防风草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湘教版高中地理学业水平考试复习考 [复制链接]

1#
皮肤白癜风怎么治疗 http://m.39.net/pf/a_10467309.html

《[湘教版]高中地理Ⅲ学业水平考试复习考点讲练(二)》

二、区域可持续发展

(一)荒漠化的危害与治理——以我国西北地区为例

1、荒漠化的含义、危害、治理措施

①含义:由于气候变化和人类活动等因素导致的土地退化。按动力分为风蚀荒漠化、水蚀荒漠化、冻融荒漠化和土壤盐碱化等类型。

②危害:土地退化,农牧业减产甚至绝收;生态恶化,生物多样性减少;破坏基础设施建设;加剧沙尘暴等自然灾害的发生频率和强度。

③荒漠化的防治对策与可行性措施

对策:做到预防为主,防治结合,综合治理。防治荒漠化应以人与自然的协调为核心,采取因地制宜的治理措施,达到经济、社会和生态效益的协调统一。措施:全面保护潜在荒漠化地区的现有林草植被,防止产生新的沙化土地;建设必要的防护林带,阻止沙漠对绿洲的侵袭;对正在或已经荒漠化的土地进行综合治理,通过大力封沙、育林育草、沙地飞播、造林种草,扩大林草植被,恢复其生产力;封沙禁牧、禁樵禁采、生态移民等措施;合理用水;控制人口增长等。

⑵我国西北荒漠化的原因

自然原因:①干旱的气候条件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本区生态环境的脆弱性;②气候异常可以使脆弱的生态环境失衡,是导致荒漠化的主要自然因素。

人为原因:人口激增对生态环境的压力,人类活动不当对土地资源、水资源的过度使用、不合理利用。表现:①过度樵采②过度放牧③过度开垦④灌溉措施不当。

治理措施:①合理利用水资源②利用生物措施和工程措施构筑防护林体系③调节农、林、牧用地之间的关系④解决农牧区的能源问题⑤控制人口增长

⑶沙尘暴问题:①危害:沙尘暴造成了严重的经济损失和大气污染。②成因:自然原因:⑴气候:气候异常,北方持续干旱,气温普遍偏高;春季冷锋多带来大风。⑵地表:北方多沙质土,春季气温回升快,且有少雨,大片没有植被覆盖的土地呈干松状。人为原因:过度樵采,过度放牧,过度农垦,滥挖药材,草场遭到破坏,荒漠化不断加重和扩大。根本原因:人口增长过快,人口素质较低。防治:⑴加强法制,完善机制,提高生产力水平和经济状况,改善农牧民生活是根本途径;⑵实行计划生育,控制人口增长,提高人口素质是关键;⑶进一步营造“三北”防护林,退耕还林还草,恢复天然植被,改善生态环境是根本出路。

1、西北地区以干旱为主的自然特征的形成原因是()①距海洋远②终年受副热带高气压带控制③高大山地尤其是青藏高原隆起对水汽的阻隔作用④纬度位置偏高

A.①②B.②④C.①③D.③④

西北地区因为远离海洋,加上高大山地,特别是青藏高原隆起对水汽的阻隔,导致本区成为全球同纬度地区降水量最少、干旱程度最高的地带。故选C。

2、关于西北干旱、半干旱地区荒漠化的叙述,正确的是()A.常年受副热带高气压带控制是其主要原因B.过度放牧、开垦、樵采是造成荒漠化的主要原因C.实施跨流域调水是治理荒漠化的主要途径D.建国以后,该地区的荒漠化得到了有效的控制

我国西北地区由于地处内陆,故降水少,气候干旱,A错误;该地区荒漠化的形成是受自然原因和人为原因共同作用的结果,主要是人为原因,B正确。该地区荒漠化治理的主要途径是保护植被,C错误。建国后,西北地区的荒漠化面积还在不断扩大,D错误。故选B。

3、下图为我国塔里木盆地荒漠化发展地区分布示意图,图中阴影部分表示荒漠化发展地区,读图完成⑴~⑵题。

⑴.塔里木盆地荒漠化发展地区主要分布在()

①盆地边缘地区②河流上游地区③盆地中央④绿洲地区

A.①②B.②③C.③④D.①④

⑵.近年来,该地区荒漠化速度加快的主要原因是()

