防风草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总书记称他为当代愚公,他辞去铁饭碗治 [复制链接]

1#

8月21日

习近平总书记来到甘肃省武威市古浪县八步沙林场

察看林场风貌

听取武威市防沙治沙情况汇报

和八步沙林场“六老汉”

三代人治沙造林的感人事迹介绍

还拿起一把开沟犁

参与到治沙劳动中

习近平对林场的职工们说:

八步沙林场“六老汉”的英雄事迹早已家喻户晓

新时代需要更多像“六老汉”这样的

当代愚公、时代楷模

△8月21日,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委主席习近平在甘肃考察。这是习近平来到武威市古浪县八步沙林场,实地察看当地治沙造林、生态保护等情况。新华社记者谢环驰摄

八步沙林场啥样?

记者先带你认识认识八步沙林场场长、

第二代治沙带头人郭万刚

为了绿色的承诺

郭万刚

年龄:67岁

地点:古浪县八步沙林场

第二代治沙人代表

古浪县八步沙林场场长

我叫郭万刚,今年67岁,是古浪县八步沙林场场长。八步沙,是腾格里沙漠在古浪县南边的一个风沙口。据传说,一百多年前,这里只有八步宽的沙口子,所以叫做“八步沙”。还有一种传说,这里的沙子又细又软,人一踩上去,脚就陷到沙里了,只能一步一挪地艰难“跋涉”,所以也叫“跋步沙”。随着气候干旱和过度开荒放牧,到上世纪六七十年代,这里已是寸草不生、*沙漫地。

“一夜大风沙骑墙,早上起来驴上房”,是这里的真实写照。一年又一年,沙子慢慢埋掉了我们的田地,一些人上新疆、走宁夏,开始逃离家园,已经到了沙进人退的地步。

年,县上试行“*府补贴、个人承包,谁治理、谁受益”的荒漠化土地治理*策,把八步沙做为试点向社会公开承包。可是,治理寸草不生的沙漠谈何容易?就算*府有补贴,多少年后才会有“收益”?所以,*策出台后,基本上没有人响应。

“活人不能让沙子欺负死!”

这时候,在土门公社漪泉大队当主任的石满老人站了出来,他说:“多少年了,都是沙赶着人跑。现在,我们要顶着沙进!治沙,我算一个!”紧接着,我的父亲郭朝明和贺发林、张润元等3名*员,还有罗元奎、程海、常开国等3名社队干部也随后响应,以联户承包方式,组建了八步沙林场。从此,这六位年近半百的老人,走上了漫漫的治沙之路。这一干,就再也没有回头。

当年秋天,他们就靠一头毛驴、一辆架子车、一个大水桶和几把铁锨,拉开了治沙造林的架势。刚开始,没有资金,也没有经验,就用“一铁锨沙、一棵树”的土办法造林。可没想到,几场大风刮过,近一半的树苗子就被沙子埋掉了。老人们一边收拾着风干的死树苗,一边望着发芽的活树苗,心里不是个滋味。但他们并没有灰心,“只要有活的苗,就说明这个沙能治!”

老人们不信邪,爬在沙窝里寻找对付风沙的办法,发现在草墩子跟前的树苗子活得就好,沙到草墩子跟前就不走了。原来,草能挡沙!经过反复摸索,他们总结出了“一棵树,一把草,压住沙子防风掏”的治沙方法。

春秋时节,是压沙栽树的*金期。为了赶进度,老人们全家老少齐上阵,还雇了不少邻居去帮工;为了省时间,他们索性卷起铺盖住进沙窝里。没有房子,就在沙地上挖个壕沟,用柴草搭上个地窝铺住;没有炉子,就用三块石头支口锅,开水泡馍当饭吃。大风一起,沙子刮到锅碗里,吃到嘴里把牙咯得吱吱响。

*沙不负有心人。转眼到了第四个年头,那一年春天,天上雨水多,地里墒情好,老人们种下的树苗子大部分成活了。望着一棵棵亲手栽种的花棒、梭梭发了芽,一片片小手一样的绿叶在风里左右摇摆,像是给老人们点头作揖,他们吃的苦总算有了回报。

这一年,他们在承包沙漠的合同书上摁下了红色的指头印,吃下了治沙造林的定心丸;这一年,老人们约定,如果这辈子治不住沙,就让后人们去治。不管多苦多累,每家都要有一个继承人,一直要把八步沙管下去!

