是有着五千年文明史的良渚文化的发祥地之一。

渚湖

说起中药防风的由来,据《国语·鲁语》记载:“昔禹致会群神于会稽之山,防风氏后至,禹杀而戮之”,意思是,大禹召集各族首领在会稽山开会,但是防风氏迟到了,大禹就把他杀了。

其实防风氏很无辜,他在经过浙江北部的苕溪时,正好遇到苕溪发大水,就留下来帮助民众治洪水,这才耽误了会议。按说这么大的事大禹不可能不知道,但他还是把防风氏杀了。所以他到底为什么要杀人?

君主杀人,基本只有一个原因,防风氏必然威胁到大禹的利益了。在此之前,君位传承都是有德者居之;但是大禹破坏了原始的民主禅让制,第一个成功地推行了王位世袭制。我们可以想象,大禹一心想把王位传给自己的儿子启,但防风氏却是绊脚石,或许他不同意世袭,又或许他在民众心目中的威望过高,威胁到了启的地位,大禹才会起杀心。《路史·卷二十二》说:“防风氏后至,戮之以徇于诸侯,伐屈骜,攻曺魏,而万国定。”大禹杀防风氏,乃是立国之纲纪,以警戒诸侯。

话说行刑时还有个小插曲。传说中防风氏身材高大,高三丈三尺,1丈=10尺,3尺=1米,换算过来实有11米高!其死后“骨节专车”,他的一节骨头就需要一辆车来装!虽然夸张,但不难看出他在民众心目中的地位:高大、神圣、不可侵犯。这对刽子手来说就是个难题了,11米高,这头可咋砍呀?《越中杂识》记载:“身长三丈,刑者不及,乃筑高台,临而斩之。”最后搭了高台才完成了行刑。今天,绍兴郊外还有一个叫“刑塘”的地方,传说那里就是防风氏被杀的刑场。

防风氏无辜被杀,竟然喷出汩汩白血,白血散落到山野里,长出一种草,治好了当地乡民治水时得的风寒之症,百姓为纪念防风氏,便将这草唤作“防风”。

很长的故事,无非就是想告诉大家,防风在古人心目中的地位也如防风氏一样:高大、神圣、不可侵犯。

防风花

管他什么风,盘他!

另一种说法或许能更好地解释防风的名字由来。

防风别名“屏风”,取其“御风如屏障”的意思。也就是说,防风可祛风解表,是一种很重要的“风药”,为“风药中之润剂”。风药类似于风的特性,具有疏散、透达的功效,一般包括祛风解表、祛风除湿、息风止痉之类的药。

“祛风解表”只是防风的基本作用,它最厉害的远不止于此。

防风切片

防风辛温,可以祛风解表,用于风寒感冒;同时,经过配伍也可用于风热感冒。防风还常用于风湿外感;亦可以平息内风,可以解痉,多用于破伤风。此外,防风配以不同的中药既能升清止泻,又能宽肠通便;既有止血效用,又能治脘腹胀满以及因抑郁而致的经闭等症。

综上所述,中药防风,风寒、风热均可用;既祛外风,又息内风;既能止泻,又可通便;既能止血,又能通经。同一种药,却有如此神奇的“双向作用”,实属罕见。

所以古人说:“诸风通用,故有防风之名。”

有病无病,防风通圣

有句话“有病无病,防风通圣”,“防风通圣”指“防风通圣丸”(古称防风通圣散)。什么”神“药,如此厉害?

防风通圣自古就是通治方,适应症广泛,为表里双解的名方,历代医家对此方更是推崇备至。以前,每到立春时节,家家户户都要备几剂防风通圣散,全家服用可防春日之温热病。因此,防风还有个名号“春药”,当然不是你想的那样!此意为“春之良药”,作何解释?

《内经》曰:“冬伤于寒,春必病温”。春回大地,由寒转暖,极易上火;且春多风邪,气候变化较大,内火旺盛,极易引发外感,感冒、肺炎、流脑以及荨麻疹等皮肤病高发。因此,春用此药,能清热泻火,清除体内毒素,可防百病。

除了春天常见的流行性疾病,防风还是治疗牛皮癣、荨麻疹、风疹、湿疹、扁平疣、斑秃等皮肤病的良药,更可降血脂,对中风、偏头痛及一些过敏性疾病也有很好的治疗作用。

随着医学进步,防风在临床上的作用还不止于上述病症,高血压、肥胖症、眼病、中耳炎、阑尾炎、气管炎、乳腺炎等都是对症的。

分享 转发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