A.气候干旱,降水稀少B.工业化和城市化的迅速发展

C.人类不合理的生产活动D.大量开采铁矿和有色金属矿,破坏植被

:⑴塔里木盆地中部为自然荒漠,河流上游人类活动稀少,盆地边缘地区和绿洲地区是人类活动的主要分布区,由于不合理的生产活动,而导致土地荒漠化。故选D。⑵近几十年来,该地区荒漠化速度加快是由人类不合理的生产活动导致的。故选C。

4、读宁夏部分地区示意图,完成⑴~⑶题。

⑴.宁夏是我国土地荒漠化严重的地区之一,图中Q地区的荒漠化主要表现为()

A.土地沙化B.土壤次生盐碱化C.水土流失D.土地石漠化

⑵.R地土地荒漠化不同于Q地的主要原因是()

A.过度樵采B.水资源的不合理利用C.过度开垦D.没有山脉对风沙阻挡

⑶.R地治沙措施中,草方格的主要作用是()

A.增加地表粗糙度,减小风力B.截留水分,降低沙层含水量

C.遮挡太阳辐射,降低地表温度D.方格定位,便于栽树整齐

:⑴图中Q地位于宁夏平原,引*河水发展灌溉农业,被誉为塞上江南,因此Q地区荒漠化主要表现为灌溉不当引起的土壤次生盐碱化,B正确。⑵由图中信息可以判断,Q、R两地的荒漠化类型分别为土地次生盐碱化和土地荒漠化。水资源的不合理利用会导致河流下游断流和土壤的次生盐碱化,R地不是农垦区和河流下游,因此荒漠化的原因不可能是水资源的不合理利用和过度开垦、过度樵采,A、B、C错。Q地地处宁夏平原,西侧的贺兰山地阻挡了西北方向的风沙,由于没有山脉的阻挡,R地能够受到西北风沙的影响,因而土地沙漠化现象严重。所以两地最大的差异在于有无山脉的阻挡,故选D。⑶R地草方格的主要作用是增加地表粗糙度,削减风力;另一方面能截留水分,提高沙层含水量,有利于固沙植被存活。故A正确。

5、读我国新疆(土地面积.48万km2)荒漠化情况统计数据表,回答下列各题。

表1 新疆的荒漠化土地类型(万km2)

表2 新疆荒漠化土地形成因素(万km2)

⑴.下列关于新疆土地荒漠化的叙述,正确的是(
  )

A.荒漠化土地面积小于非荒漠化土地面积

B.荒漠化主要是滥伐林木造成的

C.保护草地、合理利用草场资源是治理荒漠化的主要手段

D.荒漠化主要发生在有人类活动的地区

⑵.下列关于新疆土地荒漠化形成的叙述,正确的是(
  )

A.主要由于人类不合理农牧活动所造成的

B.荒漠化形成的主要原因是农田灌溉不合理

C.只要人类改变了粗放经营的活动方式,就不会形成荒漠化

D.新疆荒漠化形成的主要动力是近地面水平气流和地表径流

⑴.通过数据可以计算出荒漠化土地面积大于非荒漠化土地面积,A答案错误;新疆主要的农业用地是草地,这是由于过度放牧形成的,而不是乱伐树木,B错误;保护草地,合理利用草场资源是治理该地区荒漠化的主要措施,C正确;在自然条件下也能形成荒漠化,只是过程一般很缓慢。故选C。⑵.荒漠化是人类不当的活动作用于脆弱的地理环境引起的土地退化,既有人类原因也有自然原因,C答案太绝对;从表中数据和新疆的环境特点可以分析得知,新疆的荒漠化主要是过度放牧、过度开垦,破坏地表植被,土壤遭受风蚀、水蚀等形成的,从形成的动力条件来看,主要是近地面水平气流(风蚀)和地表径流(流水冲刷)。故选D。

6、(·乌鲁木齐期末)河西走廊是我国荒漠化最严重的地区之一,也是我国华北及长江中下游地区沙尘暴的重要源头。目前该走廊北部的沙漠有加速向南入侵趋势。下图为各种沙丘形成因子分析图。读图完成⑴~⑵题。

⑴.河西走廊内的绿洲主要分布在()

A.冲积扇B.冲积平原

C.三角洲D.山间盆地

⑵.据图判断,该地区北部沙漠沙丘的主要类型是()

①横沙丘 ②纵沙丘 ③抛物型沙丘 

A.①②B.①③

C.②③D.①②③

⑴河西走廊位于祁连山山麓,山上的冰雪融水是当地绿洲的水源。在山麓冲积扇地区除水源充足外,地形、土壤条件也较好,是当地人口、农业的集中分布区。故选A。⑵本题通过三角坐标图展示不同类型沙丘的成因,考察图表的判读能力。由材料中“沙漠有加速向南入侵趋势”,可知北部地区植被率低、沙源丰富、风力强盛,图中数据符合此特征的,只有①③。故选B。

