防风草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中国第一个快消失的沙漠毛乌素 [复制链接]

1#

众所周知,时间不可逆转,世间万物此消彼长,自有定律。或许某一地,千万年前是一片让人羡慕的绿洲仙境,但经过漫长时光的打磨,草木消失、水资源干涸,只余下漫漫黄沙弥漫天地,萧瑟空旷,惹人怅惘。一如毛乌素沙漠。

毛乌素沙漠的名字,在蒙语中是坏水的意思,来源于靖边一座同名乡村。

它位于陕西榆林市和内蒙古鄂尔多斯市之间,包括榆林长城线以北、鄂尔多斯高原南部和宁夏盐池县东北等区域,占地面积4.22万平方公里,属我国四大沙地之一。

前阵子,一条有关毛乌素沙漠的新闻,让它一跃成为中国奇迹之一。那么,这个奇迹是什么?

01,沙漠南侵:毛乌素曾经水草丰美,后来黄沙漫漫

从相关资料中可以看到,毛乌素沙漠最初的范围只是现在沙地西边的一小部分。

先秦及秦汉时,毛乌素南边区域曾是匈奴的政治和经济中心,草滩面积广阔,河水清澈、风景宜人,是非常棒的肥沃牧场。

等到了唐朝,积沙开始出现。据推测,原因大抵与唐初昭武九姓的过度放牧有关,加上不合理地开垦,使得大量植被遭到破坏,流沙情况慢慢加重。

两宋时,毛乌素地区沙漠化渐渐显现。明朝中后期,如何为长城城墙扒沙成为了悬在帝王与官员心头的大事件,理由是扒沙的费用实在太贵。

如果放弃此项工作,就会给外敌可趁之机,让他们轻易翻越城墙,进入大明边疆抢夺财物、肆意杀戮百姓。

17世纪中,此问题不再困扰执政者,因为明朝灭亡了,清朝不用长城阻挡外敌。清朝初年,神木、榆林和乌审旗之间仍能见到郁郁葱葱的草原森林。

特别是府谷县西北和羊市塔乡之间那片树龄长达千年的油松和自然形成的松林,它们顽强留住了毛乌素最后的繁茂,在此后百余年里,成为毛乌素沙漠南侵最后的见证者和守护者。

年,流动沙丘密集遍布榆林、神木、靖边几地周边,固定及半固定沙丘则主要存在毛乌素西北地区。

沙漠风沙的侵袭,给临近它的榆林市造成非常严重的影响,幸而中国人从来都不是甘于臣服自然威慑的懦弱者,他们挥起榔头、扛起树苗,开始了沙漠里的垂死挣扎。

02,毛乌素的治理:绿色长城并非奢望

年,改造沙漠巨大工程正式拉开帷幕,建设防风林带、引水拉沙、引洪淤地……

一项项措施逐步完成,昔日放眼望去满目流沙、寸草不生的榆林市郊慢慢见不到一点点流沙,曾经的流沙地变成了林地、草地和良田,为城市风貌带来巨大改变。

在毛乌素治理工作里,一共有两股力量在不断努力/p>

其一是官方力量,宁夏、陕西和内蒙古三省相辅相成,划分各自负责区域,由国家林业部三北局审批和指导政府工作,完成治理沙漠壮举。

其二是民间力量,自发组织治沙活动,带动个人企业积极投入人力、物力,为改造毛乌素沙漠贡献强大助力。

人们在沙漠边缘种植树木,形成坚强有效的防风林带,利用植物天然坚韧的根系把沙漠牢牢围住,限制它的扩大化。

再从附近引水至沙漠区域,为植物的生存构造有利空间和条件。待到环境稍稍改变,便依靠人力在沙漠中栽种植被,人造森林,让本无生气的沙漠慢慢被绿色植被覆盖,达到改善黄沙漫天的目的。

事实证明,中国人长久以来的坚持不懈是极具成效的。现在的榆林,沙尘天从以前的20余日减少至不到10日;

沙漠腹地处万亩以上的林区构成4条总长公里的大型防护林带;万亩的造林面积,让林草覆盖率提升至25%;沙漠腹地累计万亩新辟农田……

昔日华夏大地最出名的沙漠之都慢慢变成让人赞不绝口、非常眷恋的塞上小江南,完美实现地区性的荒漠化逆转。

与此同时,80%的毛乌素沙漠也得到有效治理,水土不再流失、黄河年输沙量减少四亿吨、余亩沙地完成止沙生绿。

41%的森林覆盖率为毛乌素沙地建筑绿色长城,令阻止沙地西移和南扩变成现实,创造属于中国人的奇迹。

03,拜拜坏水沙漠:中国奇迹的再现

什么是中国奇迹?中国奇迹就是毛乌素沙漠即将从陕西版图上消失。

从陕西林业局近期发布的消息可知,榆林沙化土地的治理率已经达到93.24%,沙漠面积以每年1.62%的逆转速度一点一点缩小。

相信用不了多久,曾经危害榆林的毛乌素沙漠就要彻底和陕西说拜拜了,这确实是足以震惊世界的壮举。

当然,中国人为了创造这个奇迹、为了赶走沙漠同样付出了无比艰难的努力。

改善沙漠环境所栽种的树木,若是按照1米株距一字排开,其总长度能够环绕地球赤道整整54圈,而这些全部是由生活在这片土地上的普通人用双手一株一株、一趟一趟栽种下来的。

沙漠缺少水资源,他们或靠人力从远处担过来,或用锄头一寸一寸挖土掘井,只为让树木活下去,更好地发挥作用。

那些日夜劳作的人民,似乎把他们的一辈子都奉献给这片沙漠的改造工作,即便一生只做此一件事,也必须要完成。

他们清楚知道,如果他们轻易放弃了,任由沙漠肆意扩散,那么后代子孙将不再拥有绿洲,人类就会面临生存危机。

渺小同样能够成就伟大,因为光点可以汇聚银河,平凡的中国人创造不平凡的中国奇迹。

荒漠变绿洲短短五个字,说出口多么容易,实现起来却需一代又一代人的共同努力。

正如中国那句老话:滴水穿石,相信只要中国人的环保意识不断增加,绿化工作持续进行,我们每一个人的小小改变就一定能拧成一股强大的力量,为我们自己、为后代子孙创造无比舒适的绿色环境。

文/赵贺澜

分享 转发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