这一年,63岁的父亲生病,进不了沙漠了,要我顶替他去治沙。当时,31岁的我正在土门供销社上班,是个让人羡慕的国家职工。从内心讲,我很不愿意丢掉这个“铁饭碗”,到荒无人烟的沙漠里去治沙。但是,看着父亲那渴求的目光,我不知说什么好。

怎么办?就在我左右为难的时候,当时的场长石满老人来看望我父亲,又给我做思想工作。想想父辈们都能舍得社队干部的帽子,辞了“官”去治沙,图的啥?不就是为了父老乡亲们少受点沙害,能过上个安稳日子吗!于是,我接过父亲手中的铁锨,加入到老人们治沙的行列,成为八步沙第二代治沙人。

△这是在武威市古浪县拍摄的八步沙林场(8月22日无人机拍摄)。新华社记者范培珅摄

这一干,就是整整38年!

说实话,刚开始走进沙漠,面对一眼望不到头的*沙,面对枯燥而艰苦的造林生活,我苦闷过,也后悔过,但真正让我更加坚定治沙信念的,是那场刻骨铭心的“5·5”沙尘暴。

年5月5日下午5点多,我和罗元奎老人在八步沙巡林,中午,又乏又累的我俩吃了点馒头,就躺在沙梁上休息。突然,一阵刺鼻的沙尘味把我们呛醒了。罗老汉说,老毛*风来了,赶紧跑!我抬头一看,不远处,*风黑浪翻滚着向我们扑来,天一下子暗了下来。没跑几步,狂风裹着沙子就把我们扑倒在地,眼前一片漆黑,什么都看不见了。那一刻,我觉得世界末日到了。我俩挣扎着爬到一个土坎下避风,过了好大一会儿,有点亮光了,就爬起来往前走,可是没想到又迷路了。晕头转向地在沙漠里乱闯了六七个小时后,我俩才从沙窝里出来。半夜三更,老伴看到我终于灰头土脸地回家了,眼泪汪汪地说:“我以为你回不来了,庄子上的人说,有几个娃娃被风刮走了。”第二天我才知道,这场12级以上的黑风暴,夺走了古浪县23人的生命,其中学生娃就有18个。想不到,一场大风,竟然造成了这么大的灾难。

经历了这场天灾,我就下定决心,不管多苦多累都要治沙,就算是豁了命,也要把沙给治住!

在和老人们一起治沙的日子里,我觉得他们都是性格要强的人,都是意志坚定的人,好像什么困难都能克服,什么挫折都能经受得住。

一个冬天的早上,我骑着自行车去林场上班。到了场部,发现一向早起的贺发林老汉还没起床。进到屋里,一股难闻的气味扑面而来,贺发林和常开国直挺挺地躺在炕上。我摇了摇贺老汉,催他起床。可他哼哼了两声,再没有反应。当时场里的房子十分简陋,为了保暖,窗子用土块封着,门外面还挂着个布帘子。我突然意识到,他们是煤烟中毒了!不幸的是,常开国老人因煤烟中毒深,留下了严重的后遗症,从此再也不能治沙了。贺发林老人经过一个多星期的治疗后,慢慢恢复了健康。家里人劝他好好休息,可他不听劝,一门心思要去治沙。他说,我是个*员,说话得算数。身体有了点小毛病就打退堂鼓,那不是一个*员的做法!