7、阅读图文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荒漠化是自然因素与人类过度的经济活动相互作用的产物,主要表现为土地沙漠化、石质荒漠化、红色荒漠化和次生盐碱化等。其中,“石质荒漠化”主要是指我国西南喀斯特地貌区的土地退化现象;“红色荒漠化”主要是指我国南方低山丘陵红壤分布区的土地荒漠化现象。下图是我国土地荒漠化地区分布示意图。

(1)说出甲、乙两地土地荒漠化相同的自然原因。

(2)指出造成甲、丙两地土地荒漠化外力作用的差异。

(3)说明乙地荒漠化带来的环境影响。

(4)简述甲、乙、丙三地土地荒漠化治理的相同措施。

(1)多山地、丘陵,地形起伏较大(坡度大);降水集中,多暴雨;土层浅薄。

(2)甲地:流水侵蚀作用;丙地:风力侵蚀和堆积作用。

(3)土层变薄,土壤养分流失(肥力下降);河流含沙量增加,泥沙淤积加重,洪涝威胁加大;生态环境恶化。

(4)控制人口数量,提高人口素质;调整土地利用结构,合理利用土地;植树种草,恢复植被;发展农业技术;因地制宜地解决农村生活用能问题。

(1)注意甲、乙两地都位于我国的南方丘陵地区,这里地势起伏大,多暴雨,土层浅薄,植被破坏容易导致土地荒漠化。

(2)甲地主要是流水侵蚀,丙地位于干旱地区,主要为风力侵蚀。

(3)乙地植被破坏,水土流失会造成河流泥沙淤积,洪涝灾害加剧,土壤肥力降低。

第(4)题,各地荒漠化的成因虽各不相同,但是提高人口素质、植树造林、合理利用土地等都是治理荒漠化的有效措施。

(二)湿地资源的开发与保护——以洞庭湖区为例

1、湿地的概念:

湿地是水位经常接近地表或地表为浅水覆盖的地区。湿地包括沼泽、滩涂、低潮时水深不超过6米的浅海区和河流、湖泊、水库、稻田。2、我国主要湿地的分布特点我国湿地类型多样,从寒温带到热带,从沿海到内陆,从平原到高山,都有较为广泛的分布。总的状况是东部湿地多,西部湿地少,湿地的地区分布不均匀。3、湿地的重要价值湿地是自然界中具有较高的生产力和丰富的生物多样性的生态系统。如生产粮食、药材、工业原料、农副产品等——被誉为“资源的宝库”;提供水资源,保护生物多样性——被誉为“生命的摇篮”;调节气候,美化环境——被誉为“天然空调机”;涵养水源,调蓄洪水——被誉为“天然水库”;净化水中污染物质——被誉为“地球之肾”;为各种野生动物生长、栖息、繁殖提供条件——被誉为“鸟类的乐园”。

4、湿地利用中存在的问题及解决措施

⑴存在的问题

天然湿地的数量在不断减少,质量在逐渐下降,湿地生态系统的功能和效益得不到发挥,抵御自然灾害的能力明显降低;湿地资源的破坏已严重威胁到居民的生存环境和区域的可持续发展

⑵湿地减少的原因

①自然原因——气候干旱,使干旱、半干旱地区湿地逐渐消失;海岸侵蚀,使滩涂湿地不断消失。②人为原因——人口急剧增加带来巨大的环境压力;过度利用湿地动植物资源;大量围垦和开垦湿地;泥沙淤积严重;环境污染;水利工程建设的威胁;引用物种的干扰;城市化和旅游业的发展与道路建设等。

⑶治理措施

充分认识到湿地生态系统的重要性,建立保护湿地的法规,增强保护湿地意识。采取有效的措施来保护湿地,如退田还湖、退田还沼泽、退耕还林还草、防治水污染等。

(4)洞庭湖萎缩的原因:①泥沙淤积严重;②大规模围湖造田。

1、下面是我国两大淡水湖示意图。读图回答下列⑴~⑵题。

⑴.甲湖湖面比上个世纪缩小了近一半,其原因是(
  )

①湘江等河流的上游地区植被破坏严重,导致水土流失,淤塞湖泊②围湖造田③气候异常,降水减少④湖滨土地沙化

A.①②B.②③

C.③④D.①④

⑵.治理乙湖污染应采取的针对性措施是(
  )

