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癜风治疗体系与技术 https://m.39.net/disease/a_6298359.html今天(26日)的最美奋斗者要为您介绍的是,甘肃省古浪县八步沙林场“六老汉”三代人治沙造林群体的先进事迹。八步沙林场“六老汉”,用几十年的时光,几代人的艰辛,把荒漠变成了绿地,创造出人工生态修复的奇迹。
甘肃省古浪县是全国荒漠化重点监测县之一,境内沙漠化土地面积达到.8万亩,风沙线长达公里,八步沙位于古浪县东北部,腾格里沙漠南缘。过去这里狂风肆虐,黄沙蔓延。当地村民有个形象的说法,“一夜北风沙骑墙,早上起来驴上房”。
八步沙第一代治沙人罗元奎(生前采访):这个沙子往前移动,一年反正是往西南方向移动四五米,亩土地亩都被黄沙埋掉了,不成了。
年,在政府倡导下,年过半百的土门镇村民石满、郭朝明、贺发林、罗元奎、程海、张润源等六人,以联户承包的方式组建集体林场,进驻沙漠。一头毛驴、一辆架子车、一个大水桶、几把铁锨,六老汉开始了治沙造林。为了看护好他们辛辛苦苦种下的林子,六老汉吃住就在八步沙。
八步沙第一代治沙人张润源:那时相当困难,天天能吃一顿面条、一顿饭就好了。巡沙的时候,用壶烧点开水,馒头一啃,还有吃点炒面粉,就是这样坚持下来的。
就这样,八步沙一天天变绿,但六老汉中有四位相继离世,在世的两位也年事已高。老汉们把治理八步沙的重任传给了自己的后人。他们的儿子接过了父辈的铁锹,成为了第二代治沙人。年,31岁的郭万刚原本在土门镇供销社上班,父亲郭朝明生病后,就让他辞了工作到八步沙来种树。
八步沙第二代治沙人八步沙林场场长郭万刚:一开始我不愿意,老人也气哼哼的,不高兴,当时就拗不过老人才来的。就坚持了这么几年,坚持了五六年以后,望着年年树木已经长大了,就舍不得走了。
于是,郭万刚在八步沙一干就是36年,如今他已成为了八步沙林场场长。
年,7.5万亩的八步沙根治完成后,郭万刚他们又主动请缨,向腾格里沙漠风沙危害最为严重的黑岗沙、大槽沙、漠迷沙三大风沙口进发,完成治沙造林6.4万亩,封沙育林11.4万亩。年,他们又承包了麻黄塘治理任务,管护面积15.7万亩。
八步沙第二代治沙人八步沙林场场长郭万刚:现在,我们和内蒙古肉苁蓉科技单位联合治沙,联合梭梭嫁接肉苁蓉,一次性从苗子到播种,一次性承包到位。既把沙治住了,沙漠还有了效益了。
现在,八步沙林场的第三代人也加入了这场改善家乡生态环境的队伍中。
八步沙第三代治沙人郭玺:一个它沙漠里能产生效益了,有了肉苁蓉。再一个沙也固住了,它风吹不走了。再一个就是到五、六月份开花,特别好看、特别漂亮。
“人进沙退”,活跃的八步沙不仅被广布的密林牢牢“控制”,林区周边也成为安居乐业之所。近年来,陆续有3万多人从贫瘠的大山里搬迁至此。肥沃的农田、日光温室、禽类养殖等。这些来自沙漠的馈赠正在让八步沙的人们分享绿色带来的红利。
古浪县西靖镇兴民新村村民谢翠荣:我去年种梭梭的时候,我干了一月多,挣了多元。
古浪县西靖镇兴民新村党支部书记张开龙:为了解决一大部分人的生活问题,和八步沙林场搞的梭梭嫁接肉苁蓉这个项目。梭梭嫁接肉苁蓉,只要我们种好的话,这个是一直能种的东西,老百姓就能吃上这个饭。
年,八步沙林场形成了“公司+基地+农户”的经营模式,走出了“以农促林、以副养林、农林并举、科学发展”的新路子,引领八步沙林场从单纯的防风治沙造林,向着发展沙生产业、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方向发展。昔日寸草不生的沙漠,变成了增收致富的“绿色银行”。(央视记者许盼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