共产*员石满,曾被评为全国治沙劳动模范。年秋季的一天,60岁的石满骑着毛驴去巡林。中午1点多,毛驴回来了,可他却没回来。

我们顺着驴蹄印去找,结果发现他昏倒在一个沙坡上。我们赶紧把他送到土门卫生院,医生建议最好到市上彻底检查一下。可他执意不去,说现在正是秋季造林的关键时候,哪有时间去看病?这期间,他时不时晕过去,饭量也大减。即使这样,石满老人仍拖着病重的身体,一直坚守在治沙一线,直到生命的最后时刻!临终前,他给儿女们提的唯一要求,就是把自己葬在八步沙。

后来,我的父亲郭朝明和罗元奎老人也相继去世。为了兑现父辈们的绿色承诺,为了完成父辈们的治沙遗愿,我们第二代治沙人相继接过父亲手中的铁锨,走进了八步沙。

上世纪九十年代,由于国家“三北”防护林*策调整,加上连年干旱少雨,八步沙林场发展遇到了前所未有的困难。

记得那是年秋天,我们几个人坐在沙梁上,望着眼前郁郁葱葱、顽强生长的花棒、柠条、梭梭,心中一片茫然——要么卖树散伙,要么另找出路!

一提到散伙,当年老人们的约定又在我耳边响起。不能散伙,更不能放弃!为了生存,我提了一个大胆的建议:在林场附近,按照*策打一眼机井,开上些荒地,发展集体经济,补贴造林费用。

大伙一听,坚定地说,好,就这么干!

但是,打一眼机井要花将近30万块钱。这对我们几个农民来说,谈何容易?我一边上古浪、下武威,想方设法寻求贷款,一边发动六家人集资3万多元,先开始平整土地。可是,贷款迟迟下不来,我们六家人前期投入的资金已全部砸进了沙窝。这时候,家里人埋怨,邻居们嘲笑,我几乎走投无路。

没办法,我只好动员大伙卖猪、卖羊、卖粮食,想方设法再筹钱。后来,在上级部门的支持下,我们的贷款终于批了下来。

经过4个多月的日夜奋战,一口米深的井终于打成了。望着喷涌而出的井水,我忍不住哭了。这是救命的水,更是希望的水!

年,在两代人的努力下,7.5万亩的八步沙全部治完了。八步沙虽然治住了,但它的北面还是大沙漠,不治理迟早是个害。再说,林场要发展,不能只守摊子,必须再次创业。于是,我们主动承包治理八步沙北面的黑岗沙、大槽沙、漠迷沙三大风沙口。经过12年的苦干,治理完那儿的11.4万亩沙漠后,年,我们又承包治理八步沙80公里外的北部沙区麻*塘,向那里的15.7万亩荒漠发起挑战。

就这样,38年来,我们一步一步,一亩一亩,一方一方,硬是把飞沙走石的不毛之地,变成了生机盎然的绿色海洋;38年来,我们一共完成治沙造林21.7万亩,封育管护面积达到37.6万亩,相当于再造了4个八步沙林区!

治沙,是人和沙漠的对峙,更是人和岁月的较量。38年过去了,当年的“六老汉”,只剩下两位还在世;今天的“六兄弟”,也在一天天变老!现在,第三代人开始陆续加入治沙队伍,我们的治沙技术在改进,机械化程度在提高,沙产业也在发展。回想38年来,我们三代人在沙漠里走过的路,有艰辛,有迷茫,但更多的是欣慰和骄傲!一路走来,我们虽然为绿化家乡做了一些事情,却得到了很多奖赏和荣誉。这是我们祖祖辈辈的荣耀,更是我们世世代代治沙的动力!可以说,如果没有改革开放的好*策、没有*和*府的支持、没有社会各界的关心,就没有我们八步沙三代人一代更比一代强的好日子。

今天,我们赶上了一个好时代。作为八步沙第二代治沙人中的老大哥,我一定会和兄弟们一道,牢记父辈们的生死约定和庄严承诺,带领乡亲们治沙又致富!我相信,只要我们一年接着一年干,一代接着一代治,像愚公移山一样干下去,总会有风沙变风景、*沙变*金的那一天!

记者:李将辉

编辑:付振强

审核:周佳佳

分享 转发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