①该湖流域内禁用含磷洗涤剂②建设污水处理厂,实施污水达标排放③减少网箱养殖面积④引水入湖,使湖水能不断循环和流动

A.①②③④B.①②③

C.②③④D.②③

⑴.甲湖湖泊萎缩主要是由于人为原因,过度破坏植被造成水土流失,泥沙淤积,下游围湖造田湖泊面积缩小。近半个世纪气候异常表述不正确,该地为南方地区土地沙化现象较少存在故④错误。故选A。⑵.由图可知为太湖流域,该地域水质恶化解决措施一是解决现有的污染问题,二是减少污染物的使用,经分析故选C。

2、下图为某校地理研究性学习小组利用水池(4mX2m×1m)、土壤、芦苇、水管等材料设计的一个人工湿地系统。读图,回答下面小题。

⑴该设计主要模拟的湿地功能有()

④净化水质②防风固沙③塑造地形④涵养水源

A.①③B.②④C.②③D.①④

⑵.若用无植物的相同模拟系统进行对比实验,则检测到

A.土壤有机质含量增加B.出水口流速明显减慢

C.土壤矿物质总量增加D.出水口的含沙量增加

⑴.湿地不具有防风固沙的功能;也没有塑造地形的功能,但湿地能涵养水源,净化水中的有毒有害物质,即净化水质。因此模拟的土壤、芦苇的湿地环境具有净化水质,涵养水源的功能,①、④对。故选B。

⑵.若没有植被,则出水口的排水量有所增加;土壤有机质含量将减少;由于土壤缺水植被保护,则水土流失加重,出水口的含沙量将增加,D正确。

3、云南的大山包、拉市海、纳帕海和碧塔海(如图)是我国4处重要的国际湿地。20世纪80年代初,纳帕海周围山上的原始森林已被砍伐殆尽,为开垦田地、扩大牧地,人们设法排干湖水、降低水位,致使湿地面积不断减少。读下图回答下列问题。

⑴.与图中4处湿地的形成无关的是(
  )

A.海拔高,气温低,蒸发量小
  
  
   B.地形相对低洼,容易积水

C.植被较好,容易涵养水源
  
  
  
  D.长江洪水泛滥,易导致积水

⑵.纳帕海20世纪80年代的状况(
  )

A.改变了云南省的干湿状况
  
   B.破坏了当地农业生态,使粮食总产量减少 

C.影响了其对长江径流的调蓄功能
  D.改变植被垂直分布,破坏环境的整体性

⑴由经纬网和轮廓可以确定图示区域为长江的金沙江河段,该河段河曲较多,降水多,蒸发相对较少;而且地势进入低平的的地区,容易积水,排水不畅的等,致使这里形成多处湿地。该河段位于峡谷中,地处长江上游地区,不会发生长江洪水泛滥而积水,故选项D符合题意。故选D。⑵纳帕海20世纪80年代湿地面积不断减少,可以影响云南省局部地区的干湿状况、生态环境,改变湿地附近植被分布状况。AD错;湿地的一个重要功能就是调节流量,控制洪水。湿地是一个巨大的蓄水库,可以在暴雨和河流涨水期储存过量的降水,均匀地把径流放出,减弱危害下游的洪水,因此保护湿地就是保护天然储水系统。纳帕海20世纪80年代湿地面积不断减少影响了其对长江径流的调蓄功能。故选C。

4、下图示意巴音布鲁克地区,巴音布鲁克湿地发育于天山山脉中部大、小尤尔都斯盆地中。盆地内河流蜿蜒,流向区外。冬季严寒,年平均气温-4.7℃。读图完成下列问题。

(1)简述巴音布鲁克地区的地理环境特征。

(2)简析巴音布鲁克湿地的成因。

(1)盆地、山地地形,气温低(山地气候),以冰雪融水补给为主、夏汛,高寒植被。

(2)该地区有较多的冰雪融水、大气降水和地下水补给,河流众多;盆地内地势平坦,排水不畅;气温低,蒸发弱;地下冻土层发育,阻滞水分下渗。

(1)读图,巴音布鲁克地区的地形以盆地、山地为主。山地气候,海拔高,气温低。河流以冰雪融水补给为主、夏汛,高寒植被。

(2)湿地形成主要从水源补给、排水条件、地形、蒸发、下渗等方面分析。该地区有较多的冰雪融水、大气降水和地下水补给,河流众多。盆地内地势平坦,排水不畅。气温低,蒸发弱。地下冻土层发育,阻滞水分下渗。所以形成湿地。

(三)流域综合治理与开发——以田纳西河流域为例

1、田纳西河流域的地理环境

田纳西河发源于阿巴拉契亚山脉西坡,是密西西比河的二级支流。流域内上中游为山地丘陵,下游为冲积平原。河流落差大,水力资源丰富。属亚热带季风性湿润气候,降水丰沛,冬春季降水较多,河流主汛期在12月到次年4月。

2、田纳西河流域开发建设的基本内容及成就⑴基本内容:水资源的综合开发是流域治理的核心。流域管理局制定了包括防洪、航运、发电、灌溉、旅游等内容的综合性开发方案,到20世纪50年代就完成了流域的梯级开发,水力资源得到了充分利用,防洪标准提供到百年一遇。在开发过程中,当地*府十分重视环境保护工作。⑵成就:洪水灾害得到了有效控制,构建了庞大的航运网,拥有了水电、火电、核电相结合的电力系统,建成了以高耗能工业为骨干的综合性工业基地,森林覆盖率高,旅游业发达,流域内人均收入达全美平均水平。3、田纳西河流域开发整治措施以及值得借鉴的经验⑴整治的措施:①水资源的综合开发是流域治理的核心。通过梯级开发——防洪:减少了洪水带来的经济损失;通过修建水坝——航运:航运畅通、促进经济发展、提供就业机会。②电力先行,发展高耗能工业[梯级开发——发电——高耗能工业(有色金属冶炼),电力能源基地]。③利用土地资源,因地制宜,全面发展农林牧渔业。④提供环境质量,促进旅游业的发展,综合利用一系列的设施和优势条件,发展旅游业。⑵值得借鉴的经验:①设置专门的开发管理机构,健全法规,完善管理。②因地制宜地选择开发的重点,形成各具特色的开发模式。③不断加大开发力度,吸引投资者。④提高流域的开放程度,为开发提供一个宽松的环境。

4、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密西西比河是美国第一大河,田纳西河是其最大的支流

B、田纳西河流域是美国目前最贫穷落后的地区之一

C、田纳西河流域内降水丰富,河床比降大,水能资源丰富

D、田纳西河流域治理的首要任务是矿产资源的开发和利用

密西西比河是美国第一大河,而田纳西河是其支流俄亥俄河上流程最长、水量最大的支流。并不是密西西比河的第一大支流。A错;20世纪初的田纳西河流域,生产力水平低下,经济落后,是美国当时最贫穷落后的地区之一。经过几十年的综合开发治理,目前的田纳西河流域的面貌发生了显著变化,从原来的一个贫穷落后的地区转变为工农业相当发达、环境优美的地区。B错;田纳西河全长千米,流域内降水丰富,地形起伏,河床比降大,因此水能资源丰富。C对;田纳西河流域的开发治理首先是从防洪人手,综合开发利用其丰富的水资源,以田纳西河干流为重点,实行梯级开发。在兴建防洪设施的同时,注意兼顾航运。航运通畅,不仅促进了经济的发展,而且提供了就业机会,减轻了社会的就业压力。D错。故选C。

5、美国田纳西河流域是国际上小流域综合开发与治理的成功典范,读“美国田纳西河流域图”,据此完成下列各题。

⑴、田纳西河流域(
  )

A.地形以平原为主B.水能资源丰富C.气候炎热干燥D.矿产资源贫乏

⑵、田纳西河流域综合开发的核心是(
  )

A.梯级开发B.防洪发电C.提高水质D.环境建设

⑶长江流域与田纳西河流域的气候类型与气候特征进行比较,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气候类型相同,气候特征不同B.气候类型相似,气候特征相同

C.气候类型相似,气候特征不同D.气候类型不同,气候特征相似

本题考查美国田纳西河流域的开发与治理。⑴结合图示,田纳西河流域的地形从上游到下游为:山地—丘陵—平原,A错误;受地形和气候因素影响,该河流流量较大,落差较大,故河流水能资源丰富。B正确;美国田纳西河流域为亚热带季风气候,气候温暖湿润,C错误;根据图例,该地矿产资源丰富,D错误。故选B。⑵田纳西河流域的开发以水资源的综合开发为核心,其中主要体现在水能资源的梯级开发。故选A。⑶长江流域和美国田纳西河流域均为亚热带季风气候的影响,但受地形等因素的影响,田纳西河流域的降水量集中于冬春季节,而与长江流域降水量集中于夏秋季节不同。故选C。

分享 转发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